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靳晓娇 《职业圈》2007,(20):84-85
艺术体操是在音乐伴奏下所进行的一项运动,音乐是艺术体操的灵魂.文章从音乐与艺术体操的关系、如何培养艺术体操运动员的音乐素质及选择音乐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传统音乐对现代社会的建设有着美育和德育的积极作用,音乐的传播则是让这些传统音乐经久不息、源远流长、充满活力的原因所在,是传统音乐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洗涤之后仍然能够传承至今的源动力之一。基于此,本文将对传统音乐进行深入研究,对我国当下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传播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全社会的传统文化学习的背景,提出有效地传承与传播策略,希望能促进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中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音乐期刊的研究对象是以刊载我国近现代音乐作品、音乐理论、创作作品等为内容的主要平台。中国近现代音乐期刊是引领人们关注、研究中国音乐的载体,对我国音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该文对近现代音乐期刊刊载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相关期刊为中国音乐理论汇总、交融、变革搭建了平台,守护中国音乐根基,对中国音乐人才培育给予支持,坚守弘扬优秀音乐文化初心,体现了中国音乐的特色,关注前沿动态,抓住发展机遇。该文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解读,来审视近现代中国音乐期刊的发展体系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4.
宋洋 《文化学刊》2011,(6):35-39
中国音乐文化是由各个不同的区域音乐文化组成的,对区域音乐文化进行梳理不仅能够彰显这一区域的音乐特色、发展脉络,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推进这一区域音乐事业的发展,对当下和未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实践和指导意义。本文以音乐社会学为视角,以辽宁区域内的音乐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辽宁区域音乐文化的发展特点,深度关注辽宁区域音乐作品的演变历程,从而更好地为辽宁区域音乐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老子《道德经》中与音乐相关的内容很少,其中的"音声相和"可认为是老子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的音乐观。史学界和音乐学界对"‘音声相和’即强调音乐是和谐与审美的高度统一"这一观点是基本认同的,但对"音""声"的概念及"和"的方式各有说辞、见仁见智。要想了解老子的音乐观,首先要摆脱惯常的逻辑和推理,对《道德经》进行系统研读,如此方能解读其真义。从"音声相和"一词逆推出预设结论,再以儒家孔子音乐观之相互比较,得出老子音乐观所具有的高度哲学内涵及对当下音乐发展的意向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燚 《职业圈》2007,(5S):8-78,82
在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中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等体育艺术类项目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但我们发现在开展这些课程过程中很多学生因身体素质、表现力、节奏感等方面不足影响了公共体育艺术类选修课的质量。文章从训练学中的项群理论和运动迁移理论来分析,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对于选修艺术类项目学生,在学习专长之前开设“体育艺术综合课”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中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等体育艺术类项目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但我们发现在开展这些课程过程中很多学生因身体素质、表现力、节奏感等方面不足影响了公共体育艺术类选修课的质量。文章从训练学中的项群理论和运动迁移理论来分析,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对于选修艺术类项目学生,在学习专长之前开设“体育艺术综合课”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大众音乐的内涵和特征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论证了大众音乐是社会时代变化的反映,是社会文化心理变化的反映,对都市文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燚 《职业圈》2007,(9):78
在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中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等体育艺术类项目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但我们发现在开展这些课程过程中很多学生因身体素质、表现力、节奏感等方面不足影响了公共体育艺术类选修课的质量.文章从训练学中的项群理论和运动迁移理论来分析,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对于选修艺术类项目学生,在学习专长之前开设"体育艺术综合课"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帕克在《美学原理》一书中以一章节的内容分析音乐与美学的关系,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以东野主人对话秦客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帕克与嵇康的观点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帕克提出"音乐美学",认为音乐具有感情色调,音乐所激发出来的感情是主客体的统一,音乐是模仿自然的;嵇康提出"声无哀乐论",认为音乐不具有感情色调,音乐所激发的感情是主体特有的,音乐是自然的。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认为音乐是客观的,主体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音乐具有客观规律,乐音能引起主体的感情,但有时只是一种直观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刘芯 《文化学刊》2008,(4):133-136
视唱练耳课的目的是理解音乐作品,而音乐的本质具有内指性,它的真正对象是人的内心世界。因此,内心听觉的训练对于视唱练耳课尤为重要。其可能与途径也应从心理学角度探求:在引起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和保持良好的心境以后,发展理解性的音乐记忆和听觉想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听觉分析,对培养听觉预感,使学生真正领悟源自心灵的音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谢霜 《文化学刊》2008,(4):150-154
近两年来,网络音乐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迅速发展壮大,网络音乐的发展活跃了音乐市场,使广大受众获得了更加新鲜、时尚的音乐体验。然而网络音乐自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对网络音乐的特点、影响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以求能为网络音乐的成熟与完善提供一点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球化潮流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步伐不断加快,在此背景下寻求本国文化资源已成为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乡土音乐是一个国家宝贵的文化资源,从全球音乐文化角度出发,根据文化多元化的时代特征、乡土音乐的文化身份以及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等内容,针对乡土音乐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视唱练耳的学习,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是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视唱练耳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审美性。视唱练耳不仅是音乐技能的训练,也是培养个性音乐情感的基础课程。具体涉及到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中国古代最早形成并自觉走向成熟的艺术,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也是在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在中国古代音乐中"情"具有本体意义,它既是中国古代音乐的本质规定,又是其本质生成。  相似文献   

16.
音乐和舞蹈是人们对内在生命状态的重要表现形式。音乐与舞蹈的产生跟人类的进化密切相关,是人们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同时音乐与舞蹈相互影响,当音乐与舞蹈有机地结合在某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中时,表现为互相渗透和互相阐释的关系。音乐被喻为舞蹈的灵魂,好的音乐不仅能够激发舞蹈编导的创作灵感,而且能够激发舞者的创造力。舞蹈是融听觉和视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音乐内在情感的外化载体,舞蹈展现的过程离不开音乐的烘托,两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7.
随着动画电影渐渐风靡全球,动画电影音乐也成为大众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久石让在动画电影音乐方面的造诣颇高。本文试图从久石让动画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和价值功能两方面的审美价值进行研究,以此希望给中国动画电影音乐带来启示,让中国动画电影音乐走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8.
姜楠 《文化学刊》2011,(3):54-57
本文通过对我国音乐产业科学研究的现状分析,旨在抛砖引玉,重点解决科学研究能为音乐产业提供什么和科学研究要为音乐产业提供什么这两个问题。微观上,为音乐产业产品的继承与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宏观上,提出如何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音乐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宏观调控,为科学地发展音乐产业指明方向,以期对我国音乐产业的进一步理性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创造性地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在民族音乐基础上借鉴外国先进的歌曲音调及技法进行创作和直接引用民间传统音乐进行改编三个方面来探讨聂耳音乐创作与民间音乐的关系,认为聂耳作品是民族风格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王爱峰 《职业圈》2007,(8X):126-127
文章通过研究音乐审美体验与音乐教学方法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更加明确音乐审美体验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而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实现音乐审美体验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