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龚月超 《新闻世界》2011,(8):285-286
在社会上人尽皆知的"药家鑫案"的二审判决已定,此事也算是落下了帷幕。"药家鑫案"从被曝光到一审再到二审,一直都处在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在强大的社会舆论背后,耻感文化在无形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10月10日,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宣判了“天翼之链”私服案,一审判决被告人何某侵犯著作权罪成立,判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相似文献   

3.
1996年12月9日,广西柳州市柳南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制售非法出版物的案件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李永东犯投机倒把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被告人谢桂宣犯投机倒把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至此,这两个自认为神通广大、被有关部门多次查处后仍变本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2009年12月23日对造成5死4伤的南京6·30特大醉酒驾车肇事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张明宝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5.
互动百科网站·百科词条——药家鑫:男,1989年11月7日出生,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于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2011年3月23日,该案件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审。2011年4月22日,药家鑫因犯故意杀人罪,一审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后药家鑫上诉。2011年5月20日,陕  相似文献   

6.
成见的力量     
李普曼的《公众舆论》精辟而深刻地探讨了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一系列概念.读完这本书,我从作者的论述中找到了莫大的认同感,想从舆论与新闻的角度谈一谈曾经沸沸扬扬的药家鑫事件.我不会分析药家鑫的判决是否公正合理,只是分析其中的舆论现象.  相似文献   

7.
2006年7月17日上午,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法院就陈世勤、郭妮“非法侵入住宅”一案做出一审判决。陈世勤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郭妮被判处拘役4个月,缓刑6个月。两被告人共同赔偿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粱远长、李家萍各项损失1730元。陈世勤、郭妮没有对此判决提起  相似文献   

8.
倾向性报道贻害深远天津"许云鹤案"到底是撞人还是助人?目前双方当事人都无充分证据证明.该案经媒体广泛报道和网络传播后,民众一边倒地认为一审法院判决错误,该判决的出台打击了民众助人为乐的热情,进而导致老人摔倒没人扶的情况越来越多.但笔者认为,一审法院的判决在法律和情理上并没有硬伤,而在部分媒体的报道中,却存在先人为主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2007年12月,本刊以<辽宁海城一起职务侵占案>为题,报道了发生在辽宁省海城市的一起刑事案件.时至今日,此案又有了进一步发展:一个集体企业经过转让、变更法人登记、注销、重新登记等一系列的变化后,变成了一家事实上合伙经营的民营企业,由于合伙人反目成仇起了纠纷,当地政法部门介入后,合伙人之一的蔡雨斌被检察机关以职务侵占罪起诉至法院.法院不久前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人蔡雨斌的行为已构成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此案在当地引起了较大反响,同时也引起了一些法律界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20日,原广东省扶贫经济开发总公司总经理薛长春被法院一审以贪污挪用巨额公款等罪名,一审判处死刑。众多媒体报道了这一消息。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媒体有关报道中,透露出了与法律理性不相容的东西。如有的报道中有这样的标题:“大笑三声逞强薛长春执意上诉”,这一标题的“非议”色彩因“执意”这样的字眼表现得非常明显。也许在作者看来,薛长春对一审判决只有认罪伏法的份儿,根本就不应该上诉。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关于第二审程序有明确规定:“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  相似文献   

11.
开车撞伤行人,不仅不施救,反而因怕被记住车牌号而数刀刺死伤者,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是这段时间最热的新闻人物之一.4月22日,西安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处其死刑.  相似文献   

12.
9月1日上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致6名警察死亡、3名警察和1名保安受伤的被告人杨佳作出一审判决,依法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法院指出,杨佳是因不满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2007年10月盘查其涉嫌偷盗自行车一事而行凶报复。  相似文献   

13.
曾在全国引起较大轰动的毛 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表 诉讼案,经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后又起风波。败诉方上海振宁实业公司又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交诉状,不服一审判决,继续状告上海手表厂。 一审判决,诉讼案未了 被称为“中国第一名表”的满天星钻石金表,是上海手表厂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而生产的。当  相似文献   

14.
<正>【21世纪报新闻敲诈案落定】12月24日上午9点,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对被告单位广东二十一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强迫交易案,沈颢、乐冰等涉案被告人作出一审判决。至此,震惊业内的21世纪传媒系列案件终于尘埃落定。@新浪视频:今天上午,21世纪报系新闻敲诈案一审宣判,其原总裁沈颢犯敲诈勒索罪、强迫交易罪等,判处有期徒刑四年。除此  相似文献   

15.
徐迅 《中国广播》2004,(9):54-55
案件背景:尹冬桂原为湖北省枣阳市市长。因贪污受贿被法院一审判决五年,目前正在监狱服刑。在接到法院一审判决后第10天,她委托其丈夫起诉武汉市一家媒体有关她的报道侵害其名誉权,索赔48万元的经济赔偿和精神抚慰金。法院经审理,在2004年4月22日做出一审判决,认定武汉市某报发  相似文献   

16.
1991年5月,河北省汉中市人民法院对蒲连升、王明成安乐死杀人案作出了一审判决,依法宣告蒲、王两被告人无罪。法院认定,被告人蒲、王为身患绝症的病人夏素文(王的母亲)注射促进其死亡的药物不构成犯罪。公诉人提起抗诉,1992年6月,汉中市人民法院依法驳回抗诉,维持原判。至此,我国首例安乐死杀人案经过6年的漫长审理终于有了定论。安乐死,是当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濒临死亡状态下忍受着精神与肉体的极端痛苦时,  相似文献   

17.
2002年7月22日,陕西省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特大绑架撕票案,被告人王应才、马治国、张飞一审均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此案在当地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其原因不仅在于3名歹徒残忍地杀害了两名人质,还因为3名犯罪分子之一的王应才是一个曾担任过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的公安干警。 对于一审法院的死刑判决,王应才当庭表示不上诉。 一个昔日的刑警大队长,是怎样堕落成为死刑犯的?  相似文献   

18.
成见的力量     
李普曼的《公众舆论》精辟而深刻地探讨了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一系列概念。读完这本书,我从作者的论述中找到了莫大的认同感,想从舆论与新闻的角度谈一谈曾经沸沸扬扬的药家鑫事件。我不会分析药家鑫的判决是否公正合理,只是分析其中的舆论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历经5年的逃亡生涯后,公安部部督A级逃犯邱何水,终于"迎来了"迟到的判决:今年7月1日,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其死刑.  相似文献   

20.
郭京毅上诉     
《中国新闻周刊》2010,(19):10-10
在一审被判死缓后,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原巡视员郭京毅不服判决,已提起上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