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范卫珍 《大观周刊》2012,(23):55-55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视听化的时代,尤其是电影得到了迅猛地发展,这些电影中有很大一部分改编自小说,罗兹玛改编的电影《曼斯菲尔德庄园》以其注入其中的全新观念赋予我们一种时尚的感觉,一种思考的力量。而正是这种敢于挑战的力量,使电影不仅仅停留在娱乐层面,而是导演生命的一次燃烧,是导演与观众一次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相似文献   

2.
时下,中国文学创作的事实是理想主义隳沉,俗世主义张扬,读者已很难在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创作领域寻找到藉之汲取营养获取精神能量的经典文本。面对这种形势,图书馆人应当超拔于世俗流行理念,引领读者阅读真正能够助其提升心灵力量卓越的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并藉此重建民族精神高地。  相似文献   

3.
生活励志类     
榜中评人的内心总有无穷的未知地,所以很多人都去探寻到达心灵深处的秘密通道,这种探寻我们就把它称之为心灵的修炼。本月上榜图书有4本是关于这方面的:第一名《潜意识的力量》。心理学家约瑟夫·墨菲博士曾经发起一项潜意识的力量运动,他花了将近50年,  相似文献   

4.
近读《书法与中国人的心灵》,愉悦之际思绪万千。忽想到美国人房龙说的一句话:“自然界与人类接触是通过万物。人类则以对万物作出反映表白自己。这种反映——表白——就是所谓的艺术。”于是悟出了作者写《书法与中国人的心灵》的深意。孔子曰:“思无邪。”庄子曰:“齐物我。”思无邪构成了中国人传统人生的思考走向,齐物我,勾勒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真实表白。《书法与中国人的心灵》正是循着这样的一条思路,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真髓:“书法映照着中国人的心灵,同时,它也塑造着中国人的心灵。”换言之,书法是中国人对自己心灵的艺术表白。  相似文献   

5.
林洪海 《新闻窗》2012,(5):103-103
由CCTV-1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开讲啦》是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节目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在各种娱乐节目充斥荧屏的时候,《开讲啦》以传承社会文化的媒介功能,传递了“榜样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在何怀宏看来,《沉思录》是灵魂的低语,有使心灵安静的力量,而这种安静的根源就在于作者紧紧跟随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现实经验而来。何怀宏对《沉思录》全书十二卷的详细品读也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这是一部包含何怀宏沉思的沉思录。  相似文献   

7.
程勇 《今传媒》2003,(6):25
纵然飞机能跨越千山万水,抵达异国他乡;纵然电视能图文并茂,宛若身临其境,我们还是觉得,“科普”视听带来的知识含量和心灵触动,是浅白的,不够深刻、不足分量的。 我们需要一种补充。一种更有力量的力度,把科学探索的精神,深深地镌刻在每个少男少女的心中和行动上。 这种力量来自文字的叙述。 精彩的文字,张力无限,在阅读者心头构筑的震撼画面,丝毫不逊色镜头与胶片的真实感光。对于传承孜孜以求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百折  相似文献   

8.
马伏秋 《档案与建设》2021,(8):38-41,56
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是研究阵地日渐丧失.本文明确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独特性,阐明档案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而档案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使用这种力量、规范这种作用的发挥是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的主要课题.本文认为,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者应当坚守基础理论研究阵地,从档案学高等教育、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档案学学术评论和档案学学术宣传四个方面进行革新,以期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9.
原型是一种深藏于人类心灵的本原模型,通过神话、宗教、梦境、幻想、传说中不断重现的原型意象显示出来。荣格心理学认为英雄、爱、成长等原型意象具有吸引观众,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力量。艺术创作中调用的原型能够以其所具有的普遍性和民族性,吸引不同文化中的观影群体,在此基础上发挥其叙事力量。在动画电影原型叙事探索中,中国动画曾以鲜明的民族特色获得世界认同,当下需要重新认识与重视动画叙事原型的艺术力量,以求更好地吸引与感染观众,进而发挥其艺术效应。  相似文献   

10.
艺术是“想象”,是有缺陷的世界放射出来的理想之光,是充满矛盾的人生开放出来的心灵之花,它是人们在静观之中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放,他理性的光芒使人类产生永恒追求的力量,人们所以爱好艺术,绝不是为了点缀而是生命的需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孟德斯鸩说过,一个民族的性格成长与当地的地域特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地域特征与民族性格在历史发展中相互作用时,便产生了当地独特的人文环境,这种人文环境又进一步地渗入到后一代文化发展因素中,  相似文献   

11.
艺术是“想象”,是有缺陷的世界放射出来的理想之光,是充满矛盾的人生开放出来的心灵之花,它是人们在静观之中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放,他理性的光芒使人类产生永恒追求的力量,人们所以爱好艺术,绝不是为了点缀而是生命的需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孟德斯鸩说过,一个民族的性格成长与当地的地域特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地域特征与民族性格在历史发展中相互作用时,便产生了当地独特的人文环境,这种人文环境又进一步地渗入到后一代文化发展因素中,  相似文献   

12.
英雄崇拜是各民族都有的普遍现象,但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别各民族的英雄崇拜也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和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两位英雄的对比分析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希腊文化中英雄崇拜的差异:一、中国文化中的英雄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规范,重道德;而古希腊文化中的英雄崇尚战争,重力量。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具有集团性的特点;而古希腊文化中的英雄具有很强的个体性的特点。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重心在民族和国家利益;而古希腊文化中的英雄则重个人利益。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重伦理道德、重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集团利益,心灵上是戴着枷锁的。而古希腊文化中的英雄重力量、重个体、重荣誉,重私利,是人性觉醒的英雄。  相似文献   

13.
布贝 《新闻天地》2006,(3):17-20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连续举办三年以来,在观众中获得了较高的声誉。观众在肯定这档节目的同时,也对《感动中国》节目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在评选程序上,仍然延续去年的方式,保持《感动中国》不变的标准,把能够打动人们心灵的人物作为评选对象。这些人可能身份各异,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有的可能曾经见诸媒体,有的也许还不为人知,但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他们共同的特质是: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把“感动中国”做成凝聚中国人民族精神、道德力量的品牌,是“感动中国”不变的宗旨。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日前  相似文献   

14.
每到长假就有很多的户外音乐节竞相举办,主要的音乐类型是摇滚和民谣。每年大大小小的摇滚音乐节能办100多场,喜欢摇滚的人在人群中显得越来越正常了,中国的乐迷结构也越来越跟外国看齐了。 摇滚乐区别于其他音乐类型的最大特征是什么?音乐人或乐迷会说,是力量、但是心理学家也许会好奇这种能发出“针针扎”声音的力量是打从哪来的?经过观察,他们决定谨慎地给这种力量一个现成的心理学别名:偏执。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达人秀”的精神内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星 《今传媒》2011,19(1):79-80
达人秀的精神内涵是梦想与奇迹的实现,传达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中国达人秀"承载了中国人自强不息,执着的励志精神,承载着中国人大爱的情感力量,承载着中国民众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中国达人秀"其实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才艺的选秀节目了,而是有着更丰富的内涵。整个节目营造了一种奇迹,这种奇迹的背后是一种感动和文化信仰。舞台上,一个个达人选手才艺背后的故事,无不在某一个层面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他们扇动思想的翅膀,鸟瞰于云霄之上;然后又俯冲下来,细察于青萍之末……大到整个人类近代史的历程,小到当代中国一颗普通心灵的悸动,都摄入他们的眼底。于是,就有了振聋发聩的《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和《改革阵痛中的觉悟》。罗荣兴说:“要相信科学的力量,没有一个领域和问题不在科学的覆盖之下。”曹焕荣说:“要借助理论的力量,增强报道的‘厚度’和‘力度’。”祝华新说:“记者也不妨作点哲学思考。”科学真理可以为改革引航,可以抚慰每一个迷惘痛苦的心灵,那么,它的光芒也应洞照新闻改革领域。循着这个思路,我们拜访了这三位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结合其新作,与他们一起探讨新闻改革。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地震,中国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感天动地。而中国媒体也以另一种力量,立刻行动起来,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灾难中赤膊上阵,由此铺开了一场中国突发公共事件新闻领域规模最大的遭遇战和突击战。中国媒体经受住了这场大震和这种大痛的考验,他们在大痛中传递大爱,在传言四起时报道事实真相,在创伤中凝聚力量,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党中央的褒扬,赢得了民众的好评,也赢得了国际媒体同行的尊重。  相似文献   

18.
新闻影像的可贵之处,在于画面形象所传达的视觉信息可被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读者通读,新闻照片的魅力,在于用画面语言与读者进行心灵对话,新闻摄影作品的力量,在于用丰富的画面语言向人们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在这种情势下,有没有画面语言就成了一幅新闻照片成功与否的质量标准之一.那么,新闻照片画面语言的表达方法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9.
周奔 《军事记者》2013,(7):16-17
组织开展好重大主题宣传,把党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使党的主张为广大群众和官兵理解接受,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传递正能量,是主流媒体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搞好重大主题宣传,需要多出新闻精品。新闻精品有吸引力、感染力,只有多出精品,重大主题宣传才能触及受众心灵,在社会上产生反响,进而起到引导舆论、鼓舞人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灾难救援到重大活动,从扶贫助残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志愿服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青年率先行动扩大为全民参与的事业,志愿者群体已达8000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屡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志愿者群体也成为构筑和谐社会一支无所不在、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道德力量和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如何让这种力量更好地发挥作用,意义重大,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