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乱,词典上解释:“没有秩序,没有条理”称乱;糟,本指“做酒剩下的渣子”,也指“把事情办坏”。“乱七八糟”:现代成语词典上解释为“乱糟糟的”。“乱七八糟”,这是一句流行很普遍,用途很广的口头俗语。可似曾知道,这句俗语来源于历史上两个很重要的典故。“乱七”,指的是汉朝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的典故西汉文帝时期,刘邦分封了许多刘氏同宗的诸候王。他们这些人,时间一长,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自封官吏,自征田税,成了一个个各自为政的独立王国;汉景帝即位后,为巩固皇朝的统治地位,听从大臣晁错的意见,采取一系列…  相似文献   

2.
乱,词典上解释:“没有秩序,没有条理”称乱;糟,本指“做酒剩下的渣子”,也指“把事情办坏”。“乱七八糟”,现代成语词典上解释为“乱糟糟的”。这句流行很广的俗语,来源于历史上两个很重要的典故。 “乱七”,指的是汉朝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的典故。 西汉文帝时期,刘邦分封了许多刘氏同宗的诸侯王。他们这些人,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自封官吏,自征田税,成为一个个各自为政的独立王国。 汉景带即位后,为巩固皇朝的统治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那种杂乱无章、难理头绪的事情,往往用“乱七八糟”这句俗语来形容。说起“乱七八糟”这句俗语,有着一段不平凡的来历呢。西汉文帝时期,刘邦分封的那些刘氏同宗诸侯王的割据势力迅速扩张。他们自置官吏,自征赋税,不服从中央领导,成了各自为政的独立王国。汉景帝采纳晁错的意见,着手削减了一些封国领地,收归中央管理。吴王刘濞立即串通楚王、赵王、胶东王、胶西王、济南王和淄川王等六王于公元前154,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兵叛乱。景帝错杀晁错而不能退兵,立即派周亚夫领兵平定了“七国之乱”,这就是“乱七”的来由。“八…  相似文献   

4.
人不可貌相,这是一句俗语,朴实而真切.但在当今的"艺考"标准中,这一点似乎被忘却了.一位著名艺术院校的招生老师告诉笔者,她最近参与主持"艺考",数次遭遇很纠结的场景:有的考生长相"硬件"不合"规定要求",但是某方面很有天赋,才华初露.按照评分标准,她不得不注明"大小眼""招风耳"之类的"硬件不合格"特征,然后不管该考生多么优秀,只好说抱歉了.  相似文献   

5.
《家教世界》2008,(1):51-51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三国时蜀国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这句俗语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相似文献   

6.
《科学启蒙》2011,(Z1):62
课堂上,李老师说到"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句俗语,请同学们来解释这句俗语的意思。大伟站起来说:"意思是说男子汉要坚强,不能轻易掉眼泪。""回答得非常正确。"李老师笑了笑,接着说,"但是男子汉在悲伤  相似文献   

7.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三国时蜀国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这句俗语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相似文献   

8.
四年级有一篇课文<鸬鹚>,教了一个新词"炊烟袅袅",解释是"烧饭时上腾的烟".我很奇怪,为什么我十二岁了,却没见过炊烟哪?真搞不懂!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的<陈涉世家>(节选)是初中<语文>传统的教学篇目,文中陈涉说的"苟富贵,无相忘"更是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名句.对此句,初中<语文>(第四册,2001年11月第1版)没作具体解释,与之相配的<教师教学用书>译为"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很清楚,此书认为"富贵"的主语是"有谁";"相"相当于"咱穷哥儿们",从语法角度分析,这种"相"为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那些杂乱无章、难理头绪的事情,往往用“乱七八槽”这句俗语来形容。说起这句俗语。还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  相似文献   

11.
<正>"乱七八糟"这个成语同历史上两个重大事件有关。"乱七",指的是发生在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西汉初年,刘邦为了巩固皇权,在铲除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又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但是,随着诸侯王的势力不断扩大,到汉景帝时诸侯王势力严重地威胁着汉王朝的中央政权,其中  相似文献   

12.
成语“乱七八糟”是个贬义词,形容十分混乱,一团糟。该词源自我国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和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先说“七国之乱”。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6年建立西汉后,大封功臣,共封了八个异姓王,同时还封了很多列侯。这八个异姓王  相似文献   

13.
时到时担当     
<正>在我的家乡有一句大家常用的俗语:"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这是一句乐观的、顺其自然的话,大约相当于"船到桥头自然直",或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意思。由于在家乡的时候听惯了大人讲这句话,深深印在脑海,在我离开家乡以后,每次遇到阻碍或困厄时,这句话就悄悄爬出来:对了,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有什么大不了?这样想起来,心  相似文献   

14.
"无厘头"青春部落的流行语--浅析"无厘头"文化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厘头"一词的起源一般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一句俗语,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其语言行为没有明确的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骚,但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其二,原是广东顺德方言,是骂人话语中最狠的一句,意思是说一个人做什么事都不行,很没用.自90年代中后期,社会上开始出现了特别多的"流行"俚语,这些俚语迅速占据着青少年的语言载体,并日益形成一股风潮,这股风潮就被称为"无厘头"文化.  相似文献   

15.
《科学启蒙》2011,(3):62-62
课堂上,李老师说到“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句俗语,请同学们来解释这句俗语的意思。大伟站起来说:“意思是说男子汉要坚强,不能轻易掉眼泪。”  相似文献   

16.
解读"情"字     
<曹刿论战>是一篇传统的课文了,记得二十年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很是钻研了一番教材,看了很多的参考资料,这其中也包括大家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当时对文章中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句中"情"字的解释,存在较大的争议.课本中注释为"实情",而如果解释为"实情",则整个句子翻译为"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实情处理".  相似文献   

17.
时到时担当     
<正>在我的家乡有一句大家常用的俗语:"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这是一句乐观的、顺其自然的话,大约相当于国语里的"船到桥头自然直",或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由于在家乡的时候听惯大人讲这句话,所以深深地印在脑海,在我离开家乡以后,每次遇到有阻碍或困厄时,这句话就悄悄爬出来,对了,时到  相似文献   

18.
《孟子·告子下》有这样一段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其中"行拂乱其所为"一句,汉赵歧注为"所行不以拂戾而乱之",宋孙奭疏为"所行不遂而拂戾其所为",今人杨伯峻先生译为"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如意",黄岳洲先生译为"行动(的结果)违背他所想达到的目的".各家对句子的解释虽有差异,但将"行"解作"行为"却是一致的.我们认为这句的难点正在这个"行"字上.这个"行"  相似文献   

19.
赵欣认为,汉语补语小句中的空谓语不是Sybesma和Mulder所提的"there",而是在语义和句法上与"there"相近的动词"有";并用SC理论分析了处所义双宾结构,但其解释并不理想,不具有说服力.其实Sybesma和Mulder提出的空谓语"Φ",并不就是"there",它只是一个零形式--空谓语,跟"有"和"there"作用相仿,表示存在或出现的意义,要求其主语必须是不定指的名词.而在用SC理论分析"放在桌子上一本书"等处所义补语结构时,空谓语"Φ"位于最下层小句中,为主句动词提供一个终结点.通过论证,这种分析更合理.  相似文献   

20.
一次玩结构游戏,小字动手拿了龙龙的玩具,龙龙执意不肯.小宇用力打了一下龙龙,手还没缩回来,嘴里已经很顺溜地冒出一句"对不起",说完依旧继续和龙龙争抢玩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