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谈艺术设计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时的艺术设计教育,将科学与人文知识作为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当代教育与设计实践,建构科学可行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以及与之相应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当下社会多元化体系发展,适应这一潮流,艺术设计教育也朝着多元化体系发展。同时,这也与艺术设计学科交叉特征与我国设计教育发展历史密切相关。本文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多元化发展模式进行一番探讨,以期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多元化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我国艺术设计教学多年来沿袭传统美术教育的单元制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结合现代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方向和教育规律,探讨了单元制与学期制之间的关系与利弊,提出了设计教育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构想和新的教育理念,以期探索和开辟更广泛的教育空间,尝试更科学有效的多元化的设计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也面临着变革的需要。本文通过指出与分析我国当前设计教育体系中存在着的弊端和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以及借鉴国外设计教育经验,保持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特色,对完善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做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知识复合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阐述了高职艺术设计学科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并从人文文化素养、专业素养、实践能力素养以及商业素养培养等角度,对科学构建艺术学科教育体系进行了探讨.指出高职艺术设计学科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必须在高职教育环境,复合型、综合型、应用型的引导下,从现代社会发展对设计人才素养的要求出发,进行立体的探索,构建科学、系统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才能提高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  相似文献   

6.
江水明 《双语学习》2007,(11M):29-29
随着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21世纪是设计的世纪”,“设计艺术人才是21世纪最紧缺的人才之一”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培养时代和未来社会所需的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国设计教育的回顾与反思,分析了我国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同时探讨了我国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及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即设计教育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分析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课程设置和结构问题,结合包豪斯设计教育的课程特点,以及与日本、台湾的设计教育的比较,阐明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原则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针对设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链接问题,提出了艺术设计课程设置的变革设想,对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经荣彬 《考试周刊》2013,(17):163-164
纵观我国艺术设计之现状,无论在广告设计、书籍设计还是包装设计等方面都难以尽如人意,大多数作品因循规守旧、缺乏创新,与欧美等国家的设计水平相去甚远,也与我国蓬勃快速发展的经济实力极不相称。究其原因,在于创新教育的落后。为此,作者对设计水平较高的德国、美国、日本及台湾地区创新教育的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从中得出启示:每个艺术设计蓬勃发展的国家或地区,其背后都有一个良好的创新教育做后盾,而良好的创新教育一定是以科学的创造学理论为指导的。对比我国的艺术设计创新教育现状,其所缺乏的恰是这一点。为解决这一问题,作者深入研究创造学理论,特别创造性思维理论,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合艺术设计学科特殊属性及教学实践经验设计出一套科学的开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其方法主要包括:塑造学生创造性人格,营造有利于创造性人才成长的环境,以及科学的思维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已步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时代,全国艺术设计考生人数增长迅速,但这一门新的学科由于它的产生和发展尚在初期阶段,我们只有深刻理解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如当代艺术设计折射出的美学思想、当代艺术设计的教育模式和专业设置、当代艺术设计对应的研究对象、目前设计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等,就其发展现象进行适当的分析研究,才能寻求艺术设计教育在其发展道路上更好的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时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红华 《文教资料》2005,(28):66-67
本文回顾了自包豪斯设计学院以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和矛盾;数字化艺术设计具有广泛性和优越性,数字化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也包括正反两方面;对数字化时代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的教学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设计学科自身的综合性、复杂性体现出该学科教育的交叉性和独特性特质。然而当下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普遍存在的单一学科教育倾向已严重制约了这一学科的健康发展背景下。艺术设计需要全面素质的创造型人才,这就决定艺术设计教育必须与基础教育紧密配合,并拓宽学科视野的广度向培养具有思想张力的创造型人才的目标进发,使设计教育更好的适应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多专业交叉、跨学科教育,就成了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与创新非常重要的命题。  相似文献   

12.
构建科学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是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传统漆艺技艺的传承问题不容乐观.对福州漆艺传承和发展,以福州地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为栽体,探讨漆艺的历史文化背景,现状及研究方向。把艺术教育、传统工艺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使高校成为传统文化与技艺继承传播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3.
周大鹏 《教育与职业》2015,(10):110-112
建设高职艺术设计远程开放学习平台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输送合格的高技术人才,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因而应立足于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现状,对传统艺术设计教育模式重新审视与评价,针对教学现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远程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远程开放平台,推进专业建设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代设计教育起步晚,大学设计课程存在着局限性。缺乏适合本土设计现状的教学体系,过多注重理论教育而忽视了教学实践的重要性。依据当前大学课程对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结合现代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素质构成要求,分析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的重要意义,对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艺术设计教育应注重民族文化传统今天,艺术设计已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能使民众普遍感到生活显著变化的便是商品的丰富.这种变化大多与艺术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艺术设计已与现代科技、现代生活同步发展,并以鲜明的形象融人社会发展之中。在迅速发展的商品社会.设计的种类在不断涌现,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设计作品和优秀的设计师。  相似文献   

16.
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综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的艺术设计人才,传统的设计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如何改革当前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探索艺术设计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机制。本文对此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致使艺术设计教育不得不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教学理念的推陈出新,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关键.文章对创新思维的基础、创新教学的核心,创新教学的过程及创新教学的实现手段等进行了探讨,提出建构科学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素质教育,已被认为是21世纪教育的基本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已滞后,艺术设计教育急需创新,素质教育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突出,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今天,设计艺术教育观念受到巨大的冲击,采用适合时代需要的教学方式,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已势在必行。本文从分析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着手,对设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创新与实践并重的设计艺术教育方法,以期为设计艺术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包豪斯作为"现代设计的摇篮",它对现代的设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世界大部分设计院校的设计教育基石.但也有不少人指出,包豪斯时代距离现代已有一个世纪,对现代设计的借鉴意义并没有那么大,所以我们对包豪斯艺术设计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一个浅谈,通过对包豪斯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理念以及设计风格作为研究的突破点,对包豪斯艺术设计思想形成的过程、发展历程、对艺术设计的意义、对设计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包豪斯艺术设计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与我们国家设计行业之间的联系进行深究,探讨包豪斯艺术设计当代设计领域的现实指导意义,以及我们如何更好的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利用包豪斯艺术设计的研究为我国现阶段的艺术设计进行改革以及寻找新的突破点,这也是包豪斯艺术设计对当代的艺术设计的价值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