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聘请一位外籍教师教学生口语。一次,老外买回一大袋小地球仪,准备当奖品发给学生。一个老师的小孩看见,便想请他送一个玩玩。他不肯。小孩把当老师的母亲请来。同事不好意思开口,便让我“代劳”。我对老外说:“这是本校老师的孩子,你送他一个吧,反正你的地球仪最后都要送出去的。”他仍然不肯。我“开导”他:“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讲究一个‘情’字,送礼是联络感情的重要方式。你在外国任教,要入乡随俗。一个小地球仪不值什么钱,但作为礼品送出去,那就是礼轻情义重。”说到这个份上,他仍坚定地摇着头。我生气了:“你真不给面子,一个小…  相似文献   

2.
惩罚的艺术     
一堂成年人心理咨询培训课正在进行,教室里坐满了一批“老学生”。一个中年男子从后门悄悄地溜进了教室。他猫着腰,屏住呼吸,企图逃过老师的视线。他迟到了。正当他弯下身子准备坐在最后一排的最旁边的一个座位上时,老师叫住了他:“这位同学,请到前面来好吗?”他的脸顿时羞得通红,他连忙说:“对不起,老师,路上塞车了,所以我……”老师温和地说:“我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迟到的理由,可是你毕竟迟到了,就奖励你表演一个节目吧。”“表演节目?”中年男人更加羞涩了,手指不停地绞着书包带。“我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我从来没表演过节目。”他不知所措地解释着,希望老师放他一码。  相似文献   

3.
一位青年教师多次向我讨教班级教育及学生管理问题,我不知从何说起。为了探讨得深入具体,针对性强,我让他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教育事件写下来,其实也就是一个教育案例。下面是他的一篇文章《评语是引导学生进步的阶梯》:  相似文献   

4.
蒋少梅 《现代家教》2002,(10):35-35
几年前,我班里有一位学习中游的男同学,在一次语文考试中,把“添加”的“添”字写漏了一个点,被我扣去了2分。试卷发下来后,他偷偷添上这一点,来向我要分。我已经从笔迹和他的神态上看出了问题,但我当时并没有挑明,而是满足了那位男同学的补分愿望。不过,我在那个点上重重地画上了一个红圈。当时那男生的脸变得红红的。我知道他已经明白我的意图。去年,他考上了山东师范大学后特意来向我告别,他告诉我说:“老师,您还记得那  相似文献   

5.
一位青年教师多次向我讨教班级教育及学生管理问题,我不知从何说起。为了探讨得深入具体、针对性强,我让他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教育事件写下来,其实也就是一个教育案例。下面是他的一篇文章《评语是引导学生进步的阶梯》:  相似文献   

6.
我正在办公室办公,给我们班上课的一位老师带着我班的马铭宏来办公室,轻轻地对我说:“这孩子真不像样。我过你们教室时,发现一个女同学在哭,一问是他打了别人。那女同学抽抽噎噎地说:‘他把裤子脱了,让我看他……我不看,他就打我。’”我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同时也感到很吃惊。孩  相似文献   

7.
豆豆是我家对门邻居的儿子,今年9岁,上小学三年级,是个十分可爱的小男孩。正因为住得近,我每天要去检查一下他的功课,给他讲一个故事,等他上床睡觉后才离开。因此,他和我感情特别好,什么话都对我说,还经常对外宣扬我是他的“铁哥们儿”。  相似文献   

8.
脑中记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教育名家,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名家,这么多年我记得的一个人就是苏霍姆林斯基,他17岁投身教育工作,活了52岁,做了27年的校长,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我记得这个人就够我享用一辈子了,学习他的什么呢?学习他的教育思想和大爱情怀,学习他的教育教学方法。我们要关注那些善于学习、躬身于教育实践的教育家。校长需要向众多教育名家学习,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9.
沈继才 《师道》2014,(11):4-5
十多年后,在一个严冬,我走向一个街道的尽头,转了个弯,来到曾经在那念过书的小学,问询一个老师的住处,原来他还住在那里。 我拎着两件礼品,敲开了他的家门,是他,还是那样温和的笑容,还是那样俭朴的衣着,只是头上添了许多白发。他依稀记得我的面相,说变化太大了。我说出自己的名字,他恍然间记起了很多,连忙拍拍我的肩膀,引我入室就座。  相似文献   

10.
同事宋老师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1998年,为了高考更见效果,高三重新分班。一个上课睡觉、作业不交、试卷不答的‘懒’学生,成为每个班主任避之不及的弃儿,不得已,我把这孩子‘捡’到自己班,但这孩子经历无人要的耻辱后还是依旧故我,不见长进。一次劳动时,他难得勤快,我就顺口表扬了他。当晚,‘懒’学生的爸爸提着礼物找到我,感谢我表扬他。""后来呢?"我急切地问。我们都渴望一个"浪子回头""金榜题名"的教育神话。  相似文献   

11.
夏英  李红 《四川教育》2004,(11):27-27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走进教室,准备迎接每一个学生的到来。站上讲台,我习惯地巡视四周。突然,一个孩子的目光和我相遇。我刚想用微笑和他打个招呼,他却躲开了我的视线。我顿觉奇怪,径直走到他面前:“牛牛,怎么了,有什么事跟老师说说?”牛牛稍稍犹豫了一下,然后从书包里拿出了昨天的语文试卷,指了指那被扣掉2分的排序题,振振有辞地说:“老师,我觉得这道题我没错。”  相似文献   

12.
父爱如山     
我的一生中第一个守护我的是我的爸爸;第一个教育我的是我的爸爸;第一个给我讲故事的也是我的爸爸,因此我总要提起他。  相似文献   

13.
蒙雨 《师道》2002,(1):7-8
阿赵是我朋友的朋友,湖北襄樊人。我们的交往不多,仅有的几次,也只是一些泛泛的问候。听说我们杂志要设一个反映教师情感生活的栏目,他竟在一个深夜里给我打来了电话: “或许我的经历不算什么,但这是我心里的故事,整整十多年了都没有向任何人倾诉过。”“我的过去似乎都在跟教师牵扯不清,我想我需要一个倾听者。”他在最后说。  相似文献   

14.
早操,陶大军照例没去做,也许他根本不会做。我停下笔接了个电话,是一位老师打来的,我让他到办公室等我,我马上回去。我开始收拾学生的作业本,陶大军走近了我,我并没有在意,教了他二个星期,他没学会一个单词,对他我也像其他教师一样选择了放弃。  相似文献   

15.
谁之错?     
有一次,我去听一节语文课,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孩子们举手非常地踊跃,老师叫起来一个学生,只见他非常自豪地站起来。读完后,老师问:"大家有没有听出他读错的地方?"有很多学生举手,有的说:"他没有用普通话。"有的说:"他的感情不够。"有的说:"他有一个字读错了。"还有一个学生说"他的声音小。"……学生的手依然举着,他们还想指出那个朗读的同学更多的问题,我看着那个朗读的同学,只见他低  相似文献   

16.
那天,在温泉碰到了前几年毕业的一个男生,当年他很难"管教",我要纪律,他要抵抗。我们之间有着不少冲突。他看见我,主动过来问候,说到当年不懂事,和我顶撞惹我生气,真是对不起老师。我也特地向他道歉,因为一直以来我以为他还仇视我,我知道当年几乎对他没有办法了。又是家访又是刺激又是压制又是安抚,还是觉得很难办。大概他处于第一个叛逆期吧。想到他对我仇视的目光,我总是心寒,想着如何化解,一直想就当年的冲动向他道歉……  相似文献   

17.
张晓云 《现代教学》2009,(7):139-139
[案例] 几年前,我接了一个新班。小雨是班上一个特殊的男孩。在一次日记里,他写道“每当来一个新老师,我就要掩饰所有的缺点,把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我要博得老师的欢心!”一切如他所愿,教师们越来越喜欢他,不断地称赞其好学和善良。同学们也佩服他,推选他为语文课代表。可是有一天,他的作业本变得字迹潦草、油迹斑斑。作为班主任,我开始寻找原因。我细心观察、耐心询问,了解到原来是孩子的家里出了问题:父母争吵,他独自在家……  相似文献   

18.
一、情况摘述  XX是我班的一个小朋友。来园时他总是紧绷着脸,不肯和老师打招呼;在幼儿园也很少与小朋友交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他作了如下观察:  观察1:自选活动时,XX小朋友拿了地板胶和自己的玩具,站着看其他小朋友玩,不时舔着舌头,我上前去拉拉他的手,带他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可他一声不吭挣脱我的手,一个人默默地走到一边,看上去很可怜。观察2:吃饭时,XX小朋友吃完一碗饭,他还想添面汤,可是走到老师面前,他愣着看面汤,脸涨得通红,刚想开口又把舌头缩回去,我明白了他的意思,问他是不是要添面,他点了…  相似文献   

19.
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我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分为这样几种:他是我的学员,他是我的学生,他是我的学徒。具体说来,如果他听过我的讲座或者一个学期的大班课程,可能我不需要批改他的作业,甚至不一定记得他的名字,那么他可能只是我的一个学员。如果他是我的某一门选修课的学生,我批改他的习作,给他出题,我们曾经比较深入地聊过几次天,我比较了解他,可以说他是我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走在楼梯上,忽然听到有学生哭喊和尖叫:“我要进去,我要进去,他打我了,我要揍他!”凭着一个教师的直觉,我感到事态有些严重,快步走向所在教室。哭喊的孩子是全校闻名的犟脾气大王晓宇,任课老师正一个劲儿地拉着他往教室外走,而他不顾一切非要到教室里面去,对拽住他的老师又是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