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中,除了“的”字的短语不能作定语以外,其他短语都可以作定语,然而,在这些短语中,只有动宾短语作定语时,与其中心语的语义关系比较复杂,其他短语作定语与其中心语的语义关系都比较单一,本就围绕动宾短语作定语与其中心语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了探讨。“动宾+的+中心语”中的“中心语”的语义类型可以归为九类:施事中心语、系事中心语、间接中心语、直接中心语、工具中心语、质料中心语、处所中心语、时间中心语、同位中心语。  相似文献   

2.
“一量定语”指“一加量词”的定语。定语是句中的主语和宾语的附加成分,以它特有的语言材料(各种词、词组)修饰和限定中心语。其中用数量词作定语的就是数量定语,数量定语是从数量上对中心语加以限定,表示中心语数量的多少。这方面已有很多文章论述,本文仅从数词是“一”的角度讨论一下有关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中心语     
中心语,有些语法著作称“中心词”,一般指“向心结构”即偏正词组中的“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中心语——补语”以及谓宾词组中的“中心语—一宾语”等结构中的中心部分的词语。中心语是句法范畴的术语,它能够表示句法结构的关系,区别句法结构的类型,因而讨论中心语在句法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汉语句法结构的科学研究,对于汉语语法教学的指导是有一定意义的。为了行文方便,本文对例句的说明采用比较通行的符号:主语或词组中的主语为  相似文献   

4.
“的”字是助词,基本用途是放在定语与它的中心语之间,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是一般修饰关系和领属关系。“的”的使用频率很高,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几率也比较大,在语言运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普通话口语里有一个轻声字 de,书写形式分为“的、底、地、得”四个字。“底”用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表领属关系,“五四”时期风行一时,现在已不用了。“的”、“地”仍历久不衰,放在中心语之前,一为定语标志,一为状语标志。标志只表明结果,并非前提,起决定作  相似文献   

6.
定语的类型     
根据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语义关系、结构关系 ,探讨现代汉语中的定语类型 :“非区别性定语”同限制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有区别 ,其修辞作用也有特点。比较顺加定语和逆加定语的不同 ,有利于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复杂的偏正短语 ,准确地分析这类偏正短语  相似文献   

7.
定语的类型     
根据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语义关系、结构关系,探讨现代汉语中的定语类型:“非区别性定语”同限制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有区别,其修辞作用也有特点。比较顺加定语和逆加定语的不同,有利于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复杂的偏正短语,准确地分析这类偏正短语。  相似文献   

8.
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古今汉语有其一脉相承之处。从语法角度看,古今汉语有很大的一致性,比如名词经常作主语中心语、宾语、定语,动诃经常作述语中心语,形容词经常作定语、述语中心语和状语。如下例: 赵太后 新用事。(《战国策·赵策》) 主语 谓语 述语 宾语 状语 中心语 名词“赵太后”作句子的主语,形容词“新”作句子的状语,动词“用”作句子的述语中心语,名词“事”作句子的宾语。 (左师)触詟‖〔愿〕见|太后。(《战国策·赵策》) 名词“左师”作句子的定语,名词“触詟”作句子的主语中心语,能愿动词“愿”作句子的状语,动词“见”作句子的述语中心语,名词“太后”作句子的宾语。 但是,古今汉语语法更有其不同之处,这也正是我们阅读古书的人所需要特别注意的。在上古汉语里,词类活用的现象比现代汉语更多一些,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现代汉语里诸如:“他比阿Q更阿Q。”句子里的后一  相似文献   

9.
动宾十的十中心语[记作(V+N_1)+的+N_2]是动宾短语作定语的前定式偏正结构,如“写小说的人”“看书的小朋友”。在这一显性语法关系背后蕴含着比较复杂的语义关系。本文试根据这一格式的语义关系及变换形式,对中心语进行语义归类。  相似文献   

10.
《察今》中“楚人有涉江者”一句的译文诸多版本不一: ①“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1983年版) ②“在楚国人中有个渡江的人” (《课文注评》广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③“有个渡江的楚国人”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1991年版) 就此,对定语和中心词的关系以及多项定语的排列次序问题做如下阐述: 一.定语和中心语的关系定语一般放在被它限制、修饰的中心词之前,这  相似文献   

11.
卓静 《考试周刊》2012,(1):30-32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英汉语都有复数名词作定语的现象,其中英语复数名词定语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汉语在强调复数概念与中心词正确搭配等方面的原因与英语有相似之处。英语复数名词定语的语义特征表现在限制中心语和描述所属关系。汉语复数名词定语的语义特征表现在限制、描述中心语的特征、性质和范围。与英语不同的是,汉语复数名词定语还可以通过夸大的方法来修饰中心语名词,也可通过添加复数名词定语使得中心语在人们概念中的范围最大化,本文称后者为"泛范围修饰功能"。  相似文献   

12.
定中结构研究包括:定中结构的名称,充当定语、中心语的成分,定语的位置,定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定语与中心语的结合形式,定中结构的语法功能。定中结构研究虽已取得较大成果,但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3.
在一些古代汉语专著和高等学校《古代汉语》教材中,列“定语后置”一节,各自举出一些浯言现象,指出一些形式上的标志,皆未在语法理论上给予说明。各家所举出的例子可归纳为四种类型:A类,“定语置于中心语后用‘者’字煞尾”。我们把它概括为“者字词组作后置定语”。B类,“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表示定语后置”。我们把它概括为“形容词作后置定浯”。C类,“数(数量)词作后置定语”。D类,“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  相似文献   

14.
不能由的字词组的形成而推断字词组是带“”的定语隐去中心语的结果。虽然《诗经》等古籍中有几十个“”用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但如“近祸”与“远(祸)”一类的例句极少。而从误义场观察,“”字后面通常能需要“中心语”。对《书》、《易》、《诗》的调查,也不能说明字词组如何形成。只有根据字词组的特殊的结构关系得出结论:“”是助词,结构助词,贯穿结构助词;凡能修饰名词的词语与“”结合,就形成字词组。它满足了语法和语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的“这本书的出版”之类“NP的VP”短语的性质问题,是学术界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这种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结构,其实只是一个名词性偏正短语的修饰语——定语,它的中心语并未出现,而是被隐含起来了。其中“的”字是一个名词性标记,它是在中心语被隐藏之后添加上去的。我们将这种隐含掉了中心语的名词性偏正短语称为“隐核心”短语。“隐核心”结构的出现是语言经济性作用的结果,同时与它的中心语本身的语义特点、语言信息的传递特点和汉语的语法特点的影响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结构性病句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以及结构紊乱四类。一、语序不当(一)修饰语位置不当1.定语与中心语位置不当例: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句中“生产”应为“定语”“,石油”应为“中心语”,两者位置应当互换。2.把定语放在状语位置上例: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句中“两千多年前”不是“出土”的属性,而是“文物”的属性,故宜移至“文物”之前,且加一“的”字。3.多项定语位置不当例:她是一位优秀的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里的篮球女教练。多项定语排序的一般规律是:a.表领属关系或时间、处所…  相似文献   

17.
张惠鲜 《现代语文》2013,(5):142-144
汉、越两种语言在句子成分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句子成分的名称、基本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定语和中心语的关系以及述语和补语、宾语的关系等方面。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状语与中心语的位置、定语与中心语的位置和宾语、补语同时出现时的语序上。把握两种语言在句子成分上的规律性,对于汉越双语学习者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时间词+(的)+中心语”定心结构中.中心语可能是另外一个时间词或者名词.作定语的时间词都是对中心语在时间范围上加以修饰或者限定。能够在这个结构中作中心语的时间词必须来自一个不同于同时间词定语的系列,即时间词定语表示的时间范围要大于时间词中心语表示的时间范围、这个结构中的助词“的”是非强制性的,但是“的”的出现与否有时候会影响到一个句子的句法结构或者意义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的是“所种树”、“所种”、“所以种”这一类结构中的“所”字。“所种树”的“种树”是定语加中心语的结构;“所种”的“种”是定中结构中的省略式,只出现定语,没有出现中心语:“所以种”的“以种”电是定中结构的省略式,只不过动词定语“种”还带了状语“以〔之〕”罢了。作者企图回答的就是这一类所字定中结构里的“所”字属什么词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定语的语义指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语言结构是封闭的,而其使用系统是开放的、所以难免出现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相悖的情况,定语在结构上是修饰中心语的,语义上却不一定如此,以中心语为此照,定语的语义有同指、异指和兼指的分别。其中异指类是语义、句法整合的结果,异指性定语一般由可感性词语充当,中心语通常是名词性的,这类定语的语义可概括为静态结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