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古语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俾善于读,则居功至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确评价。新《大纲》中也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作为教师,我们要依据大纲精神引导学生“会读书”,通过“读”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2.
“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古语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叶圣陶先生也曾对“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作出精确的评价:“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当前推进的新课改,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大纲精神引导学生“会读书”,通过“读”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驾驭能力。一、注意“读”法的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教材中的课文为内容,教师要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让学生逐渐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等方面下功夫。1.掌握读懂课文的四个基本点。一是…  相似文献   

3.
王少将 《考试周刊》2012,(76):38-38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努力引导他们在学好语文课本的基础上,博览群书,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读”书,对于提升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引领、指导学生大声的读书,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在小学中高年级,要注意让学生花时间和精力朗读课文.要坚持把朗读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本色语文课是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提山语文课要扎实、朴实、厚实,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语文课要简约,却又包涵了浓浓的语文味;以生为本,体现暖暖的人情味;以教师为主导,充满悠悠的书卷味。一.浓浓的语文味语文味并不是空洞的说教,它表现在三个方面:入情入境的读;恰到好处的写;深入地品味。古人把学习称为"念书",实在是抓住了学习语文的关键,只有"熟读"才能"精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古人读书的经验之谈,至今仍闪耀着生命的光辉。语文课不能没有琅琅书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离不开形象思维。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发和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就成了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加强阅读,给学生发现自我的乐趣读书本是学生的天职,然而现在的高中生不必说阅读大部头的名著,单是身边的语文课外读本,他们也不想读,不愿读。为了高考,他们争分夺秒早已习惯于每天只是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在课内只听老师“讲”课文、“练”课文,很少自己主动的读书。所以,要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首先必须加强阅读,并且极大地张扬他们的阅读个性,还他们轻松阅读的心情,不让他们总是带着“任务”的心态,吃力地被动阅…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务必要高度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大力倡导多读书、少做题,且要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鉴于此,有效指导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必须加强探究。  相似文献   

8.
北宋教育家程颢曾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当你走进这些灵动的文字,品读着这些意味深长的佳作,顿使你感到书香沁人心脾,涤荡心灵,充溢大脑,从而心灵得以净化,头脑更加敏锐。所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把培养学生热爱读书,把他们带入书海,品读精美文字为己任。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对学生课文阅读的总量有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除了教好一至六年级教材,我们还应该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引领者、促进者。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要求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同时还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教师要精心抓好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11.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时,一段醒目的文字跃入我的眼帘:“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段话让我深深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把课堂内外的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加强阅读,注重积累,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古人学诗提倡“工夫在诗外”。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重阅读、重积累”的规律。为学生学好语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面对新的目标任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坚持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呢?  相似文献   

14.
杨军 《师道》2009,(9):44-45
有这样一所名校,多年来,每次招聘教师,语文教研组有个不成文的老规矩:不管应聘者是高师毕业生,还是经历丰富的教师,第一次谈话时都要问“喜欢读什么书”“读过些什么书”“最近在读什么书”。他们重视教师的读书经验,把这一点看得与教学业绩同等重要。道理很简单:语文教师的读书是“底子”,有了这个底子才能教好书,他的学生才有可能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5.
正学习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很有必要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来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杨玉芳 《河北教育》2011,(12):40-40
于永正老师说:“要把语文课上得简单,就是识字、读书,就是朗读、背诵,就是教他们写好作文。”小学语文教学不过是“听说读写”而已,任何现代化的手段,都应该是为“听说读写”服务。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做到以下“三简”。  相似文献   

17.
还有一个月就期末考试了,可让人疑惑不解的是每天早晨走进校园却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是什么原因?走到教学楼的走廊一看,才明白:原来老师正在给学生们做练习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古人把学习称为“读书”“念书”,这正抓住了学习语文的关键,只有“熟读”才能“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至今仍有一定的意义。语文课不能没有琅琅书声,我们的语文课应以读为主,朗读教学省不得。  相似文献   

18.
语文难教难学,这似乎成了师生们的共识。其实,古今许多名人和语文界老前辈早有所指点,那就是以“读”为本,语文课就是要教会学生“读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阅读总得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语文教学以其学科特点决定了“读”的重要作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以“读”带讲,甚至以“读”代讲。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精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激发学生“读”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自觉地“读”,达到会读、爱读、多读、广读。一是会读书。读书跟做别的事情一样,一定要有一个规矩,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据有关研究表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大部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学习获得的。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大概只有三成。在大语文教育观看来,语文教育是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和感悟三个方面构成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大语文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HUNANJIAOYUNUH一、从读入手,指导学生读“准”课文古人读书都是“读”字当头,这已成为我国传统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现行小学语文阅读课文练习设计中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利用所学课文,指导学生把书读好读熟。小学生是来学校读书的,他们从入学第一天起,就是来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从学拼音开始,就得读准声、韵、调,掌握好认读的工具,以利今后的识字和学习普通话。在阅读教学中,应把“读”作为教学的主旋律,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促使他们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