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实验教材不断得以启用。而对于那些没有进入课改的年级,依然使用现行修订版教材,教学中应该如何很好地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呢?笔者以为,对老教材进行有效整合,穿“旧鞋”依然能走出“新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实验教材不断得以启用。而对于哪些没有进入课改的年级,依然使用现行修订版教材,教学中应该如何很好地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呢?笔者以为,对旧教材进行有效整合,穿“旧鞋”依然能走出“新路”。一、避“虚”就“实”,联系生活,提升素材的亲和力数学学习的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现行教材由于过多地“板着面孔”,有些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吸引力,学生很难体验到数学的实际价值。因此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材进行有效取舍,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与他们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素…  相似文献   

3.
2004年7月,笔者参加了广东省高中新课程历史科的培训,期间认真阅读了高中新课程的部分教材和培训资料,感觉与许多跟旧教材打过多年交道的“老教师”是一样的:教材变化之大远远超出了预想!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这些“老教师”能否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同年9月,新课程在我省高一年级全面实施,笔者所在学校是“样板校”,新课程结合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超越教材”、于永正的“教学艺术来自对教材的准确理解和把握”,都曾经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仅仅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一种理念被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但是,走进实验教师的课堂,不难发现“教教材”的依然大有人在,我们不禁要问:“超越教材”,为什么如此艰难呢?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实验教材不断得以启用。而对于那些没有进入课改的年级,依然使用现行修订版教材,教学中应该如何很好地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呢?笔者以为,对老教材进行有效整合,穿“旧鞋”依然能走出“新路”。一、避“虚”就“实”,联系生活,提升素材的亲和力数学学习的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现行教材的有些内容的素材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吸引力,学生很难体验到数学的实际价值。因此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材进行有效取舍,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与他们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创设一些有时代气息、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促进他们有效开展学习活动。如“三步计算应用题”中教材提供的三组素材。  相似文献   

6.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新课程的教材开发政策鼓励一线教师自主开发教材。为了实现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多元目标,非课改年级的教师在使用旧教材时,更要注意教材的整合与创生。下面以“小括号”教学为例,谈谈对教材的整合处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材的使用呈现出与旧课程不同的理念,这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理念的提倡,意在提醒教师,教材不是“圣经”“法典”,而是教学所凭借的资源,因此理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立足“一切为了学生”的出发点,依据新课程标准,根据“教”和“学”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当然,“用教材教”关键是“用”,  相似文献   

8.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总是沉醉于旧“习惯”,习惯了把持讲台,垄断课堂,习惯了固守教材的一家之言,照本宣科,习惯了不停地兜售知识。教师长期钟爱于旧“习惯”,必然造成学生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贫穷,“穷”则思变,忍痛割“爱”,接受新课程,吸收新理念,冲出旧“习惯”的重围,是教师唯一正确的抉择。  相似文献   

9.
白忠文 《甘肃教育》2008,(23):18-18
在语文教学中做到“两会”“三通”,可有效促进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力求“两会”一是“学会”。新课程的教材观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于二者的根本区别,王敏勤教授是这样论述的:旧的教学大纲指导下编写的教材“在确定知识难度时规定了某一学段某一学科知识的最高标准,是‘上限’,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多种版本的课标实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以全新的面目逐步代替了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以下简称“老教材”)。新教材被采用后,许多老师往往是将老教材束之高阁或是随便丢弃了。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对教材资源的一种浪费。应该看到,教材不管如何改变,它都是有继承性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在继承中求发展,在继承中找规律,并且做到恰到好处地利用好旧的课程资源。下面笔者便以人教版的新旧教材为例,谈谈利用旧教材课程资源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教材的革新使新旧教材存在很大的差异,新课程把旧教材中的应用题变成了解决问题,同时在教法上也不同。旧教材的应用题教学突出"双基"目标,而解决问题的教学却围绕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新课程不要求设计独立的单  相似文献   

12.
“课改”以来,因各地实施新课程先后时间的差异,现还有许多学校都年级数不同地使用着旧教材。据时间推算,旧教材的使用必将持续到2012年。那么,我们面对旧教材,怎样才能简捷而有效地注入“课改”新思想、渗透“新课程”理念,从而使学生在积极的感受和实践中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材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材观。一般人认为,把教材当作知识的载体,师生注重学教材,这种方式被理解为“教教材”。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一部分学者提出“用教材教”,强调教材的示范功能。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种观念上的变革,既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部分教师手上用的还是人教版修订教材,教师们风趣地称之为“旧教材”。面对新理念,手执旧教材,教学时,教师们总感不适。那么,如何以新理念为指导,盘活旧教材资源,让旧教材亮起新风采?对此,我们做了如下有益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教材方面狠下工夫。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化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高中历史教师若不转变教材观,还死抱着传统教法不放,可能会落伍于课程改革大潮。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怎样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  相似文献   

16.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等问题以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改革在教材编写和内容选择方面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但自从2001年夏新课程改革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推行以来,不少出版社、书商纷纷把目光聚焦于新课程改革这个“大蛋糕”,谁都想抢占商机,从中尽可能多的分得一大块——一套套打着“根据新课标最新理念、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旗号,贴上新课程改革标签,面向中小学这个巨大的图书消费市场的教材、教辅读物充斥市场,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的培养和成长”课题组从问卷调查、座谈、专访等调研活动中获悉,广大一线中小学教师对此现象却颇有微辞——在被调查的容量为523名教师的样本中,  相似文献   

17.
王文森 《辽宁教育》2007,(12):58-60
在新课程实施以前,笔者教过几轮浙教版(下称旧教材)的“分数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每教一次都留下很多烦恼.教材安排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四部分内容,90%的版面都是计算题,而且从“同分母”到“异分母”再到“带分数的加减法”。越学越繁杂。学生学得枯燥乏昧,苦不堪言;教师也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考试》2004,(3):17-21
2004年全国高考科目组中包括物理学科的有江苏、广东和广西3省(自治区)使用的不同试卷,其中江苏、广东使用按新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广西使用的是旧教材.2004年《全国高考物理学科考试大纲》也有两种,分别称为新课程版《考试大纲》和旧课程版《考试大纲》.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考科目组中都设“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该测试中物理部分的要求与单科物理的要求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翻开教育期刊和杂志,我们不难发现到处都在谈“新课程”并要求在教学中努力试行“新课程标准”。最近的音乐教研活动组织者让我们听了几节课,评课后我颇为迷惑,“为何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课堂仍是‘涛声依旧’呢?”仔细分析,是不是主要存在两种情况:其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未能转变观念大胆实施;其二是新旧两种课程理念发生了碰撞……,我们该如何正视新课程呢?一、新课程学习方式=继承+创新“教材如同乐谱,标准却是音乐,背谱不等于音乐。”我们面对的是21世纪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接受方式已不再满足于老师“教教科…  相似文献   

20.
对姜夔《扬州慢》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老版全国通用语教材第五册注释为:“(人们看见因金兵南侵而遭)毁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那种破坏正常生活的)战争。”新版普通高中《语》第三册,依然采用旧注。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