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观茶事     
《大观周刊》2006,(43):95-95
首届中国普洱茶商务大会将在北京召开,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铁观音秋茶价格上涨,信阳茶叶实现农业产业化,靖安白茶被荐为奥运会“国礼茶”,浙江景宁惠明茶有了地方标准,我国专家确认现存最早《茶经》版本。[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蔡淑莹 《大观周刊》2006,(40):75-75
感谢上天赐福,助推产业发展 谈到云南普洱茶和思茅茶产业,思茅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思茅市茶叶协会会长赵昌能首先强调的是“发展、壮大云南普洱茶产业必须依靠科技和文化。”赵昌能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那就是“感谢上天赐予了思茅种植茶叶的优越自然条件,水、土、光、热、气候适合于人的居住,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思茅市委、思茅市政府将茶产业作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来抓.这不能不说是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  相似文献   

3.
钱红梅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21):I0031-I0031
“2006中国云南首届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简称“茶博会”)将于今年9月22日至26日在昆明金实小区“云南茶叶交易市场”举行。  相似文献   

4.
誉满全球的“普洱茶”在它的故乡又一次风风火火地蔓延开来。然而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却不容乐观.文章以一个图书馆人的角度。从历史文献与普洱茶的传承,历史文献承载历史的职能和作用,扼要阐述普洱茶的今天与历史文献的密切关联。结合普洱茶现代文献的收集和整理现状和思茅市图书馆普洱茶史志的整理与收藏现状。通过分析塑造中国茶城图书馆的意义和可行牲,在呼吁人们重视现代普洱茶文化发展的文献整理和收集丁作的同时.建议把思茅市图书馆塑造成中国茶城图书馆。  相似文献   

5.
刘标 《大观周刊》2006,(23):46-46
2006年4月28日“第五届八大处中国园林茶文化节暨云南思茅市首届北京普洱茶文化周”。在北京八大处公园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6.
《大观周刊》2006,(37):64-64
2005年10月.昆明市西市区出现了全球首家普洱茶体验馆.独创以“体验式学习”的方式来了解、学习普洱茶文化。一年来.来自国内外数以万计的普洱茶爱好者慕名来到体验馆,系统、全面地学习到了普洱茶的制作、贮藏等知识.同时感受到了普洱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在清新高雅的环境里,品饮到龙润茶业集团生产的各种普洱茶精品。  相似文献   

7.
钱红梅 《大观周刊》2006,(34):66-66
近日,记者从茶博会组委会了解到.即将于9月22日到26日在云南茶叶市场隆重举行的“首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招商招展火爆,目前已有签约意向2亿元左右,参会人数将达到5000人以上。这是迄今为止由省政府主办的云南茶叶发展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茶事盛会。除了云南省各地州茶叶代表团外.全国各产茶大省以及消费大省,还有国际上的产茶大国及消费大国都将组团参会。  相似文献   

8.
龙毅 《大观周刊》2006,(40):74-74
怀着对普洱茶的强烈好奇,2006年国庆大假期间,我们一行四人踏上了前往思茅的普洱茶探访之旅。 乘着晨雾,我们穿行在原生态的森林中。群山连绵起伏,茶叶飘香。在景色秀丽的茶海中,一组具有浓郁的古典风格、弥漫着强烈的中原文化与思茅少数民族本土文化相交融的建筑群,展现在我们的眼就眼前。  相似文献   

9.
叶嘉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16):I0004-I0005
5月2日下午,骤雨初睛,临沧影剧院好戏连台,戏台上的幕布走马灯似地变幻着背景:第二届普洱茶神农奖公开赛、中华茶艺公开赛颁奖仪式刚隆重结束,茶品专场拍卖会又闪亮登场。毕竟,这次茶品拍卖会是中国临沧首届茶文化博览会的一项重要活动,它将开创临沧茶品拍卖的先河,商家急于在这里展示风采、拍家等待在这里慧眼识宝、茶痴们则盼望在这里以茶会友,整个影剧院大厅座无虚席。参拍的近80款拍品受到热烈追捧,整场拍卖中,无论老茶、新茶还是纪念茶都有不俗的表现。拍卖共成交茶品38项,总成交金额760500元。开拍5分钟之内,一套受委托拍卖的“中国临沧首届茶文化博览会纪念普洱茶套装”,便拍出了10800元的好价钱。  相似文献   

10.
陈谨 《大观周刊》2006,(27):49-49
7月9日.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云南省卫生厅、各大医院领导以及活动志愿者在工人文化宫举行了“欢乐饮普洱.科学保健康”品普洱,测功效大型公益活动工作会议.专家开展了健康知识讲座,活动志愿者领取了第一批由云南龙润茶业集团提供的普洱茶。  相似文献   

11.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18):I0032-I0033
在思茅制茶、爱茶和收藏茶的人当中,何仕华这个名字很是响亮。从15年前发现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邦葳“国宝级”古茶树,到十几年间一直致力保护和宣传古茶树资源;从2001年一款令景迈古茶声名远扬的茶饼,到思茅多家知名茶厂的技术指导,经他手的普洱茶点石成金一样,总是成为众多茶客追捧的“玩家茶”。  相似文献   

12.
张锦绣 《大观周刊》2011,(44):23-23
本文探讨了道家与茶的关系是“茶艺”;儒家与茶的关系是“茶礼”,佛教与茶的关系是“茶道”。揭示了道、懦、佛对茶文化共同的特点是:追求质朴、自然、清静、无私、平和。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发现利用茶叶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几千年来,随着宗教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茶与各宗教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与宗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在中国乃至世界,宗教文化对茶叶的传播与发展以及茶文化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普洱茶源于中国西南,有4000年的历史,是云南的特色茶种。文章回顾了普洱茶发展历史,在分析普洱茶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探讨普洱茶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及其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观周刊》2006,(39):44-45
历时5天的首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于2006年9月26目圆满落幕。这是获省第一次由省政府主办以普洱茶为主题的专业展会。在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领导下.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襄盛举.茶博会圆满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5.
大观茶事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21):I0032-I0032
“云南十大名片”不能没有普洱茶;“普洱天下”举办茶文化普及活动;云南世博教育文化交流中心免费开办周末“百家讲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普洱茶在云南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普洱茶文化.档案是保存文化记忆的重要元素,将普洱茶文化以档案的形式保存下来并加以利用,对于丰富馆藏、传播茶文化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学界对茶文化档案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此文通过对普洱茶文化档案的承载茶文化功能,传播民族文化、健康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功能进行了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7.
大观茶事     
《大观周刊》2006,(45):61-61
首届中国茶叶行业百强出炉;云南普洱茶叶协会召开第二届常务理事会;昆明举办“普洱茶与女性健康”讲座;极品茶中国“论道”征服摩纳哥奢侈品展;我国有机茶有实力进入北美市场。  相似文献   

18.
<正>在说普洱茶之前,先说说普洱茶产地上的世居者,他们由各种民风奇异的少数民族构成,大多居住于连绵不绝、云遮雾绕的原始森林中,最善于食用各种名不经传的野菜和野味。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思茅人的嘴不会放过任何一种植物,甚至一片树叶都不会放过,即使吃起来没什么味道,也要掐两片来泡水喝。就这样随手一掐,竟然搞出一个风靡天下的普洱茶。”  相似文献   

19.
《大观周刊》2006,(28):47-47
普洱茶是21世纪云南经济起飞的加速器.更是云南休闲生活方式的缘起之处。人们狂恋普洱茶的时候,陈波也加入了其中,创办了“云福春”茶庄,并成为云南最优秀的普洱茶品牌勐海茶厂“大益”茶的代理商之一。十多年前曾经在商海经营成功的陈波,用出世又入世的心态来看待普洱茶热。他庆幸,生在云南的自己,今生因为与茶叶这片叶子结缘而收获颇丰。怀着感恩的心情,他希望将云南的茶产业做大,做成真正造福万民的产业。你可以不相信,但陈波笃信:“你快乐就是我快乐。”[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政府的角色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已是地方政府通用的手段。云南政府力推普洱茶热,是一次成功的运作,还是埋下了隐患?今年初夏的滇南空前热闹,尤其是版纳、思茅、临沧三大普洱茶产区。迟来的雨水将春茶大量上市推迟到4月初,前来收茶的客商挤满了大大小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