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庆武 《新闻窗》2007,(2):12-13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去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学界泰斗、北大教授季老这番话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2011年,政府的网络舆论导向呈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以往,在网络上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新闻事件.政府通常采取“堵截法”或者“模糊法”,很多事件都以不了了之或者毫无音讯终结。这是政府为了安稳民心,确保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所采取的较为快速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赵雅文 《新闻界》2006,(2):51-52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同时它又是两者和谐统一的“调节器”,在两者之间起承上启下、润滑畅通的作用。政府的政策发布与实施主要是通过媒体这个中介传达给公众,公众的政治愿望也要通过媒体这个中介反馈给政府,媒体是政府发布政策和公众表达意愿的“中转站”。而要实现顺利地“传达”和“反馈”,政府、媒体和公众等三个方面必须事先进行精心考虑和设计,这在新闻传播学中称之为“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4.
谈构建"和谐校园"与提升高校图书馆"软实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高校图书馆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提升高校图书馆的“软实力”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阐述了提升“软实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档案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是人类古往今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在新世纪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被中国共产党赋予全新内涵并确立为重要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6.
王虹 《兰台世界》2007,(1X):71-71
和谐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文化精神。和谐意识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思想基础,维护和谐关系是“以馆员为本”实践的重要内容,这一理念的实现有赖于和谐的运行机制的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设和谐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要求,把和谐化建设提升到了引人注目的高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的南亚之行成为中国和谐外交的“试验田”,这片“试验田”超越传统“零和”博弈.体现了实现地区共赢的和谐思想。[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最近以来,接连发生了由野蛮拆迁引发的悲剧,报刊杂志对拆迁背后的“利益黑洞”有诸多报道。凡此种种,都以惊心动魄的方式展示了拆迁与旧城改造中的利益冲突,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政府在房地产开发中的职能。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的和谐,离不开图书馆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其中,人文环境的和谐,离不开馆员——读者构成的“人”的和谐。从《论语》中得到启发,认为将其中的儒家道德智慧用于图书馆和谐人文环境的建设中。处理好馆员与读者、馆员之间以及馆员自身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图书馆就必定能有一个稳定、有序、协调的和谐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1.
肖景华 《大观周刊》2012,(41):103-10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全休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在这个背景下,“和谐医保”的概念应运而生。没有社会的和谐,不可能最终形成医保的和谐;没有“和谐医保”,和谐社会也缺少了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和谐医保”的独立内涵、构建和谐医保的意义及面临的挑战,并从构建和谐医保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构建和谐医保的基础、构建和谐医保的重要环节、构建和谐医保的重要条件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和谐医保,最终达到医、保、患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权利均衡,达成多方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12.
杨允仙 《图书馆》2007,(3):114-116
部室主任在图书馆管理中承担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并参与读者服务的职责,是图书馆团队和谐的中坚力量,其职责履行、角色的定位和实现,能使团队内的差异相容程度增高,对促进图书馆和谐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新闻媒体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神圣使命,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树立和谐的新闻传播理念,传播先进的精神食粮,以满足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从而“构建和谐传播”。  相似文献   

14.
时下有不少有关构建和谐图书馆的文章见诸于图书情报学专业期刊。从宏观层面研判,笔者认为,和谐图书馆的构建应当包括馆内和谐、与读者的和谐、馆际和谐三个主要方面。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中的第五个定律指出:“图书馆是一个发展着的有机体。而和谐是指事物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它所表达和显示的是事物处于平衡、协调、一致、完整和符合规律的情形中。  相似文献   

15.
魏伟 《大观周刊》2012,(36):180-180
本文着重探讨“和谐”的问题,正如谊词条本身所承栽的特殊意义,中国人自古以来便从自身与自然,生命与艺术,道理与法则等等层面寻求着完美的契合点,也正是由于完美契合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并不可能存在的无奈,才更加触动着历朝历代有思想有追求的人们苦苦探索。而作为凝聚智慧与文化多重素质于一身的艺术家或艺术人士们,更是自觉不自觉地将艺术和谐与人的和谐当成了终极的命题。人的和谐与艺术和谐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无论盛世还是乱世,元论人民或者艺术从业者的生存状态是好是坏,但人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寻求出路寻求和谐的追求却是不变的。换句话说,当艺术和谐与人的和谐趋于完善时,人们可以享受这种状态;而当艺术和谐与人的和谐相对背离时,人们又可以互换其正向的趋势回归。这也许正是“和谐”一词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吧。  相似文献   

16.
胡春秀 《新闻界》2005,(5):43-44
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在中国应该说由来已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学说,讲究施仁政,推仁义,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其核心不外乎也是一个“和”字。所以,“在儒家看来,道德虽然是超功利的,但道德实有极大的功用,这功用就是达到人已物我的和谐.”因此,强调人与自然以及个人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和谐相处,就成为了中国社会最高的价值标准.当然,我们今天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不是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而是“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胡锦涛总书记的概括它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作为党、政府、人民耳目喉舌的媒体,当然应发挥其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媒体应担当起以下责任。  相似文献   

17.
出版企业的“和谐”建设,是出版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建设“和谐”,思想观念上重视最关键;“以人为本”的管理是基础;分配上的公平正义是核心.出版企业必须“两手抓”,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和谐”.  相似文献   

18.
构建科研图书馆与读者的和谐关系,首先要构建图书馆内部的和谐,在处理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时,要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通过换位思考了解读者、理解读者,在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中实现和谐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龙锦益  杨春 《兰台世界》2007,(10S):40-40
当今,随着建设和谐政府,和谐民生,各级政府非常关注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对政务公开及其安全的要求迫在眉睫,如何才能打造一个和谐政府,这得依靠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而电子政务主要是在于电子文件的利用和对外公开。虽然对于电子文件中心的争论还没有停止,但它的出现和建设无疑体现了时代的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沈嘉 《中国新闻周刊》2011,(15):I0007-I0008
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好的对话基础,这种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微妙关系,构成了本届“相约北京”开幕式上“奇妙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