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手绘效果图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核心主干课,本文通过对学习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如何将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发挥有效地作用,更好地完成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环艺专业手绘设计表现技法课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沁茹 《考试周刊》2011,(10):215-216
在电脑效果图飞速发展的今天,手绘表现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地位。手绘表现是环境艺术设计师的语言。作者在手绘设计表现技法课程中结合行业的需求和设计思维表达特点,不断调整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简述了水彩这一艺术手法的重要地位后诠释了空间手绘效果图的概念与意义,探寻了水彩在空间手绘效果图创作中的可行性与合理性,进一步提高了水彩这一艺术形式在空间手绘效果图创作中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作为设计者,手绘效果图是用来表达设计意图与艺术构思的一种手段,是与业主沟通设计意图的工程技术语言,手绘效果图技法是集绘画艺术与工程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发挥着电脑制图不可替代的作用,强调了手绘效果图在室内设计中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手绘效果图设计表现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设计师表达设计意图的艺术语言,是创造性思维活动和设计思想的有力体现。传统的手绘效果图设计表现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学生对手绘效果图的认知也出现偏差。高职院校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整改,以提高学生在思想上的认识;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之适应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探讨手绘效果图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作用及高职教育中手绘效果图教学的现状。通过教学实践,探讨室内手绘教学的目标、方法以及室内手绘效果图表现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电脑设计广泛运用的当今时代,室内手绘效果图仍然具有独特的优势。充分理解室内手绘效果图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室内手绘效果图的表现原则、表现技法和训练方法,是成为一名优秀设计师的前提。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手绘能力,提高其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8.
针对效果图手绘表现市场应用和教学现状上的问题,提出了创建绘图前期空间模式、运用系列版式类型改良绘制条件和方法的"基础网作图法",并介绍了该作图法的具体实施手段和步骤,使效果图的手绘表现和教学更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陶慧娟 《文教资料》2010,(12):86-87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手绘表现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纵观整个设计过程,几乎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绘图。即使是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电脑绘图大大提高了传统的手绘施工图和效果图的质量和速度,但是手绘表现仍然因保留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以及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而值得我们继续加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手绘效果图课程在环艺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绘效果图是环艺设计人员用来表达艺术构思,设计意图的重要手段,但电脑效果图以其清晰度、仿真性、精细度的种种优点大大冲击了手绘效果图,使得部分高校的手绘图教学在设计教育中有减弱趋势。我们认为电脑效果图虽可以做得如此精美,但手工效果图的绘制与训练仍然不能忽略和减少。  相似文献   

11.
园林美术课是一门相对独立、以绘画艺术为基础、融合了园林规划(绿化)设计和绘画艺术,并将二者融为一体的学科,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习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园林施工管理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提高艺术素养,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其技能训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优化课程体系;二是改革教学方法;三是实行开放式技能训练;四是建立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可堪称为“姊妹艺术“.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来看,唐、宋以来一些擅长山水画的文人画家参与园林的设计,将绘画的创造手法和意境的特色融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之中,从而使中国古典园林有了山水画的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山水画的特色还体现在它的审美追求和表现手法上.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世博会苏州馆之所以受到参观者广泛欢迎,是因为苏州传统美术元素在苏州馆会展设计中得到了巧妙的运用,并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苏州特色。世博苏州馆在整体上是以苏州园林建筑符号和水乡特色为基础进行设计,同时又加上了一些苏州民间元素,如版画《一团和气》的巧妙设置,大型壁画《水墨苏州》的主题表现,园林小筑所代表的经典的苏州文化的恰当运用,以及动态《姑苏繁华图》传统绘画与现代科技的完美对接等,这些苏州传统美术元素在世博苏州馆中的精彩运用,在当代的会展艺术设计中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14.
视觉艺术因素是园林艺术性表现的着力点,也是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分析了园林空间设计与艺术的关系,并论述了园林空间中视觉因素在体现园林空间艺术性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艺术院校工艺专业的素描教学中存在着用“绘画素描”代替“设计素描”的现象 ,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转换观念 ,只有师生共同努力 ,才能使“设计素描”为工艺专业的教学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管理艺术形成的内容包括:提醒艺术、教学指导艺术、集中学生注意力艺术以及学生评价艺术等。正确理解教学提醒是形成教学提醒艺术的前提,教学提醒设计促进教学提醒艺术的形成。对教学指导重要性的认识是形成教学指导艺术的心理起始,教学指导设计是形成教学指导艺术的行为起始。教师对集中学生注意力意义的理解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艺术的形成,要学会用友善的态度、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学会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设计。确立现代教学评价观念有利于教师形成学生评价艺术,教师必须进行学生评价设计,这是形成学生评价艺术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该文简要地阐述了现代图形设计的特点与绘画艺术的差异。优秀的图形设计包含了丰富的意义,而意义是图形设计的关键。在艺术设计中,图形正是通过象征性的符号表现出意义的多重性和丰富性的,意义贯穿了图形设计的全过程。准确而全方位的通过图形表达意义,是设计者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敦煌壁画艺术是宗教艺术与中华民族艺术交融的结晶,对当代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敦煌壁画在传神写照、线描造型、赋彩设色、构图方式等方面均具有独有的特色。揭示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对现代绘画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What are the main purposes of drawing in the secondary art and design curriculum? What are Scottish art teachers' views on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drawing? How is drawing taught in Scottish schools? These three broad questions formed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reported in this article. The small‐scale study, carried out between June 2002 and June 2004 will, the authors hope, be of interest to art educators seeking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of drawing as a key component of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 on the background to the study, the place of drawing in Scottish art education, the methodology used, discuss some of the respondents' comments and conclude with some reflections and thoughts for future study.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scribes part of a one–day course run by the authors for Newly Qualified Teachers of art and design (NQTs) planned to develop subject knowledge and assessment expertise. The former was achieved partly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the roles of drawing in secondary school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Through review and discussion of their pupils’ drawings, the NQTs developed ideas about the functions and purposes of drawing. These ideas were then refined and some practical work undertaken. The nature of drawing policies for secondary art and design departments was considered. The session concluded with a consideration of ideas that might inform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a drawing policy. Secondly, the authors take up and develop several issues from the NQTs’ ideas and responses. These include reference to participants’ drawing performance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judgements about the value of drawing, and to how these may be influenced by factors in art education, including those associated with GCSE and assessment. Finally, reference is made to two distinctive perceptions of drawing in schools and, with reference to the work of Wilson, Hurwitz and Wilson, the authors suggest a strategy and arg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rawing policy and curricula for secondary school art departments. The paper is based on part of a presentation given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NSEAD, York, 2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