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创新发展,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的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日渐成为公众了解社会、获取信息和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迫使传统媒体加速与新媒体的业态融合,"媒体融合"已成传统媒体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然而从提出"媒体融合"至今,国内大多广电媒体的融合创新还处在摇篮期,仅存在于广播、电视与网络之间的单向融合。本文以新时代对媒体融合创新的认知为依托,具体分析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集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新媒体给人们带来了多种获取信息的渠道,改变了以往借助报刊、广播、电视获取信息的单一方式,从而导致传统广播电视的收视率直线下降,传统广播电视逐渐失去了以往新闻传播龙头的地位。本文通过分析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探讨了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如何融入新媒体发展,如何提升新闻采编质量,从而创作融合媒体发展的优质作品。  相似文献   

3.
张斌 《青年记者》2010,(18):87-88
在人类传播的历史长河中,报纸对信息沟通、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随着互联网、手机、楼宇和车载电视等新媒体的发展、壮大,传统报纸的读者在日益减少,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年轻读者流失,新媒体成为年轻读者获取信息的主要窗口。而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传播的历史长河中,报纸对信息沟通、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随着互联网、手机、楼宇和车载电视等新媒体的发展、壮大,传统报纸的读者在日益减少,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年轻读者流失,新媒体成为年轻读者获取信息的主要窗口.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应用,信息的传播变得越来越方便和快捷,各种新兴媒体成为大众阅读和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就期刊而言,新媒体环境下普遍采取纸质期刊出版和新媒体数字化传播相结合的模式.期刊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化传播,不仅使得期刊社保护自身的著作权不被侵犯更加困难,而且使得期刊社侵犯他人著作权的风险也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从报纸电视平台逐渐转移,地方电视台在进行新闻采编工作时,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变迁,将采编信息的工作同样转向网络平台。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地方电视台采编工作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地方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和新媒体融合的程度,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正逐渐朝着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并日益走向信息化全媒体时代。受信息化的影响,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也受经济全球化以及产业多元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本文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现状及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总结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变革——跨入人本传媒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冰 《传媒》2012,(2):18-19
正继报纸、杂志、电视之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社会媒体传播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新媒体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大众电子时代的web1.0时代,信息主要由少数机构发布;之后是  相似文献   

9.
电视在火爆、强劲发展了半个多世纪之后,已经被称为传统媒体,面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冲击,摆在电视面前的发展道路是什么?电视与新媒体的关系是怎样的?新媒体给电视带来诸多的机遇与挑战,电视借助于新媒体拓展了传播疆域,突破了频道制生存,实现了点播收视,获得了搜索引擎,电视凭借内容优势纷纷抢滩新媒体领域,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不断实现节目样态的改革与创新,电视与新媒体相互借力,形成了全新的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以互联网作为传播载体的新媒体发展迅猛,以其传播方式多样、传播速度迅速、传播范围广泛,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也影响和改变着大众的阅读习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报纸新闻传播陷入困境,读者流失、阅读量降低、广告锐减等问题都冲击着传统报纸新闻传播的发展。在此情况下,报纸新闻传播必须发挥其独有优势,以专业性和优秀的传播质量保持深度新闻的舆论主导权,并积极开展与新媒体的融合,以实现报纸新闻传播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1.
电视与新媒体作为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引领着不同时期的文化传播方向。当下,新媒体传播是备受年轻人喜爱的传播方式。本文从电视传播发展的历史与问题入手,简要介绍了新媒体的主要传播形式、受众群体主发展优势,并对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模式做出可行性分析,探索了电视与新媒体融合传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的迅速普及对传统电视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逐渐不适应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与传统电视媒体比较单一的信息传播方式不同,新媒体借助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平台等新兴科技手段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因此,如何让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适应时代的变化,减缓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完成产业升级转型,需要相关学者进一步研究分析。本文阐述了传统电视媒体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如何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转型升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薛峰 《新闻战线》2015,(5):207-208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世界丰富多彩,许多关于信息传播的新特点、新概念、新渠道也越来越多地涌现在大众眼前。面对新媒体环境的变化,体育文化的传播也出现了崭新的渠道,因此,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如何让体育文化的传播顺应新媒体的特征,引起大众的关注,加强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度和广度,成为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互联网的出现创造了一个更广阔的信息收集平台,极大地改变了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因此媒体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媒体的应用和普及,新媒体已在社会信息传播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新时期,电视媒体必须应对挑战,探寻与新媒体合理融合的方式,从而促进电视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文中针对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移动媒体和新媒体平台迅速发展,新媒体传播渠道已经逐步取代传统媒体传播渠道的主导地位,成为了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现如今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不断被新媒体倾轧和压缩,传播的影响力不断下降,广告创收不断下滑,人们看电视的生活方式早已发生显著变化,看手机和上网慢慢成为人们的生活新常态。在这种新形势下,电视媒体只有主动对接新媒体和网络平台,整合共享优势资源,引入各种新媒体元素来丰富和发展自身,这样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官方应用,带动了移动传播、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转型融媒体的发展,新媒体传播迎来了大爆发的时代。对基层电视新闻传播来说,将“大屏”的电视节目与“小屏”的短视频传播相融合,是提高电视新闻节目新媒体属性、避免电视新闻传播影响力降低的重要手段。公众的阅读倾向是新闻传播的风向标,移动媒体的发展已经将电视观众转化为网络用户,探索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是基层电视新闻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针对电视新闻的短视频化方向,探索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7.
高坤 《青年记者》2015,(3):65-66
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智能手机成为新兴传播载体,由于其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多样性、快速性、综合性等优点,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体。本文从当前媒体格局的变化入手,研究新媒体发展模式对报纸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探讨报纸的转型策略。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改变传统的媒体生态自上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给原有的媒体生态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的媒体生态格局被打破。时至今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融合型新媒体已经成为大  相似文献   

18.
媒体在如今的社会生活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传播的内容与形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着重要影响。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在20世纪的传播当中占据着主流地位,这些传统媒体传播群众的声音,具有不可代替的时代性。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数字化的逐步发展,互联网、智能手机和移动电视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相互碰撞并产生了融合,融媒体电视新闻便在这种传播背景下产生了。  相似文献   

19.
高坤 《青年记者》2015,(3):65-66
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智能手机成为新兴传播载体,由于其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多样性、快速性、综合性等优点,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体。本文从当前媒体格局的变化入手,研究新媒体发展模式对报纸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探讨报纸的转型策略。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改变传统的媒体生态自上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给原有的媒体生态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的媒体生态格局被打破。时至今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融合型新媒体已经成为大  相似文献   

20.
当前,信息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完善,以该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打破了文化传播的时空与地域界限,显著提升信息传播效率,并深刻影响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领域。近年来,新媒体在农村地区普及率显著提高,各类县级新媒体逐步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县级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提升其传播力是相关机构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