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了多年的班主任,我深切地感受到:在做后进生工作时,应尽量少讲大道理,而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保持“爱心”和“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对后进生多一些“感情投资”,这无疑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方式。我班有个学生,时常逃学,学习成绩差,见到老师能躲就躲,真是个令人头痛的小家伙。我了解到他的父母双双下岗,为了生计,母亲外出打工,父亲摆了个小摊儿,无暇照顾他。我找到他,认真地告诉他:“你是个好孩子,老师有信心帮你把毛病改掉。”听了我的话,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以后,我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适时指出他的缺点,引导他该怎样…  相似文献   

2.
小幽默     
补课老师 :“这作业都是你自己做的吗 ?”学生 :“不 ,爸爸帮我做的。”老师 :“回去对你爸爸说 ,作业都做错了 ,星期天他也要来补课。”  相似文献   

3.
我最喜欢的人是丁铖豪,因为他文才胆略都远远地超过我。虽然他平时会用暴力,但我还是很喜欢他。我记得曾经有一次他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那是一个下雨天,我没有带雨伞,正好我妈妈也上班去了。当我无可奈何的时候,我喜欢的人——丁铖豪来了,冒着大雨撑着一把伞来了。他亲切地对我说:“小剑,快到我伞下来吧,别淋湿了。”我听了连忙跑到他的伞底下去了。虽然这把伞遮不了我们两个人,但足以表明他对我的关怀。还有一次,王涛欺负我,丁铖豪听说后和王涛打了起来。王涛说:“小豪,你这小子自不量力,想跟我单挑,你不要你这条狗命了吗?”小豪说:“少…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您好!打扰了。今早听文选老师上课,我碰到了一个难题,特此请教,望能答复。文选老师讲解苏洵的《六国论》中的“齐人勿附于秦”时,他说“于”应解为“到……方面”或“在……方面”。而我认为应解为“向”才通顺点,但老师说他在一本书  相似文献   

5.
前一阵,我有幸听了场精彩的报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位演讲者。虽然他的名字在我脑中已经模糊,但他的口头禅“这个”却让我难以忘却。  相似文献   

6.
朝鲜电影《卖花姑娘》里有句生动而富于哲理的话:“只要心诚,石头也会开花的。”教师对学生必须真诚,最根本的是心诚,就是对学生的爱、深沉的爱。有位教师,一天放学后,他让几个数学成绩很差的学生留下来补课,他对学生说:“你们的数学太差了,老师帮你们补课,好象一只只‘破锅’,补好就是好锅……”他满以为学生会听话、甚至会感激他。结果呢?“老师、我去拿书包。”“老师、我去小便。”“老师、我去……”学生一个个溜走了,教室里空空的。他苦苦思索:老师放弃了休息,诚心诚意帮他们补课,他们却一个个溜掉,为什么?感到很恼火。  相似文献   

7.
北京杂记     
这次暑假,补课、竞赛名目繁多,虽然这对我十分有好处,但毕竟还是让我觉得很累。于是,在这20天的休假中,抽出一半的时间去了趟北京,一来避暑,二来览胜。回来之后草草写了几篇杂记,现整理出一篇,曰:人文篇。一下火车,偶感内急,于是就去问车站服务员哪里有洗手间,问道:“小姐,请问哪里有卫生间?”那位女士竟然不理我。于是悻悻地走开了,嘴里还嘟囔了一句:“唉!真是的,居然不理我。”哪知我却招了句:“有毛病啊!”好嘛,问路不成反遭一顿骂。没办法,只得回去等朋友,终于等到了接我的朋友,我把刚才遇到的事向他说了一下,朋友立刻笑着跟我说:“在北…  相似文献   

8.
多味饮料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些新奇的饮料,你可别一听“饮料”二字就流口水哟,因为这“饮料”可不是太好“喝”哦!多味饮料之一:麻麻的“可乐”——语文课。语文课虽然故事多多,美味多多,甜甜的,但“喝”进嘴里却又麻麻的,因为作业实在太多了,难免让人有些“爱上你,实在是迫不得已”的感觉。多味饮料之二:凉爽的“雪碧”——数学课。冰冰凉,透心凉,这是数学课的特点。当我攻克了一道道的难题后,那感觉比六月里喝雪碧还过瘾。可是,我也有懒惰的时候,每当懒病发作,我就会嫌这饮料太“冻”人了。多味饮料之三:讨厌的“果粒橙”——外语课。我最讨厌…  相似文献   

9.
一台收音机     
“咦,这是什么?”我好奇地问。“袖珍收音机!”他很得意地说,“你可不要小看它。虽然小,但它却能接收到好多有趣的节目呢!我跑了好远的路才买到的。”“真的吗?”我很感兴趣。山里的孩子自己能拥有一台如此精巧的收音机,真是让人羡慕。“听,这声音多么清晰!”他满脸欢笑地递给我。“嗯,的确不错厂’我赞叹道。因为无论外表还是声音,我都觉得它很完美。蓦地,我心里升起一股强烈的欲望。我轻轻地抚摸着它,试探地问:“你能把它借给我吗?就一晚上。”“一晚?”他有点犹  相似文献   

10.
补课哈哈     
补课1 老师:这作业都是你自己做的吗? 学生:不,爸爸帮我做的。老师:回去对你爸爸说,星期天他也要补课。补课2 老师:“从今天起,我给你补课,以后不要再把时间都放在扑  相似文献   

11.
我从不像大多数女孩一样,有着对台湾小天王周杰伦的痴恋,也不是什么“玉米”、“笔迷”,更不会像大多数人一样为自己的偶像发狂。我只是偶尔听一听她(他)们的作品。娱乐圈就是这样的,是实力与人气的比拼。漫步云端的明星也许会一不小心跌入万丈深渊,从此隐姓埋名。但他,却一直是被众人关注的焦点人物。去年4月份,他还来我们阿克苏,实现了他的慈善愿望。他是谁?他就是电影《神话》中的男主角成龙。成龙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偶像”。虽然他没有阳光帅气的面庞,没有青春激情的热力四射,但他那“痛过依然快乐”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众所周知,成龙…  相似文献   

12.
1与打官司     
“现在开庭审理1告0.9的侵权案。”数学法庭的法官郑重宣布,“先请原告1发言。”身材瘦小的1陈述道:“法官先生,我控告0.9犯有侵权罪,虽然他拖着长长的尾巴,可他明明是一个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比我要小,但他时常声称和我1同样大小,有些场合甚至冒充我出现,侵犯了我的权利,请求法官先生明断,让0.9向我赔礼道歉,并停止侵权行为。”“被告0.9,听了1对你的控告,你有什么要说的?”法官问。戴着小圆帽的0.9道:“1说我时常声称和他同样大小,这是事实,可说我侵权,我不承认,因为我实实在在就和1同样大小。”“什么?0.9=1?”观众席上一片哗然。“肃静!…  相似文献   

13.
做个旁观者     
星期天,十二岁的小侄儿到我家来补习功课。中间休息时,我打开电视,一个酷酷的男孩在唱歌,舞台上下一片疯狂。我知道那个男孩叫周杰伦,是新生代的偶像歌手,这一点有必要告诉侄儿,因为他老是对我爱理不理的,给他讲题目时,也爱听不听的样子,这距离一定要拉近。但这歌名,我拿不太准,于是试探着说:“这是周杰伦的《三截棍》吧?”“嗯!”侄儿欣喜地附和,眼睛不肯离开屏幕。果真,我让他意外了。“我最喜欢他了,他有个性,又会自己创作!”为了继续表现“亲民”,我耐着性子看下去,又卖弄了一把杂志上贩来的文字知识:“这是Rap吧…  相似文献   

14.
从前,有兄妹俩,哥哥笨头笨脑,不爱动脑筋,大家叫他“傻大哥”。妹妹虽然比他小,但聪明能干,遇事肯动脑筋。所以,哥哥做什么事都得听妹妹的。一天早上,妹妹说:“哥哥,你到外婆家把那张吃饭用的桌子背回来吧!”傻大哥说:“好,我这就去背。”下午,傻大哥背着桌子,顶着烈日,从外婆家上路了。“嗨哟,嗨哟!”不一会儿,傻大哥就觉得桌子不像刚才那么轻了。他  相似文献   

15.
听孩子的话     
到一个朋友家里去,说到各自的孩子,朋友说:我这孩子特别不听话!”我笑着问:那你听孩子的话了吗?”他一愣,问:“我还用得着听他的话?”我点点头说:“你如果认为自己跟孩子是平等的,那就得听他的话——是听他说话。如果你能做到主动抽出时间听他说话,如果你总能做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再发表意见,如果你发现他的话说得有道理,哪怕是偶尔有道理,你也能虚心地接受,我相信,他就会好好地听你的话,你就不会抱怨他是个特别不听话的孩子了。”我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当然,也经历了一个摸索的过程。开始时,我也认为所谓家教,就是对孩子…  相似文献   

16.
小刺猬穿一身灰色衣服,上面还长着尖尖的刺。他十分羡慕孔雀阿姨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开屏时光艳照人。他缠着妈妈说:“妈妈,我也要孔雀阿姨的花衣服。这这件衣服太丑了!”妈妈抚摸着小刺猬的头说:“孩子,我们的衣服虽然丑了点,可他也有许多用处呀!”小刺猬不听,气呼呼地走出了家门。  相似文献   

17.
王超同学几天没来上学,听老师说他住院了。课间,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我真想去医院看看他.”有的说:“给王超写封慰问信怎么样?”俞老师听了,说:“我觉得写信不错。” 于是,同学们在午休时间给王超写了一封封充满真情的慰问信。放学时,各小队把信交给了我。我一边整理一边看,嗬!大家写得真好啊!有的说:心里很不好受,希望王超赶快来上学。”有的说:“王超,等你病好了,我来给你补课。”看着大家写的一封封热情的信,我心里热乎乎的。真想快点把信送到王超手里。放学了,我带上全班同学的慰问信来到了王超家,可惜他家没…  相似文献   

18.
我的儿子是个大大咧咧的孩子,可当大人们拿他开玩笑时,他从来不信。我一直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总觉得他精明但缺少了孩童的天真和可爱。一个星期天,一家三口来到乡下我妈妈家。村上的人和他开玩笑,说了什么我已不再记得,但清晰地记得儿子一如往常不信他们。我想趁机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心理,便紧追问了一句:“你信不信他们的话?”“不信”。“为什么?”我很奇怪,要知道诸如此类的玩笑,往往使他这样大的孩子判别不了真假。“因为我不听大人的话。”当时,我一听儿子的回答便愣住了,从他的“我不听大人的话”中,我似乎明白了许…  相似文献   

19.
在《颐和园》一课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品读“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的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刚读完一遍,有个学生便惊叫起来:“老师,我发现文章中有个字用错了!”‘滑过’的‘滑’应该写成‘划船’的‘划’。”其他同学听了,大多赞同他的意见。我思索片刻,觉得他的理解虽然有些偏颇,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该我上公开课了,我精心制作和准备了教具。因为是一次故事活动,活动前我已把这个故事背的滚瓜烂熟。活动开始了,教室里坐了许多老师但绪始头师,虽然不是第一次上这样的活动课,但我心里还是有几丝忐忑,镇定好情绪,活动开始了,导入活动主题后,我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起故事,刚讲了个开头,突然,曹石小朋友打断了我的讲述。“老师,这个故事我听过。”我心一惊,始料不及。旁边的老师也惊奇地望着我们,我马上稳定情绪,亲切地问他:“你听过是吗?听谁讲给你听的?”“妈妈。”曹石无不自豪地说。“是吗?那你讲给小朋友听怎么样?”曹石有些犹豫,在我的亲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