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耿宏 《职业圈》2007,(20):36-37
随着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的进行,反全球化运动也在愈演愈烈.它未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利益,又将其引人误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均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负面影响.实际上,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大势,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问题不在于是否参与全球化,而在于如何参与全球化,是在全球化中迷失自己,还是在全球化中走出一条自我发展之路.全球化的内在本质是民族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特别是其科技实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的体现.从这一角度看,发展中国家进入全球化必须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抉择,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所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西方化和美国化的暗流趋势,我们要有一种十分清醒的认识,从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其指向是中国国内,同时,它又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不但是对全球化的对应,也必将影响全球化,为全球化指出新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需要考虑全球化带来的诸多影响,要弱化意识形态对立的思维方式,对政府权威的弱化和全球治理等现象带来的影响也要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5.
正2007年,西蒙·安赫特(Simon Anhalt)提出"国家形象指数"(Nation Brand Index),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论证了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重要性。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对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作用进行了规律性分析。其中的一个结论是"国家形象对于渴望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新的良方(new panacea)"。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非常重视和强调对全球化的参与,其国家发展目标也需要与世界广泛而密切的合作。这凸显了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在探讨新  相似文献   

6.
《职业圈》2006,(3)
全球化的发展早已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但是全球化在给人类带来众多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非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用博弈论的“公共地悲剧”来解释。本文又通过“囚徒困境”和“智猪博弈”两个经典博弈论模型分析了非可持续发展问题存在的内在原因,以及确立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必要性,最后简要论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未来全球化过程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转变和革新前所未有。但是,正如美国学者罗伯特.塞缪尔逊曾经指出的: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富国和穷国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但也是一个侵犯国家主权、侵蚀当地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有很大争议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理论提出背景 进入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机遇期,世情、国情和党情都表现出了新的变化。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明显。世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创新速度加快,这给许多国家带来了机遇。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是本文关注的首要问题。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联系紧密,本文先是概括论述了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的概念,并指出各民族间的文化冲突与碰撞都是经济全球化的衍生物。经济全球化在给中国文化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中国既要敞开国门拥抱世界,又要独立自恃、不丢本色。  相似文献   

10.
《文化学刊》2011,(3):165-165
高宏存在《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加剧了对文化资源的争夺,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支配性力量衍生出文化霸权,对发展中国家文化资源的产权造成了极大冲击。  相似文献   

11.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成为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这是各国进行战略决策的基本依据,也是观察和确定国际宣传舆论的基本依据。在这种形势下,国际宣传舆论出现了几个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文化学刊》2012,(1):155-155
曹海峰在《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撰文指出,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与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在我国文化战略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作用日渐明显。然而,经济全球化态势下的金融危机爆发以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产业结构大调整所带来的严峻新挑战使得我国文化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也给其转型升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使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给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如果继续遵循于旧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工作效能将大打折扣,因此,迫切需要我们研究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和方法,这对于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初彤 《文化学刊》2011,(4):75-79
文化全球化的未来趋势远比经济全球化的走向更加难以预测。未来的全球文化将出现同质的一体文化还是多元的"混杂文化"?本文试图将博弈论的思想引入到中西文化交际领域,从中西文化博弈角度探析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双方遭遇的冲突、融合、吸收和抵制局面,从而为未来文化全球化趋势的预测提供根据。同时,新的研究角度也扩展了跨文化研究和全球化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党建工作是我们电力企业其他工作的“生命线”,是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十二五”时期的到来,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人们的思想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给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加强电力企业党建工作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如果继续拘泥于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将会失去原有的优势。因此,创新党建工作形式、方法等,是加强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不但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且也要求社会主义理论要与时俱进.文章提出我国必须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郭同峰 《职业圈》2007,(4X):72-73
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诧课提出了严峻挑战。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必须在新的条件下进行理论创新。特别要咖强对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以达到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言论集纳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赵庆寺在《探索》2017年第6期刊发的《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路径》一文中认为:参与全球治理时,中国必须明确自己的大国身份,坚守自身发展中国家的属性。作为大国,中国要从普通的参与者、受益方向核心建设者转变,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在参与全球治理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增进国家利益,在国际事务中提升自己的国际话语权。今天的全球治理不是为了谋求国际谈判中利益的交换和平衡,而是为了维护人类共同安全,促进人类共同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秩序建构。其根本目标是推动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为此,中国应从创设国际新秩序、新规则和新行为模式的大格局着眼,立足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提出反映时代前进方向的全球治理理念,并将其凝聚为有感召力的时代话语,用以引导今后的国际关系走向,抢占代表未来全球化发展方向的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19.
黄建平 《职业圈》2007,(11S):53-54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范围民主化浪潮的兴起。如何面对这次民主化浪潮是摆在众多非西方国家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现代中国来讲,我们既要坚持对这种新自由主义国际政治社会化进行批判,还应勇敢地面对民主的全球化态势,立足于民主政治的互动交流与融合中寻求创新之道。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全球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全球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全球化不仅会影响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及其二者关系,同时会深刻影响中国政党制度民主化、制度化、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