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石男 《新闻界》2006,(1):91-92,108
不久前,在新闻学术界刮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厚报焦虑”风,仅笔者所见的较新文章就有:《光明日报》刊登的《“低价厚报”模式应当反思》,《青年记者》连续刊登的《“广告寒流”与“厚报之累”》、《办厚,还是办精?一一厚报热的冷思考》、《中国厚报“体检”报告》、《新闻界》刊登的《“厚报焦虑”与“薄报”的市场机会》等文。  相似文献   

2.
2007新年伊始,上海《新闻记》杂志第1期刊发了《2006年十大假新闻》一,对06年度国内媒体报道的上百条产生了一定恶劣影响的假新闻进行盘点,评选出年度“十大假新闻”。它们分别是:1.《华商报》刊发的“法国导演起诉《吉祥三宝》抄袭”;2.《兰州晨报》的“垃圾场惊现儿童残肢”;3.《华西都市报》的“扫墓祭祖烧“别墅”将被查处”;4.《上海证券报》“银监会拟发退市令三城商行受警告”;5.《新化报》“腰围1.75米松原孕妇至少怀了五胞胎”;6.《信息时报》“广州市面出现注水西瓜”;7.《今日早报》“大雨袭杭百舸归”;8.《中国经营报》“铁道部酝酿火车票中加铁路建设费”;9.《民主与法制时报》“深圳中级法院的日常工作由深圳市纪委代管”;[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央以及省、直辖市的党委机关报以及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地方都市类报纸都有具有自己特色的新闻评论专栏,例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人民论坛”、“人民时评”,《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求实篇”,《文汇报》的“文汇时评”,《新民晚报》的“新民论坛”,《湖北日报》的“三楚放谈”等等。但是对于更多的地方报纸不仅缺少有特色的、  相似文献   

4.
刘珺 《青年记者》2007,(9):47-48
海选、“PK”、短信投票,在这些并不新鲜且大众业已熟悉的“选秀”形式中,媒体评审成了2006年末电视“选秀”节目惟一的新元素。在《雪碧我型我秀》9进8比赛中,“媒体顾问团”隆重亮相。顾问团成员的身份、年龄各异:有《新民周刊》的执行总编,有《新闻晚报》的首席记者,有《北京青年报》的评论员,有人行不过几年的《申江服务导报》年轻记者,还有《南方周末》的文化记者。但是,他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点,他们7个,代表了7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纸质媒体,他们拥有潜移默化一大批读者观点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肖雪 《今传媒》2006,(8X):38-39
近年来,随着报纸的不断扩版,各报陆续设立新闻图片专版,如《南方都市报》的“目击”,《北京青年报》的“图片纪实”等,《深圳特区报》在开办图片专版“数码传真”之外,还利用头版的左边栏设立了图片导读“图话新闻”。在这种新的报纸发展趋势下,《西安日报》的“视角”专版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9月16日,毛泽东追悼大会召开前两天,《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两报一刊”发表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其中一句话特别醒目:“毛主席嘱咐我们:‘按既定方针办’。”“按既定方针办”用了黑体字。这种方式,自然使读者认为“按既定方针办”是毛泽东的原话,是其“临终嘱咐”。  相似文献   

7.
新闻链接     
《新闻世界》2006,(11):21-21
《记档案》作为国内推出的惟一一档以记为嘉宾的人物谈话类节目,自2002年10月创办以来,一直坚持彰显镜头背后的镜头,凸现视角之外的视角,感动了多少电视观众与专家学,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中华新闻报》、《汇报》、《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世界》等报刊先后做了大篇的专访和报道,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新浪网”还将《记档案》评为“2003年度中最有特色栏目”。在全国性评奖中,《记档案》也屡屡中彩:2002年度荣获“安徽新闻一等奖和中国新闻三等奖”,2003年度荣获“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十佳栏目奖”。  相似文献   

8.
影视先锋     
《大观周刊》2006,(41):12-13
《墨攻》一部真正的“亚洲电影”!逃出一片生天 FOX新剧集《越狱》第二季,《新结婚时代》,网络游戏将成人实名验证《神泣》,《家家有本经》每日引爆眼球,德国奢侈品牌ESCAD 单品卖出15万元天价,“七彩云南 魅力中国央视元旦晚会”主创进昆筹备。[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新闻导刊》2006,(6):59-59
拇指轻轻一按,新闻尽在“掌”握。这是近日开通的“新华手机报”为4.4亿手机用户带来的全新读报体验。“新华手机报”汇集了由新华社主办的《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电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现代快报》、《国际先驱导报》和《瞭望》、《半月谈》等一批在眉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影响力均报纸、杂志的精彩内容,集中了新华社和新垂羚网晦新闻报道精品、并根据手机的特点进行了摘选和浓缩。  相似文献   

10.
《出版视野》2006,(1):45-45
“圣经”一语,在大部分欧洲语言中的名称,都来自希腊语的“书”一词,汉文译者译成了《圣经》,给这部书增添了神圣、奥秘、凛然不可侵犯的色彩。《圣经》是一部宗教法典。它分《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旧约》共有三十九卷,原是犹太教教义的神学经典,后来基督教兴起,被其全部承受过去,称为《旧约》,用以区别基督教形成之后编成的《新约》。《新约》也是一部反映巴勒斯坦地区古代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和文献汇编。  相似文献   

11.
“革”初期,历史古籍都被当作“四旧”扫除,从1958年开姑的二十四史校点工作也完全停顿。中华书局已出版的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作为“封建糟粕”封存停售;付型待印的《南齐书》、《周书》、《陈书》停印;校点完毕待排的《晋书》、《粱书》、《北齐书》、《隋书》、《明史》停止付排;其余已校点大部分或一部分的十二史全部停校;经过断句校勘、整理加工、准备影印出版的《清史稿》停止出版。从全国各地抽调的校点人员一律回原单位参加运动或接受批斗。  相似文献   

12.
回忆写评论     
评论是新闻的旗帜和灵魂,这是邸报以来就形成的传统。我国近代的《循环日报》主笔王韬,《时务报》主笔梁启超,《国粹学报》主笔章太炎等,都以撰写纵论国是,褒贬时事,抨击时弊的文章而成为风靡一时的人物。上世纪初的《大公报》主笔张季鸾写时评,“一篇在手,倚马可待”,“笔锋常带感情”,鞭辟入里,也影响极大。延安时代的《解放日报》,社论、文章多出于陆定一、胡乔木之手,痛快淋漓,逻辑严密,充分发挥了“炸弹和旗帜”的作用。毛泽东身为党的领袖,又是写文章的高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报纸书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兴盛一时。1935年7月萧乾接手《大公报》副刊,特辟书评专栏,得到当时众多书评家的支持,这成为《大公报》副刊的特色栏目,也成为书评栏目中的“翘楚”。新中国成立后,书评常常是报纸副刊上偶尔设置的一个栏目,很少能够“一以贯之”;而且,在很长的时间内,书评只是政治的传声筒、意识:形态斗争的工具。当代,《南方周末》的《阅读》、《汇报》的《书缘》、《新京报》的《书评周刊》等都拥有了定期的专栏,总结其经验、探讨其不足,对于繁荣书评,营造“书香”社会有着至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1月17日,《嘹望》杂志在上海推出了《嘹望东方周刊》,旗帜鲜明地提出“缔造东方新主流”。《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对《嘹望东方周刊》创刊号的评价是:“它的起点高出了我们的想象”。与此同时,《半月谈》加强了社会问题报道;《中国新闻周刊》开始呼吁深层的体制改革,胸怀  相似文献   

15.
秋禾 《图书馆杂志》2006,25(1):89-92
巴金(1904--2005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封建大家庭里,童年时接受的是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知识系统的启蒙教育。同时,他也阅读了《古文观止》、《说岳全传》、《施公案》和《红楼梦》等中国古典作品。“五四”后,他狂热地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鼓吹新观念、新思想的杂志,他常常说自己是“五四”的产儿,因为“五四运动象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期间,他还读到了上海出版的《夜未央》和《告少年》,在思想上深受影响。他说:“在五四运动以后的几年间,这两本小书不知感动了多少的中国青年。我和几个朋友当时甚至把它们一字一字地抄录下来”。  相似文献   

16.
赵新法 《青年记者》2006,(17):12-13
黄金报型也就是业内通常说的“瘦报”,最初起源于美国。《今日美国》是美国最瘦的报纸,宽度只有31厘米多。美国发行量最大的《纽约时报》,自1976年9月7日起,将坚持了63年的8栏改为6栏。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的一些报纸也先后采用了“瘦报”的形式。在内地,《北京青年报》.《新闻晚报》.《华夏时报》等,也都先后采用了这种国际报业流行款式。  相似文献   

17.
魏玮 《新闻知识》2007,(3):77-77,25
在西安庞大的都市类报业市场上,《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两家报纸拥有各自固定的受众群体,《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美报》等作市场补充。《华商报》着重报道社会新闻、突发新闻,《西安晚报》强调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三秦都市报》定位为“每位读者的朋友”,《阳光报》侧重其它媒体信息的整合。各个报纸的办报理念、报纸风格、市场定位等虽有不同,但不约而同的是,它们均放弃了报纸周末版这块“肥肉”。下图为2006年11月6日至11月12日四家报纸日版与周末版版面比较:  相似文献   

18.
2006年7月18日,因在央视十套“百家讲坛”讲课而声名鹊起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来南京与读者交流。次日,南京四大都市报《现代快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扬子晚报》都以相当的版面对易中天读者见面会作了报道。在报道中,四家报纸相同的是:都用“引号”引用了“易中天的原话”;不同的是:关于同一个话题的“易中天的原话”,四家报纸提供的版本却各不相同,现聊举几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报纸互助发行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潭军渡这篇文章,值得一读。尽管作者用了显得有点“土气”的“互助”的说法(时髦的词大约会叫“整合营销”),但揭示的道理是非常重要的,即采编、广告、发行这三个报纸运营链条上的环节.有着极强的互动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遗憾的是,似乎简单的道理总是知易行难,现实中看到的更多是采编、广告、发行脱节、断裂,甚至相互指责、掣肘、拆台。好在本文作者先后“转战,,《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京华时报》、《重庆商报》,创造了“魔鬼发行”、“水银式发行”等“传奇”,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文章中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和扎实的例证,相信对读者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江城武汉,活跃着被誉为“江城四小”的四大都市报,它们分别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同城竞争,四大都市报皆使出浑身解数,以期在竞争的残酷中生存、壮大。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在当下江城报业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和“观点时代”来临的境况下,率先在其子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分别推出言论版《声音》和《说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