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担负着信息采集任务的传感器在自动控制信息处理技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感器是通过对某一物理量敏感的元件(如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等),将接受的信号(如力、热、光、声等)转换成便于测量或控制的电信号的一类器件。实验室使用的“J2482型传感器应用实验器”,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MPU-6050全球首例6轴运动处理传感器,论述一种对MPU-6050的数据处理的新思想和算法。本设计主要讨论三个要点:第一、比较陀螺仪、加速度传感与9轴运动处理传感器(MPU-6050)的差距;第二、通过积分算法对MPU-6050模块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角度;第三、MPU-6050在嵌入式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传统蚁群算法在无线传感网中路由收敛速度慢、网络平均能耗大等问题,在已有无线传感网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蚁群算法。该算法将相邻节点的能耗作为影响转移概率的一个因素,同时限定所经路径上的最大信息素和最小信息素。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不损失精确度的情况下,提高了网络传输的实时性,降低了网络的平均能耗,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4.
自制简易电流间相互作用力演示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6年第10期刊登的湖南省澧县第一中学王喜云、邹小平老师关于《电流间相互作用力演示仪》一文,通过仔细阅读,反复推敲,笔者认为文中介绍的制作“电流间相互作用力演示仪”方法比较好,该仪器能很好地演示通电平行直导线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但是,如果我们在材料的选用上再作些改进,制作上再简化一些,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5.
自制露点演示仪李刚(四川仁寿一中612560)中学实验室由于没有配备露点演示仪,教师不能演示起露现象,学生难于掌握起露现象和露点温度测定方法,故笔者设计制作了可见度大、直观性强、结构简单的露点演示仪,在教学中深受师生欢迎,现介绍于下,与同行探讨。一、...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教委新颁布的《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中,增加了声波演示仪。本文将介绍一种声波演示仪的设计与使用。一、设计方案课文中声波的实验计有: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速的测量;声波的干涉;声波的衍射;声波的反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乐音与噪声;音品,共鸣等。本演示仪应能演示除声速的测量外其余十个实验。以往的声学演示实验主要是听声音。本演示仪不仅能听声音,还可以从示波器看图象以及用仪器中装有的二极管电平显示驱动器显示光信号。例如;讲音品时,钢琴、黑管等乐器的振动图象从示波器屏幕上显示出来,同时听到…  相似文献   

7.
Leong Scratch是一个融合了传感器、数字化实验、研究性学习、网络教学的多媒体互动教学平台。本文以投票装置的硬件制作、软件编程和程序发布为例,介绍了数字量传感器的一个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8.
人教社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78页安排了一个“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实验,由于仪器本身的特殊性,多数学校并未开设。笔者利用热敏电阻等材料制作了一个气体内能变化演示仪,效果十分明显。现分三个方面说明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1教具装置图(见图1)2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本教具采用先进数字气压传感器,结合单片机技术,使中学物理实验中对气体和液体的压强测量变得容易和精确。克服了传统实验仪器测量精度低,使用不方便的问题。该教具配有多种压强传感装置,可进行多种实验。(2)用途①气体定律实验:使用的传感装置由气压温度传感器和注射器组成(图1b),可精确测量注射器内空气的温度和压强。可进行玻马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及理想气体定律的实验。②测量液体中的压强:使用的传感装置由气  相似文献   

10.
1 仪器装置图 (图 1)图 1 物体浮沉演示仪广口瓶 1个、50mL注射器 1个、橡皮塞 1个、有色小玻璃瓶 (或小试管 ) 1个2 特点及用途( 1)特点  自制物体浮沉演示仪比较具体的显示了物体在液体里的上浮、下沉和悬浮 ;取材容易 ,结构简单 ,制作方便。( 2 )用途可以解决初中物理物体浮沉条件的演示实验。3 制作给广口瓶加入适量的水 ,在有色小玻璃瓶内装入适量水后 ,用一手指按住倒放入广口瓶内的水中 ,使之漂浮 ,盖上橡皮塞 ,给瓶塞上插入注射器使针头穿透橡皮塞。4 使用方法①向下推注射器活塞 ,小玻璃瓶会下浮 ;②向上提注射器活塞 ,小…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教学中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应注重教学知识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有意识地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本文运用学生所学知识“利用变压器改变交流电压的原理”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直流升压的原理、仪器的设计、制作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1 仪器示意图图1 重力功的特点演示仪2 用途及特点(1)用途研究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关系。(2 )特点①制作简单,成本低。②操作简单,现象直观。3 制作材料小铁球(直径2cm)、长方形木板A(80cm×2 0cm)、木板B(2 0cm×2 0cm ,两块)、长方形木板C(70cm×15cm )、木板D(30cm×15cm)、宽2cm的塑料轨道1 5米(用固定电话线的线槽即可)、大水槽(里面放一些潮湿的沙子)、氯丁胶、螺丝钉、即时贴等。4 制作方法(1)将木板A和B用螺钉固定好,组成如图1所示的平台。(2 )将木板C和D用氯丁胶粘在平台上构成斜面,斜面倾角约为2 0°。(3)剪取两条光滑…  相似文献   

13.
对高中物理向心力实验发展历程——从手摇式向心力演示仪、圆锥摆向心力演示仪到基于数字传感器的DIS向心力演示仪,再到无线DIS向心力演示仪——进行了总结回顾。  相似文献   

14.
一、仪器装置图 (图 1)图 1二、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 :本教具在全封闭的环境中可完成一系列实验 ,操作简便 ,现象明显 ,很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 ;同时 ,实验中消除了有毒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综合性很强。2 .用途本教具可演示下列实验 :( 1)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 NO2 的实验。( 2 )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 NO的实验。( 3) NO难溶于水的性质实验。( 4 ) NO的还原性实验。( 5) NO2 易溶于水的性质实验 ,并能检验 NO2 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 NO和硝酸。三、制作材料10 0 m L锥形瓶 2个、50 m L分液漏斗 1个、31mm× 170 mm具支试管 1个、弹…  相似文献   

15.
弹簧振子的简谐振动是高中物理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本系统将传统教具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对其进行了改进。1 原理采用新型光电传感器件 ,采集弹簧振子正负位移数据 ,通过集成电路EM84 5 0 2变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信息送给计算机程序处理 ,可在显示器上实时的显示出振子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仪器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克服了机械接触式记录数据阻尼较大的缺点 ,所得图象醒目逼真 ,可打印 ,易激发学生兴趣 ,非常适合演示。电路原理图见图 1。图 12 实验装置 (如图 2 )3 制作材料  J2 2 0 1气垫式弹簧振子一套、光电三极接收管一…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切的生物理论都建立在实验的框架上。新课标大幅度地增加了实验项目和实验类型。从实验项目看,原大纲在必修课部分只有5个实验,新课标在必修课部分则安排了25个实验,另外选修课部分也安排了6个实验。从实验类型看,原大纲多为验证性实验,新课标则设计为6种实验类型:①观察实验,如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②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如生物组织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鉴定实验,几种果蔬维C含量的测定,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③模拟与探究性实验,如模拟通过分子杂交鉴定人猿之间亲缘关系的实验;④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如植物向性和感性现象的实验设计与观察、生态瓶的设计与制作实验;⑤基本技术实验,如学习自生固氮菌的分离、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技术实验;⑥课外实验,如用当地某种生物做杂交试验、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调查。此外,新课标将实验的教学要求划分为“初步学会”和“学会”两个目标层次,这也是原大纲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在传感器一章中介绍了传感器的应用。为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物理规律的奥妙,笔者制作了电桥式火灾报警器,并运用于教学之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创意  相似文献   

18.
传感器在自动控制方面已被广泛应用。高中物理新的教学大纲中增加了《传感器的简单应用》实验 ,并作为必做实验 ,这是与现代生活、科学技术联系十分密切的物理教学实验。做好此实验 ,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传感器特性及其简单应用的理解与掌握 ,有利于对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 ,我们自行设计制作了传感器实验板 ,它不仅可以完成新教材中要求的四个实验内容——热敏特性实验、光敏特性实验、光电计数实验和简单温度自动控制实验 ,还可以完成本实验的扩展内容——温控光、温控声、声控光、…  相似文献   

19.
光的折射和光栅衍射实验,一般学校没有现成的仪器。该文介绍这两种实验仪器的制作和使用,能很好地完成这两个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20.
传感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传感器使用不同的敏感元件,遵循不同的工作原理。广东版和地质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电子控制技术》第二章第二节中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