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仿真沙盘应用于实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有效保障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提高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满足交通运输实验教学要求,论文利用运输系统仿真沙盘,对Rail Sys实训等已有实验的内容进行更新,并设计了高铁管控一体化仿真等多个新实验。  相似文献   

2.
正空管实验教学中心简介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实验教学中心2013年获批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主要承担交通运输、交通管理、航空气象等3个本科专业和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交通运输工程等3个硕士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同时也是民航空管人员培训和空管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中心的建设始终以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综合实验平台为指导思想,依托国家空管特色专业  相似文献   

3.
系统总结国内外运筹学实验教学经验,面向交通运输卓越人才培养需求研究本科运筹学实验课程教学目标、实验内容、实验手段以及综合实验案例设计方法,探讨如何推进运筹学实验教学理念由理论"验证"向专业"探究"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4.
从国家战略、行业发展、持续提升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需求及传统人才培养方式中的不足等维度,分析新时期强化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协同决策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基于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剖析轨道交通运输组织协同决策能力的内涵及需求。面向培养需求,构建“五层次、全环节、多系统、一平台”的交通运输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及“五层次”能力贯通式递进培养实验教学模式。以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与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为例,阐述面向协同决策能力培养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思路、实验教学环境构建、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教学组织实施等,实践表明,依托优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群,以多层次的完整闭环的实验项目群为载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协同决策和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实验设备资源配置与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决定了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本文以交通运输特色专业为研究背景,通过将交通运输实验中心的规划设计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综合优化设计,以充分发挥实验设备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效用,体现最大的系统化效果;并介绍了华东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学院交通运输专业的相关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94):7-8
本文着重阐述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分析了成型专业传统实验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且教学内容与模式滞后的问题,提出了实验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全面推进设计型综合实验的新思路。实践证明:独立开设设计型综合实验课,引进虚拟仿真先进技术改革教学模式,完善实验考核制度可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高校材料类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专业方向发展与专业课程群需求、实验教学综合平台及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两方面,探讨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设想及实践。即在专业发展需求和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基础上,增设金属材料工程与技术综合实验,按照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多层次系统布局,建设二级实验平台及模块化教学实验方案,形成层次合理、功能基本齐全、规模适当的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研究,构建了"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提出以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实验室教学与工程实践、课堂实验与开放实验相统一的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分析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应用化学专业分析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分析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局限,阐述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之间相互依存和逐步深入的关系,重点强调设计性实验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以及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展示了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的部分成效,并提出了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设置的专业综合实验课是本专业理论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环节。为了提高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的综合性、开放性和灵活性,适应现代实验教学的需要,通过对测控专业培养方案的分析,提出了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的思路,并通过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讨了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的优势,分析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通过两届学生的实践发现融入虚拟仪器技术的专业综合实验更拓宽了实验范围,使实验体系层次化、实验内容灵活化,能全面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