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是母亲送我去读大学的。她没有出过门,却依然逞强:“有啥难的,我曾经一个人走50多里去逛庙会呢!”那是母亲走过的最远的地方,也是她最值得骄傲的一次出游,尽管她只字不提回来的时候怎样迷了路,天快亮了才摸索着回到家,见到等在门口的我,一下子抱过我就哭了起来。  相似文献   

2.
是母亲送我去读大学的。她没有出过门,却依然逞强:“有啥难,我曾经一个人走五十多里去逛庙会呢!”那是母亲走过的最远的地方.也是她最值得骄傲的一次出游.尽管她只字不提回来的时候怎样迷了路。天快亮了才摸索着回到家.见到等在门口的我,一下子抱过我就哭了起来。  相似文献   

3.
让母亲骄傲     
有一次,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我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想了一会儿说:“为母亲。为了让她骄傲。”——史铁生《地坛》那一年,我读小学三年级。像所有的乡下孩子一样,我也每天大清早便背上了心爱的小书包去上学,放学了便急急忙忙地赶回家,帮着母亲做农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亲过世得早,只有我和母亲两个人守在一起孤苦伶仃地过日子。很小的时候我便已经懂得,我该用我嫩小的双手为母亲分担一点忧愁了。  相似文献   

4.
父亲去世后,我将母亲接到郑州,不让她回老家,因为那里保留着她和父亲生活的太多痕迹,这些痕迹会日复一日地让母亲联想到父亲。还有,母亲相信老家一种说法,老夫妻走了一个,另一个不出三年也会跟着去。所以我坚持让母亲住在郑州,直到父亲三年的祭日过了,我才对母亲说,明年春天,你可以回老家住几天。  相似文献   

5.
复杂的必要     
<正>母亲去世十年后的那个清明节,我和父亲和妹妹去寻过她的坟。母亲去得突然,且在中年。那时我坐在轮椅上正惶然不知要向哪儿去,妹妹还在读小学,父亲独自送母亲下了葬。巨大的灾难让我们在十年中都不敢提起她,甚至把墙上她的照片也收起来,总看着她和总让她看着我们,都受不了。才知道越大的悲痛越是无言:没有一句关于她的话是恰当的,没有一个关于她的字不是恐怖的。  相似文献   

6.
永恒的母亲     
三毛 《高中生》2011,(31):25
我的母亲——缪进兰女士,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等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  相似文献   

7.
父亲去世后,我将母亲接到郑州,不让她回老家,因为那里保留着她和父亲生活的太多痕迹,这些痕迹会日复一日地让母亲联想到父亲。还有,母亲相信老家一种说法,老夫妻走了一个,另一个不出三年也会跟着去。所以我坚持让母亲住在郑州,直到父亲三年的祭日过了,我才对母亲说,明年春天,你可以回老家住几天。于是,去年春夏,母亲在老家住了三个多月,我接她回来后,发现她身体明显好于在郑州时,我就问母亲原因,母亲说:"人是离不开太阳的。在城里,你整日寻着晒太阳,到乡里,太阳一直跟着你。"  相似文献   

8.
在英国旅行,一个感觉是带着孩子出行的人都是很骄傲的,他们没有那种带着孩子旅行打搅了别人的想法,周边的人对他们更是热情有加,抱着孩子的父亲、推着婴儿车的母亲总是会夺得大家的目光,总是会受到所有人的照顾——你不可能看到一个抱着婴儿的父亲站在公交车上而没有人让座.你也不会看到一个推着婴儿车的母亲被卡在车门口无法上下,或者要等别人下车后才能下车。有一次,我在伦敦KING'SCROSS火车站看见一位母亲推着婴儿车下火车,她要背包,又要推车,动作就慢了些,但是没有一个人催促她,相反所有的人都耐心地等在她的后面,甚至她下车后也没有人试图越过她先走,而是像排队一样跟在她的后面,直到上电动扶梯。  相似文献   

9.
永恒的母亲     
我的母亲——朱进兰女士,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等我上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评价。记得放学回家  相似文献   

10.
永恒的母亲     
我的母亲——猎进兰女士,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  相似文献   

11.
正"妈,你一个人就别做田里的事了,抽水那些事太折磨人。"母亲一阵沉默:"你一会儿随我去抽水。""行!"这是我的母亲,我和她一样高。不可预知的变故与不可摆脱的生活重担总会催促人更快地老去,那年是她老得最迅速的一年。父亲将整个家的重担都放在母亲肩上,放在这个和我一样高的女人肩上。那一年里,她几乎做了一个汉子在农村干的所有农活,她在煎熬与压力中行进的每一步都烙在我心上。母亲所说的"一会儿"是指半夜两点,徒步走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骄傲     
一次看电视节目,当主持人问一位女选手有没有做过一件让她父亲值得骄傲的事情时,女选手沉默了片刻,也许是在沉思,也许是在回忆,最后,她一脸歉意地说:没有。听完她的回答,我的心里酸酸的。认真地审视我自己,也是和那位女选手一样,从小到大,别说做过什么能让父亲骄傲的事情,就连能让自己觉得骄傲的事情也没有。小学的时候,当其他同学拿着满分的成绩单欢快地往家赶的时候,我只能拿着刚过及格线的成绩单交给父亲。父亲看了后,总是说着那句鼓励的话,下次可要努力哦。就这样,直到高中,我都是成绩平平。当高考成绩出来后,亲戚朋友来询问我考得如何…  相似文献   

13.
母亲出身农家,出嫁来到的也是农家,一身泥土的芬芳散发着母亲勤劳的品质,她的心清澈如水,她的毅力凝重如山。我读书的时候,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当时生产队还没有解体,我们姐弟四人读书,靠的就是父母日夜艰辛的奔波劳碌。秋天的时候,小队分粮了,父亲挟着口袋上场院去,  相似文献   

14.
收集快乐     
麦克11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了,母亲扔下他,和一个他不认识的男人去了纽约,她说麦克的父亲是个不配有家庭的人。而父亲说麦克不是他的儿子,要做亲子鉴定,还要送他去社会福利院,是祖母把他领回她的家。从此,他就成了没有妈妈的孩子,而父亲又总是酗酒,难得回去看祖母一次。在麦克13岁那年,他父亲因为伤人进了监狱,当他跟着祖母去探望父亲时,父亲瞪着凶狠的眼睛对他说:你不是我儿子,不要让我再见到你。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想过要爸爸妈妈。没有爸爸妈妈的麦克一开始是个忧郁的孩子,但是祖母让他学会了怎么使自己快乐。祖母在世的时候,每天晚上都会…  相似文献   

15.
她遇见我那一年只有16岁。她 母亲之间,只能保持中立。和她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她的父亲 有一次她甚至要我带她出去玩居住在城市的另一端。她很想念父 游乐园。我想一想,觉得未尝不是个亲,但她去见父亲就可能碰上他的 好主意。于是两人打了个出租车就新婚妻子——她父亲的妻子已不是 直奔石景山,她又是坐过山车,又是她的母亲。所以她宁愿忘掉自己的 登海盗船。我虽然比她大十几岁,也父亲。她在没有父亲的状态下成长 只好奉陪。为了做个尽职的监护人着,迎来了漫长的青春期。 在疾驰而下的过山车上,她高兴地那段时间我经常…  相似文献   

16.
1988年8月2日是我父母结婚的日子,“8882”便成为一个非常喜庆和令人激动的数字了。我一直想知道父母当年相恋的故事,母亲自豪地向我描述父亲当年如何追求她,两箱情书加起来有上百封。这些信她视若珍宝,保存得完好无损。遗憾的是,我一封也没看过,无法领略父亲用怎样的深情和出色的文字打动了母亲。我曾调侃地让母亲拿出情书来给我欣赏一番,父亲却在一旁神秘地说,等你高中毕业后再看。父亲当年给母亲写情书的浪漫,让我对他佩服不已。不过,父亲结婚这么多年,一直忙碌奔波,很少主动想起他与母亲的结婚纪念日。往往是在母亲的提醒下,他才一拍脑袋,说“唉,忘了忘了”。母亲总是极为不满地在一旁埋怨父亲,什么时候才能记住这个日子。去年他们的结婚纪念日,父亲又忘记了,我拿出自己平时攒下来的零花钱,买了一大束百合,悄悄地替爸爸送给妈妈,他感激地摸着我的头说:“真是好孩子,越来越懂事了。”妈妈不知实情,陶醉地闻着百合的芬  相似文献   

17.
她的刘海     
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我也是父亲的第二个孩子,我是父亲和母亲的孩子,而那个女孩,她不是,我管她叫姐姐。后来我和母亲搬出了那个家,那个时候我还只和母亲的梳妆台一样高。离开父亲的时候我抱着自己的玩具被母亲抱出了家门,头靠在母亲的肩窝里,没有哭。从此,我们走出了那座房子。父亲说:“我送你。”母亲微笑着点头:“我该走了。”父亲为母亲打着伞,雨水滴湿了母亲的左肩,我看见了。自我满月就一直和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母亲不在,她为了那个姐姐把我放在这儿,她说太忙。打小我的印象中只有两位老人的存在,而忽略了母亲,那个太忙的母亲。…  相似文献   

18.
我的父亲     
父亲已八十有余,仍单独生活,可他有四对儿女,却无一人在其身旁。母亲在世时,父亲忙于家中几口人的口粮,整日在外劳作,不曾做过饭,洗过衣。香港回归的那一天,母亲去了,离开了她的八个儿女,离开了她相濡以沫的丈夫——我的父亲。那时,我在家乡上班,能经常看到父亲,他很消极,他常说,他听到母亲在他床边哭泣。从此,父亲就日渐消瘦下去,眼中没有了往日的明亮,笑容也逐渐从他脸上消失。在我的记忆里,他总是和蔼的容颜失去了温暖,变得漠然。我们想法劝慰父亲,并且拿走了与母亲有关的一切物品。可我知道,我们拿不走母亲几十年留在父亲脑海中的记忆。也只能让时间去淡化它,使它不再凸现在父亲眼前。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村庄     
<正>父亲走后,母亲一个人孤守在村子东头那座老房子里,那座房子是她和父亲亲手建的,时间有些久远。偌大的屋子,现今,只有母亲一个人住着,显得形单影只。我们都不放心,劝她和我们一起住,但是,任凭他人如何劝说,母亲总是不离不弃。母亲说,这是她的村庄,她在这个村庄生活了快50年了,怎么可能说走就走,说离开就离开呢?至少目前,她还没有做好离开村庄的准备。母亲来到这个村庄的时候,刚满20岁。当时的母亲对这  相似文献   

20.
母亲出身农家,出嫁来到的也是农家,一身泥土的芬芳散发着母亲勤劳的品质,她的心清澈如水,她的毅力凝重如山。我读书的时候,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当时生产队还没有解体,我们姐弟四人读书,靠的就是父母日夜艰辛的奔波劳碌。秋天的时候,小队分粮了,父亲挟着口袋上场院去,刚走到院里,队长就大声叫喊着说:“你回去吧,没有你的份。”父亲没有回话,默默地回到了家。母亲安慰说:“四个孩子能读书,学习好,这是咱家的福份,不给粮,咱也照样活下去,再等几年看看。”父亲点着一锅旱烟,望着这秋后凉凉明月,思度着走出困境的路。母亲则是凭这月光一夜没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