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李霞 《教师》2014,(1):79-79
正明理、激情、导行,是品德与生活课三位一体的任务。三者紧密联系,互为促进:明理是基础,激情是深化,导行是目标。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讲"与"思"的继续,是学生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品德与生活课的最终落脚点是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导行呢?一、榜样导向法榜样导向法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在教学中如果运用得当,对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教师要充  相似文献   

2.
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学科,它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根本任务.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导行是品德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朱熹说过:"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理和行,明理是品德课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直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让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品德课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建立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产生良好的道德动机,也就是说"明理"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明理"明得透,"激情"才能激得真,"导行"才能导得实。  相似文献   

4.
品德导行就是在德育过程中.教师用理论指导学生的实践过程.导行是小学德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导行过程中要以理论为依据、以活动为支撑、以自主性为导向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行为实践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又称为"导行".它既是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又是本学科的重要任务之一.所谓"导行",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各种实践活动,形成和巩固学生言行一致的高尚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它的任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更应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行为训练,反复强化,使道德行为发展成为具有一  相似文献   

6.
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导行作为品德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融合于生活之中,是品德与生活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深入,品德教学走进生活,亲近学生心灵,正在形成一个新生命体。  相似文献   

7.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考虑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特殊性,如果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不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道德认识,那么,品德与社会课将会失去活力,将无法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学效果.主要分析了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也急需改革。在思品课教学中,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其中是否将道德观念同学生实际联系起来,是否完美的将其知行统一是转向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因此导行十分重要,在思品课教学中导行可用“析、辨、仿、演”四字法:  相似文献   

9.
在学生品德结构四要素知、情、意、行中,行是关键,是品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所以导行是思品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教育理论中,有导教法、导学法,唯独没有导行法,这无疑给思品课教师出了道难题,尤其是思品课的内容丰富,而思品课每周只有一个课时。教学在课内,行动见课外,这种知与行在时间上的延伸性和空间上的间隔性矛盾,更令教师们感到困难。下面就笔者多年的教学体验,谈谈自己的见解。一、正确认识导行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提高是以其品德行为的出现与保持为标志的,因而导行是学校德育的关键性任务。学校德育导行的终级目标…  相似文献   

10.
强丽 《甘肃教育》2009,(18):53-53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最佳途径。思想品德课的“导行”教育,是指在教师讲清道德概念,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行为要求。它既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又延伸到教学之外。其对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思想品德课的“导行”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激情明理导行(续)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特级教师宋浔坚三、联系实际,辩析导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明白道理,掌握比较完整的道德观点,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把道德规范变为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思想品德课必须联系实际,辨析导行,引导学生运用学到...  相似文献   

12.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脱离现实生活的现状,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采用多种方法,构建高效优质的课堂。可从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关注生活,细节入手;以身作则,细节导行;道德形成,细节升华四个方面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正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充分引导学生读、议、练、小结,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议的过程中解决问题,通过练习巩固问题,通过小结形成规律.将教师讲变为学生讲,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坚持"五导"法教学,即"导读,导议,导讲,导练,导结".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具体作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阐述了导课设计须遵循的四条基本原则;介绍了潜移默化导课法、巧设悬念导课法、温故知新导课法、创设情景导课法、明确目标导课法、游戏导入导课法等六种导课方法,以期把握导课艺术的实质,优化课堂导入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引导学生登上知识宫殿的台阶,是开启学生学习兴趣的金钥匙,有助于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在此探讨小学英语导课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以"行"为主线,注意"导"的实效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引发学生积极、热烈的情绪体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让道德与法治的理念在学生的心中萌芽、生长.道德与法治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导行"中激发情感,在实践中扩...  相似文献   

16.
紧紧扣住"明理"点,指导行为方向,为"导行"建构意义支点。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原有品德情感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7.
让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功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高校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使政治理论教育源于现实生活,贴近思想实际,让学生以"情感-认同-导行"的方式学习理论,在感悟中实现理性飞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案例教学还有助于优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互动性,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修养品德、锻炼能力、提高觉悟、完善素质.  相似文献   

18.
<正>前几年相比,农村小学的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教学实践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更加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在此,笔者就根据自我发展教育理论,结合"四自"(自我定向、自我运作、自我调节、自我激励)和"四导"(教师导定向、导运作、导评价、导激励),来谈一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一、引导学生自我定向,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我定向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  相似文献   

19.
"感悟-导行"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情感入手,以感悟道德知识为核心,并以指导道德行为为归宿,全面评价学生品德的"知"与"行",符合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规律,实现知行合一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20.
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品德课‘六步导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中第六步“深化”,是该模式品德教学过程的终极点,是开讲、明理、激情、导行和结课的落脚点,是进一步消化课堂教学内容和巩固教学效果的需要,是促进学生道德观念、行为保持良好持续性、持久性状态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