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周刊C版》2017,(14):239-24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注重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以玩教具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在游戏中开发大脑,感知生活的乐趣。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通过玩教具,组织各种游戏,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帮助他们认识生活、了解生活,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2.
刚入园的幼儿能教10以内数,这是模仿大人,像背顺口溜一样,并不代表对每个数实际含义的理解,不懂得“1”代表一个物体的数量,“2”代表两个物体的数量,不能把数与物联系起来。为让幼儿真正对数有初步认识,培养幼儿认数、计数的意识,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我教幼儿计数时,首先,让幼儿练习按物点数、用手触摸和移动物体并有顺序地说出数词,要求幼儿做到手口一致,既不重复,也不漏数。如:玩“蚂蚁搬家”游戏时,让他们数数自己搬了几粒豆;在幼儿吃午点时,让他们数数是几个苹果;发放餐具时,让他们数数桌上的碗筷;摆放椅子时,数数有几把椅子等等,并要…  相似文献   

3.
朱佳涵 《辅导员》2011,(24):29-30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对他们有着很大地吸引.也是他们每天不可缺少的活动。而游戏具有情景性、趣味性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数学既能调动幼儿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利用自身的内部机制去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内容.并且也体现了让幼儿“在生活中学.在玩中学”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数学学科相对抽象和枯燥,幼儿园的数学内容也不例外。如何让孩子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根据小班幼儿喜欢游戏和运动的特点,将幼儿的数学学习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游戏是一种自发的、不寻常的行为,这种行会让幼儿快乐,满足幼儿的需要和愿望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佳形式。课程游戏化将最佳的教育因素和游戏形式结合起来,实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置区域游戏时,要充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引导幼儿经历自主探究、问题解决、深度理解、知识迁移等学习过程,帮助幼儿达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最终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下面以中班项目活动“益智区与闯关游戏”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将课程游戏化理念融入区域游戏中。  相似文献   

6.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寓计算教育于游戏活动中,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可使幼儿轻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例如:小班幼儿在“找椅子”、“小白兔找山洞”等游戏活动中学习了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多、少、一样多后,当老师提出“一箩筐的杯子与小朋友比哪个多?哪个少”的试探性何题时,他们竟能提出要求老师将杯子分给小朋友一人一个的方法来解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认为,数学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体操,幼儿时期数概念和数学计算能力的发展,直接反映着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3~ 6岁的幼儿要求掌握 10以内数的序数, 10以内数的大小和组成, 10以内数的加减、相邻数以及比较多少、一样多,图形的认识等,数、量、形、空间、时间方面的知识。根据幼儿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要掌握这些抽象的知识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将数学知识散点渗透在各类游戏活动中,是进行幼儿数学教育的最佳方法。   1.在角色游戏中的渗透   角色游戏,是让幼儿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模仿和想象,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发展幼儿思维素质的重要课程。因此,在数学活动中应使幼儿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发展思维能力,掌握简单的数的知识。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应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天性,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玩中乐、在乐中求知,使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并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  运用游戏激发兴趣,使幼儿主动学习。幼儿的兴趣带有浓厚的情景性和随意性。枯燥的数学知识仅靠口头讲述不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而游戏具有很强的情景性。运用游戏进行数学活动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枯燥为生…  相似文献   

9.
教幼儿学英语,其方法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学。在幼儿期,学习英语不宜采用传统的知识传授法,而要寓学习于游戏中,即寓  相似文献   

10.
玩教具是指在幼儿教学中的教具与玩具,学生通过玩教玩具既能开心游戏也能学到知识。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常常喜欢用玩教具引导幼儿游戏。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玩玩教具时,如果能适当引导幼儿用玩教具学习,幼儿会在游戏中受到初步的教育,否则玩教具可能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不大。现以几个教师利用玩教具引导幼儿学习的例子说明玩教具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一、使用玩教具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它是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1.
1.以玩带学 新课改以“玩”贯穿始终,让学生参与到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竞赛等活动中,化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为趣味性的活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丰富的游戏素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让学生越学越有劲,在“玩”“乐”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增长智慧。例如,在学习百分比的知识时,  相似文献   

12.
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是根据学前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近几年,我们重视了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效果较好。下面谈几个例子。在计算课中,为了教幼儿理解抽象的数的概念,我设计了“看看、找找、说说”游戏。上课时,生动、形象的教具吸引了幼儿,他们全神贯注地数着从小房子里走出来的小动物,然后从1—10  相似文献   

13.
学前儿童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学习不能强调知识的逻辑体系,而应强调孩子们构建知识时的感受性。幼儿英语教学虽然一般只停留在让幼儿能听说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简单句子上,但是,看似简单的话,如果让幼儿翻来覆去地说,幼儿肯定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有必要将知识融入游戏之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不知不觉中既掌握知识,又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传统幼儿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大势所趋,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真正适合幼儿,能够让幼儿接触、学习更广泛、更多元的知识,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基础。而科学领域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仅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知欲,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提高幼儿对科学的理解能力,还能缩短科学探索的等待期,及时回应幼儿的猜想,扩展幼儿科学领域知识面;同时丰富了亲子科学游戏,让幼儿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  相似文献   

15.
小朋友非常喜欢连点游戏,我将这一形式迁移运用到序数的复习上,效果很好。该游戏的准备工作十分简便,只需在白纸上整齐地、有规律地画好圆点,但横排和竖排的圆点数均不能超过10(如图)。游戏前,教师提供给幼儿画好圆点的练习纸,请幼儿根据教师的指示把相应的圆点用笔连结起来。如教师以缓慢而清晰的节奏说出:“从第×行的第×点出发,经过第×行的第×点,经过第×行的第×点……”的指示,幼儿一边听提示,一边找到相应的圆点,并将之一一连结。连结完成后出现的有趣的卡通图案令幼儿欣喜不已,有些抽象的图案则让幼儿产生丰富的联想。该游戏还可以移入数学角,让幼儿自由结伴玩。游戏时,可以让一名幼儿(轮流)担任“小老师”,其余幼儿根据“小老师”的指示操作。幼儿久玩不厌。  相似文献   

16.
游戏活动是幼儿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益活动。同时 ,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游戏能增强幼儿体质 ,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进行幼儿游戏活动 ,幼儿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且心情愉快 ,朝气蓬勃。通过玩游戏 ,他们的身体各部位都可以得到锻炼。因此 ,在幼儿园教学中我经常给小朋友玩“踢过小沟”、“玩瓶子”、“老鹰抓小鸡”、“纸牌巴巴变”等等的游戏。就拿玩“踢过小沟”这一场游戏来说吧 !这个游戏中让幼儿分成两队 ,分别相…  相似文献   

17.
幼儿教育游戏化的追求及尊重幼儿主体性的思想促使教师愈发观照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情感体验。幼儿在活动中快不快乐也就成为评估活动质量的重要指标。但在组织让幼儿快乐学习的教育活动时,一些教师经常走入歧途。在集体音乐活动中常见的问题如下:剥离学习与游戏的关系,忽略幼儿学习过程的快乐,在严肃的音乐学习后给予幼儿游戏“犒赏”;把音乐变为体能游戏或表演游戏的背景;牵强地用与音乐作品无关的游戏维持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过多地采用贴纸或红花等物质奖励来维持幼儿的参与热情:用“想不想”“好不好”“要不要”等问题激发幼儿“表面上”的积极性;在幼儿回答出严肃的有关乐理知识问题后给予赞赏以期提高幼儿对乐理探究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角色游戏活动是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要依照幼儿的意愿进行。教师到底如何组织角色游戏?一直是幼教界争论比较大的一个问题。经过学习和实践,我的体会是: 一、以孩子为主体,教师进行启发指导和影响。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的分配及游戏规则的制定,都应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己独立确定。幼儿喜欢玩什么就让他们玩什么。角色游戏的内容、动作、对话,都应让幼儿自己去设计,发现有不妥时,教师可采用提问、反问、惊讶的口吻,采用提议的口吻及提供玩具和有关材料等方式,去间接地指导和影响幼儿,使游戏活动正确进行。例如:游戏开始了,许多小朋友一下子都拥到“娃娃家”,互不相让,影响了游戏的正常进行,怎么办呢?我就用提议的口吻问:“你们这儿有几家人家啊”“谁和谁是一家?”……较灵活的孩子就马上会意识到:“我们赶快分成两家或三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培养和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和运用性等特点。幼儿因年龄小,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缺乏兴趣。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活动。数学游戏化可以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有趣、具体的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将数学知识渗透到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热爱数学,并快乐地学习。  相似文献   

20.
儿歌与游戏     
一、追逐游戏游戏目标:锻炼幼儿动作的敏捷性。游戏玩法:幼儿边朗诵儿歌边躲闪“老狼”的追逐,到最后一句时迅速跑进画好的大圆圈内,“老狼”没抓住一人,换一名“老狼”,继续游戏;被“老狼”抓住者,停玩游戏一次。附:游戏歌一只老狼山上转,饿得眼花心又乱。腿变软,身发颤,一头扎进大泥潭。二、平衡游戏游戏目标:让幼儿学习自转的方法,并锻炼平衡能力。游戏玩法:幼儿念儿歌时两手侧平举自转。当摁“开头”人喊停时,即可停,否则为犯规,停玩一次。附:游戏歌我是一只小风扇,你来摁开关。只要不停电,就会永远转。三、爬行游戏游戏目标:锻炼幼儿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