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晓祺 《今日科苑》2006,(12):I0053-I0055
“这个人的笔锋大胆,是一位书法家,也是一个画家,书画同源惟有此人。他已经完全从传统的书法中走了出来,从汉字的夸张、变型、结构、章法、上没有不到位的,可堪称艺术书法。他的书法很多方面追求画的感觉,他把绘画艺术融到书法中去,他的每幅作品都是一幅画。”这是中国硬笔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华庆对一位书画家中肯定的评价。而他说的是谁呢?今天有幸我也采访到他。  相似文献   

2.
颜真卿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唐以后的文人墨客,大都把“颜体”看做书法正宗。颜真卿继承了“二王”的传统,学习了唐初欧、虞、褚、薛的优点,汲取了六朝以来民间书法家的新鲜营养,从而创作出的“颜体”书法,对后世书法艺术影响很大。大约是他在书法方面取得了太大的成就,他在政治上的有胆有识和智勇双全,以及精忠报国与浩然正气,历来都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3.
刘剑 《科教文汇》2008,(19):269-269
摘要黄庭坚是名彪书法史的一代大家,在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一章。本文以黄庭坚的书学生涯为经,以黄庭坚的书法成就为纬。编织了黄庭坚光芒四射书法生涯,以及他在中国书法史中开一代“尚意”书风,成为一代书法宗师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4.
陈彬 《科教文汇》2008,(21):268-268
中国的书法艺术,包含了深刻的哲学义理,所以书法艺术的另一个名称是“书道”。对它的形而上的品格,很早就开始了深入的探讨。书法是形、意、神整合一体的,书写者需通过笔道把自已的内心情感和审美情趣表现和传达出来。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他的名篇《书谱序》中对比就有精辟的论述,他说:书之为道,正在于它能“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相似文献   

5.
苏轼的书法创作注重表现哲理、人品、性情和意趣。他坎坷的一生,陶冶出旷达雄放之气,以其率意烂漫的书法创作实践和“无意于佳”,“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等一系列的书法理论有力的推动了北宋书法的发展。文章试以《黄州寒食诗帖》为出发点,从中挖掘苏轼的书法创作观,以便更好地理解苏轼的书学观点。  相似文献   

6.
翟万益 《科教文汇》2010,(19):F0003-F0003
闻崔学路先生之名,是在一九八五年他创办《青少年书法报》之后。他适时利用报纸平台,组织全国青少年神龙书法篆刻大奖赛和品段级位评定活动,有力地推动了青少年书法篆刻事业的蓬勃发展,产生了历史性的效应。为此,欧阳中石先生称赞为“中国青少年书法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书圣王羲之     
《科教文汇》2005,(1):36-36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相似文献   

8.
李定国 《知识窗》2007,(8):17-17
宋湘是前清著名文人,清代嘉庆进士。他扔诗文与书法都很出色。我国名胜古迹俞伯牙抚琴得知音的旧迹“古琴台”中,有一“高山流水”匾额就是宋湘所题。宋湘生性幽默,喜调侃。有一次,一家理发店老板请他给题个招牌。  相似文献   

9.
段奇清 《知识窗》2013,(2):29-29
有这样一段文字:此人一开始有气无力.歪着身子.眼神不与检察官对视、检察官说了三十多分钟.他只“嗯”了一声.说明他在使用消极姿态进行对抗.当听到“李化”这个名字时.他的身体姿态出现轻微调整.眼睛看向检察官.前后不到一秒又恢复原样.身体这种瞬间的变化说明他与“李化”有关联。审讯过程中提到储蓄卡时.他出现语滞、视觉逃离等现象.并且在做相关说明时已经不能保持逻辑自治的基本水准.这说明“储蓄卡”是他的软肋……  相似文献   

10.
王菁 《科教文汇》2012,(35):141-141,157
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以文人的聚会为中心,由乐而哀的情感变化可看出魏晋时代人们对生死存亡的哀伤与感叹,是魏晋时期的代表作.潇洒俊逸的笔法创造了具有新艺术境界的草书——“今草”是书法史上最为重要的转折点.不论东晋或是现在,王羲之书法的造诣仍然是让我们叹为观止的.本文从《兰亭集序》中由乐而哀的情感变化阐述了东晋时期的审美趋向并上升到中华文明的审美趋向以及王羲之的书法创作对后世的影响.所以,他的书法创作,不仅是东晋时期书法审美的结晶,更是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推向了历史的高峰.  相似文献   

11.
严青 《百科知识》2021,(12):7-8
曾国藩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书法家,他的书法创作和书学思想在清代具有一定的影响.他的书法期待是"刚柔并济"和"柳赵合一",是以书法来修身,来规范自己的.他对书法的见解并不完全囿于时代,一味地推崇"碑派"和"帖派",而是强调碑帖融合.不仅如此,他还在家书和日记中对书法的格调、结体和用笔进行了深刻地阐述,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此外,他还对学书的年龄进行了讨论.曾国藩的书学思想,使我们看到影响书法的不仅有书法的技法,还有其他方方面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二毛 《科教文汇》2012,(27):F0002-F0002
偶然在黄山新闻网“天窗论坛·新安艺术家”栏目看到介绍吴之兴先生书法,按图索骥,又浏览了“半日楼主的博客”,看到他的网上书展,觉得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13.
甘宁 《金秋科苑》2013,(11):104-105
去年3月17日,李岚清篆刻书法素描艺术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与广西观众畅谈艺术创作感悟,并向广西赠送他亲手创作的内容为“广西吉祥”的书法和篆刻作品,向广西各族人民表达最美好的祝福。  相似文献   

14.
刘淑凤 《金秋科苑》2008,(21):104-106
齐白石,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齐白石在绘画、诗文、书法、篆刻等方面成就卓越,他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融入他的书画艺术之中,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我国唯一荣获世界和平奖的书画艺术家,世界文化名人,一位近现代的书画艺术大师。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相似文献   

15.
齐白石,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齐白石在绘画、诗文、书法、篆刻等方面成就卓越,他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融入他的书画艺术之中,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我国唯一荣获世界和平奖的书画艺术家,世界文化名人,一位近现代的书画艺术大师。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相似文献   

16.
欧阳中石先生是一个有着多方面艺术才能的艺术家.他的书法.各体兼通.而汇综到行草书,以东晋书风为宗.博采周金汉石、碑刻法帖的长处.形成自己飘逸而沉稳、刚健而温润、灵动而厚重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他带着躬亲精神,追求那一片他信念中的上善之地。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蓬溪县以其历史悠久、内涵深厚的书法文化远近闻名,是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书法)之乡”。书法文化是蓬溪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是发展蓬溪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在蓬溪文化旅游开发中体现其书法文化的主体作用,塑造并传播蓬溪独具特色的书法文化旅游地形象,是发展蓬溪文化旅游产业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得克萨斯大学心理系教授詹姆斯.W.潘尼贝克博士对单词计数的兴趣始于20多年前。当时他进行的几项研究结果显示:遭受心灵创伤后愿意尽情倾诉的人往往比绝口不谈的人心理更健康。由此.他想知道:人们使用的每一个单词中到底隐藏了多少信息.即使是最不起眼的“我”、“你”、“这”、“那”等词。  相似文献   

19.
李繁荣 《金秋科苑》2010,(22):36-36
在湖南省衡南县有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别看他年事已高,干起工作来却是老当益壮。他就是衡南县老科协会长贺光调。贺光调身兼7职:老科协、老体协会长,老年大学校长,老年诗词学会、老年书法协会顾问,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老干领导小组副组长。总而言之,涉及到老人的这一块儿的事都由他管,所以他被人们誉为“老”字号的“总司令”。  相似文献   

20.
王振波 《科教文汇》2008,(29):95-95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书法课教学实践,并在汲取前人精华的基础之上对书法学习过程中什么是“临”、“摹”,如何正确地进行“临”、“摹”阐释了自己的一番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