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十八大"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号召的推动下,游客逐渐选择历史文化街区等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景区。2015年,我国公布了30个历史文化街区,然而这些旅游圣地同时也存在犯罪频发的问题。从历史文化街区犯罪现象出发,探究旅游安全模式建立,对预防打击景区内犯罪现象、维护旅游业健康发展无疑是一种创新与补充。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豫东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调研,结合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变文化资源为文化生产力"的科学保护与开发豫东历史文化资源策略。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推动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城市建设中的趋同、文化缺失的"城市病"现象,严重制约着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其中,保护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突出。文章立足哲学视角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构成要素进行梳理归纳,对历史文化名城大同进行主客体维度的探析。一方面是强调城市文化建设主体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主要涉及城市政府、市民和文化组织;另一方面发挥城市文化建设客体的复合功能,主要包括对物质客体、制度客体和精神客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试探刘咸炘的历史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四川著名历史学家刘咸炘一生从事教学活动,先后在尚友书塾、敬业学院、国立成都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做过塾师和教授,撰写了大量有关历史教育方面的论著。在教学上,他提出"观事理必于史"的观点,阐释了历史教育的必要性。在历史教学方法论上,他特别强调学生应作读书札记,要求教师启发学生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他认为大学历史教育的重点是通晓古今风化大势,这一观点蕴含着近代历史教育的积极因素。刘咸炘以读书人自居,以育人为职志,在历史教育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民国时期的历史教育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早期电化教育历史的发展逻辑是:现代教育与现代媒体相互交织、相互促进,推动电化教育完整领域的形成。电化教育作为具有独特文化功能的现代教育方式,是社会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促进了文化生产方式和媒体技术应用的双重变革。  相似文献   

6.
固原风物传说具有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内涵,这些传说一方面反映了固原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也帮助人们追寻人类发展的历史,探寻文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深入开发利用邯郸历史文化的当代价值,对于激活邯郸旅游文化产业,推动邯郸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从“以重要人文景观为载体挖掘历史文化新亮点”和“以各种宣传活动为契机展示历史文化新亮点”两方面阐述了邯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手段、方法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水弄堂是无锡古运河独一无二的历史人文景观,被称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访谈等对"水弄堂"(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的修复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综合评析,提出其未来规划的保护与发展对策:深化保护与发展理念,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完善街区运营与管理,引入公众参与的机制。通过大运河绝版地景观无锡水弄堂现状探究,以期保护运河原生态景观和历史文化,改善两岸原住民生活环境,推动大运河惠民进程。  相似文献   

9.
中越两国语言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两国的语言文化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即文化特征均带有农业时代的烙印,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越南受汉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兼具东西方文化特征的交际文化观。从历史的角度,对越南人独特的传统交际价值观、交际礼仪风格、交际方式和交际语言表达系统等进行研究阐述,对于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中越人文交流和经贸往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詹姆逊的文化批评理论对中国文化批评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只有深入研究其理论中的历史意识才能够深入理解他的理论,从而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批评以及文艺理论。论文从"对理论及作品的历史化"、"历史与现在"、"历史与文本"三个方面对詹姆逊文化批评理论中的历史意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刘咸炘生活于中国史学新旧转型的时代,他领悟中国传统史学家的思维习惯,运用传统史学理论范畴,体察时代的脉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本位史学理论。刘咸炘研究"前四史"与浙东史学,意在为传统史学表微,张扬中国史学的内在精神与活力。在西史东渐的大潮中,刘咸炘也关注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但对鲁滨逊等西方史学家的所谓"新史学"不以为然。在中国史学走向世界,构建自身的理论话语体系之际,对刘咸炘的中国本位史学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是一项有意义的学术工作。  相似文献   

12.
槠山刘姓,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部分,保持着自古承袭下来的淳朴民风、民俗。通过考察研究槠山刘姓百姓在传统节日、生活起居、交往礼仪中特有的民俗活动,阐述了传纬民风、民俗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传统茭德,值得当今社会继承和发扬以利全社套基本道德的规范。本文对于地方民俗学、文化史、思想史等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礼仪习俗,大抵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承传。其中有些礼俗,其来源已难详考,例如建筑业的奠基礼和制造业的献身俗,就是难考的礼俗之一。在语言中,“奠基”和“献身”都是现代汉语中使用率颇高的语词,这透露出它们在传统文化中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说它难考,是由于古文献中  相似文献   

14.
史表是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重要体例,与本纪和列传配合使用,可以使历史脉络更加明晰。清末民初学者刘咸炘在讨论史体时,对史表非常关注,他结合历代学者的言论,就史表的功用、《史记》《汉书》等史书中诸表的得失展开论述,并且对刘知幾轻视甚至鄙弃史表的言论提出了全面的驳议,充分肯定史表在史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刘咸炘史表观公允可信,推进了对史表的研究,表现出较高的史识。  相似文献   

15.
所谓近代蜀学,是指廖平及受他影响的蜀中学人之文化共同体,在清末至民国之文化转型期,对中西文明所作的深刻反思之学,以蒙文通、刘咸炘、唐君毅等为代表。萧萐父先生通过其父萧仲仑先生深受近代蜀学的影响。近代蜀学具有中西文化相资互补之属性,其特色在于:传统学术的根底厚实,特别是深通经史之学,而又堂庑宽广、心态开放、兼容并包、不囿成法,在表达上颇具诗性特质,做到哲诗互济,在人格上追求完美,仁智双彰。百多年来,学界多以欧洲文明作为唯一判准评论中华文明,有很多不相应的方面,亟需重识重估。中华文明源头孕育之中华各民族历史上的诸多属性仍未被我们所认识。萧先生的近代蜀学研究,启发我们发掘中华文明及其进程的独特性,不可本末倒置,丢掉中华文明之根。  相似文献   

16.
柳氏民居作为单姓庄园,以最初一人之身,而后经历600余年,家族23代同族聚居,为考察中国乡村家族文化构建模式提供了最好的范本。一个家族在风雨飘摇的历史中,能够稳定发展,首先是家族血缘关系的聚合力与家训、家规的规范相结合的内在文化构建方式保证了家族内在联系的稳定性;同时族员信仰(祀神信仰)推动了家族共同意识的形成。从柳氏民居家族研究中,可以窥见影响中国家族文化的一些文化因素,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包含着古老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以及民风民俗。本文着力从"乡土"入手,分析中国先民的乡土意识,文化情怀,以及在某一地域的风土人情。从中提炼出民族心理,来为中国文化研究作出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刘咸炘一生活动范围很小,但却有自己的学术交往圈子。由于学术交游和学术著作的传播,刘咸炘的学术思想很早就受到了蒙文通、钱穆、梁漱溟、张尔田、柳诒徵、杨树达、张舜徽及日本内藤湖南等一流学者的关注或推重。史料表明,早在民国时期,刘咸炘已在学人大家之列。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界关于刘咸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史学、目录学等方面的成就,然而其著作中含有大量的文学评论文字,其中赋论资料较为丰富。由于散见于各书,以致其赋论思想迄今无人论及。其赋论思想包括赋体的界定、前人赋论之辨析、历代赋家赋作之评议、关于赋体分类之溯源及流变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