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级:小学五年级科目:社会[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使学生了解我国人造卫星、火箭、飞船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2.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课前调查、课上汇报、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2)在探究火箭、卫星、飞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3.知识目标(1)使学生知道我国用自己研制的“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2)知道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及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展望中国航天事…  相似文献   

2.
运载火箭就是把各种有效载荷(人造卫星、飞船、探测器及核弹等)送入空间轨道的火箭,它是人类克服地球引力进行宇宙航行的重要运载工具,直接决定着空间开发利用活动的范围与规模。 运载火箭发展的历史可溯源于古代。古代火箭技忙最早出现于中国。早在公元980年左右,中国就有了作为武器出现的火药火箭,而宋代官人万户试图通过  相似文献   

3.
教学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限宇宙》中的第三课,本单元也是整个小学科学课的最后一个单元。本课学习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人类设计、制造的探测宇宙的工具: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这些探测工具的运用,使人类对太空的认识得到不断深化,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学生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了解了银河系的相关知识,还学习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对宇宙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教材四年级《热》单元的内容,前三课分别是《冷与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本课以这三课为基础,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证明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进而认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例1(陕西省)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成功送上太空.飞船在脱离火箭之前,相对于是静止的.飞船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机械能转变为,使舱体外表变成一团火球.”〔答案:火箭、内能(或热能)〕例2(北京海淀区)“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火箭用联氨(N2H4)作为燃料,用N2O4作氧化剂,燃烧后生成的高温氮气和水蒸气以很高的速度从火箭尾部喷出,使火箭升空.火箭升空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和能.”(答案:机械)…  相似文献   

6.
<正>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31课《女娲补天》。下面我就神话教学的价值取向与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与教学意图、设计理念与效果预测这三个方面来说课。一、神话教学的价值取向和本课教学目标《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所选古诗文都和神话以及民间故事有关。学习本组课文,主要是为了感受古人的丰富想象力和进行讲故事训练。远古时代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神话是  相似文献   

7.
天梯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一枚由火箭三兄弟组成的运载火箭载着飞船轰的一声腾空而起,向着火星飞去。它尾部喷着火,越飞越快,努力摆脱着地球对它的吸引力。飞着飞着,突然,运载火箭感到没有刚才那么有力气了。原来,老大———第一级火箭的推进剂快燃烧完了。它喘着粗气对它身上的兄弟们说:“我不行了,你们继续努力吧,一定要把飞船送上火星。”说完,就自动脱离运载火箭的组合系统,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中。这时,老二———第二级火箭便自觉地继承了大哥的工作。它使出全身的力量,继续推动着运载火箭向火星前进…  相似文献   

8.
教学分析 《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的第二课。本单元是一个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第一课《白天与黑夜》相当于这一课的引入,也为本课的探究打下了基础。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事实。本课由两个实验活动和一个拓展活动组成。  相似文献   

9.
“神舟”三号发射成功,神州大地一片欢腾。把“神舟”三号飞船送上天的是“长征二号F”火箭。而“长征二号F”火箭的总设计师就是刘竹生。3月2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乳白色的“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静静地矗立在100多米高的飞船发射塔架旁。巨大的火箭箭体上,“中国航  相似文献   

10.
1.参照物问题 (1)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参照物.例1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成功地送上太空,飞船在脱离火箭之前相对于_是静止的。分析相对于地面上的人来说,飞船在高速运行,与飞船相对静止的物体的速度应该和飞船的速度相同(大小和方向).所以此时的参照物是火箭.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三复习“天体运动”内容时 ,时常有学生问到 ,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 ,为什么有的是圆、有的是椭圆 ?这个问题虽超出了教材范围 ,但可以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下面笔者就此问题做一些探索和拓展 .一、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是决定其运行轨道的主要因素人造卫星是靠运载火箭发射的 ,火箭在运行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当人造卫星与火箭分离时 ,人造卫星的速度也就达到最大 ,这个速度叫做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 .当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 7.9km/s)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 ( 11.2 km /s)时 ,被发射的物体就成为人造卫星 .假设卫星与火箭分离时 …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江省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第三单元最后一课,本课的内容学习应该是建立在前两课《各种各样的标志》和《标志知识知多少》的学习基础上,是对标志认识的创新。教学任务是设计标志和制作标志,包括Word软件的自选图形的绘制、颜色和线条的设置、图形的组合、写上标语等,是这课教学的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声音》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课之前,学生通过《倾听声音》和《物体传声》的学习已经对声音有了一些认识和思考,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明白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本课之后,学生还将继续研究,了解“乐音和噪音”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如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学好英语,这是衡量一个英语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标准。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尝试愉快教育,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以初中英语教材第三册《宇宙和人造卫星》一课为例,浅谈一下我的做法:一、把快乐带进课堂《宇宙和人造卫星》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其...  相似文献   

15.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克与千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的内容。纵观本课教材编写的意图,主要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三个特性: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之友》2008,(18):50-51
"神舟"号"神舟"一号飞船1999年成功发射,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次日15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神舟"一号飞船发射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  相似文献   

17.
运载火箭中国的运载火箭群体由4个系列12个型号的"长征"火箭构成,具备了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不同类型卫星的能力,发射的成功率居世界前列。人造卫星中国发射的人造卫星数量位居世界前列,且种类比较齐全,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2页《数学广角》中例1、例2所蕴含的简单的排列知识。本课在网络教室上,以网络教学方式为主,以常规教学方式为辅,有的教学环节——课始与排列知识相关的游戏、课尾的总结以常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下是几个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飞船由“长征2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神箭”,就是指发射载人飞船用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这种新型火箭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为基础,其芯级是用发射成功率很高的“长征2号C”火箭改进的。“长征2号C”火箭曾经11次发射返回式卫星,无一失败。利用这一优质火箭,采用先进的捆绑技术,即在它的第一级火箭周围对称捆绑4个液体助推器,这样就加大了火箭的推力,提高了运载能力。这种最新研制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主要用来发射载人飞船…  相似文献   

20.
一、神舟六号飞船升空瞬间9时整,发射神六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火箭在点火4秒钟后升空,轰鸣声回荡在戈壁滩上空。这是长征火箭第88次发射。长征二号F型火箭全长58.3米,起飞重量480吨,由4个液体助推器和芯一级、二级、整流罩、逃逸塔组成。与发射神舟五号飞船的火箭相比,这枚火箭有75项技术改进。点火第12秒,火箭向东稍偏南的方向实施程序拐弯。此时,火箭距地面高度为211米。点火第120秒,火箭抛掉逃逸塔,这是火箭第一个分离动作。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20秒内火箭如果发生故障,逃逸塔能将飞船和航天员安全带走。点火第136秒,火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