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佚名 《阅读》2006,(4):10-10
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书店里,一个男子问道:“那本书要多少钱?”(万进供稿、设计)·作家名片·“要1美元!”那个徘徊良久的人惊呼道:“你能便宜点吗?”“没法便宜了,就得1美元。”这是他得到的回答。这个颇有购买欲望的人又盯了一会儿那本书,然后问道:“富兰克林先生在吗?”“是的,”店员回答说,“他正忙于印刷间的工作。”“哦,我想见一见他。”这个男子坚持道。书店的老板富兰克林被叫了出来,陌生人再一次问:“请问那本书的最低价是多少,富兰克林先生?”“1.25美元!”富兰克林斩钉截铁地回答道。“1.25美元!怎么会这样子呢,刚才你的店员说…  相似文献   

2.
杨海波 《阅读》2023,(42):20-21
<正>提到书,我的脑海里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带着她的小弟挤在书店柜台前的人群中,眼馋地望着书架上摆放着的那些小人书,可她摸遍口袋却只有两分钱。她紧紧地攥着那枚硬币,像攥着一个盼望到来又怕瞬间飞走的希望,等售书的阿姨歇下来时,才怯生生地问了一声:“我想看这本书,给你两分钱,行吗?”阿姨没收她的钱,只关照要好好看。小女孩拿到书,如饥似渴地翻开一页,这才感到站了好久腿可真累啊。  相似文献   

3.
林文月 《阅读》2023,(Z3):21-23
<正>在学校附近,有一排两层楼洋房。前面一段是菜市场和杂货店一类的店面,母亲有时也到那里去购物;那后段却是我喜欢去的地方,有一家文具店和一爿(pán)书店。小学一年级的功课既少又轻松,通常在上午十一点半就放学了。所以我几乎每天都在归途中溜进那爿书店,去看不花钱的书。那时候我身上连一个铜板也没有。尽管没有带钱,我倒也可以天天在那书店里消磨上半个钟头,入迷地看带图的《伊索寓言》等。我最喜欢嗅闻那些印刷精美的新书,那种油墨真有特别的香味!那爿书店有多大呢?我已无法衡量了。当时觉得十分大,四壁上全都是书,  相似文献   

4.
《阅读》2014,(5):4-5
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读书,因为喜欢读书.我成了我们家有名的书呆子。 我读家里那个旧式书柜里花花绿绿的旧报纸,读从同学家借到的古色古香的线装《西游记》《红楼梦》,读一摞又一摞的连环画,读从简陋的教室里拿到的,老师放到书架上的每一张报纸,每一本书刊。书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以至于有一次姐姐说出了一句:“你看到书比看到窝窝头还要亲!”  相似文献   

5.
李琳 《阅读》2005,(11)
写《芝麻开门》的作家祁智曾和一个小朋友有这样一段对话——“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门吗?”“希望。”“那我去敲门,你会开门吗?”“当然开门。”“我要是晚上敲门呢?”“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那——我怎么才能找到你呢?”“我就在书中等你。”“我就在书中等你”,这是作者与读者的心灵约定。作家的心血与智慧化为翩翩的文字,一如那蛹羽化为蝶的浪漫与艰辛。他永远静静地守候在他的书中,等我们轻轻扣击柴扉。我们展开书页,其实是在走进作家的心田,我们的目光走过文字,其实是在和作家亲密地对话。书海漫漫,人海茫茫,我们相约,我…  相似文献   

6.
穆文红 《阅读》2007,(3):1-1
一个人在书店里发现了他喜爱的书,而这时他恰恰又囊中羞涩。那是怎样的一种情状呢?他站在书架前,翻来覆去地看他喜欢的那本书,反复地摩挲、端详,打开又合上,放回去又取出来,左看右看而难以割舍!  相似文献   

7.
韦芃 《阅读》2009,(7):46-47
妈妈的生日快到了,我想送给妈妈一份生日礼物,就是对她说一句:“妈妈,我爱你!”可是,就那么生硬硬地说出来,真是太尴尬了,于是我便开始想办法:写在贺卡上,但如果她看不到呢;发短信,可我又没有手机,偏巧爸爸这几天出差在外。  相似文献   

8.
陈天中 《阅读》2024,(18):20-21
<正>我曾写过一个幻想故事,讲的是我带着五岁的儿子一起回老家看望父母,路上撞见一个男孩,那个男孩竟然是童年的我!这种时光倒流的想象,让我触碰到童年那熟悉的感觉:田野、小溪、大院、香樟树、石板坡,还有飞远的风筝,把我的童年渐渐从脑海中打捞出来。我很幸运,出生在一个充满书香的家庭里。假如能回到童年,我想对那时的自己说:“谢谢你让我长大后成为想成为的人。你的阅读滋养了我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徐红飞 《阅读》2014,(23):1-1
<正>有这样一个孩子,放学后,饿着肚子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往一家书店。她在盘算着自己昨天那本没有看完的书还在不在,她在担心书店里会不会没有很多顾客。因为她没有钱买书,她来不是买书的,而是来偷着读书的,人多的话她就可以放心地读了。她怕老板发现自己总是"窃读",就装着要买书的样子。她还会贴到一个大人身边,仿佛自己是人家的小妹妹或者小女  相似文献   

10.
严丽 《阅读》2014,(42):19
川川:磊磊,读了课文《石头书》,我们知道了,“石头书”上的“画”就是化石。那我来考考你,什么叫化石呢?磊磊:简单点说,化石就是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川川:嗯,那你知道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吗?磊磊:这个也难不倒我。在遥远的过去,动植物死亡后,埋在泥沙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动植物的尸体会随着泥沙的沉积逐渐被埋在深处。由于这里的压力很大,湿度很高,沉积的泥沙逐渐变成了一层岩石,地质学上叫地层。动植物坚硬的部分——骨骼、贝壳等也随着泥沙逐渐变为地层,就像岩石一样坚硬。动植  相似文献   

11.
艾肯 《阅读》2023,(Z9):20-21
<正>如果你独自驾船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似乎很难作出选择。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相似文献   

12.
书籍的体裁     
小乔 《阅读》2023,(29):18-21
<正>在图书馆里、书店里,书架上的图书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书堆”里找到你感兴趣的书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书海中的“坐标”——书籍的体裁。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让我们在书香弥漫中,徐徐展开书籍世界的“航海图”,来一场探索与发现之旅吧。  相似文献   

13.
做人与作文     
亲爱的同学,虽然我与你素不相识,但是,如果我读了你的作文,我可以从你的作文中读出你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信吗?这里还要声明一句,那必须是你的手写稿,原汁原味的那种哦。你可千万别以为我是个算命先生啊。有一句话叫“人如其文,文如其人”,你听说过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作文就好像一扇窗户,透过它,我们的气质、秉性常常会显示出来。性格活泼的孩子,他的作文里往往流淌着欢快的小溪,一路丁丁冬冬;性格沉静的孩子,他的作文宛如夜晚的月亮,安详地吐洒着银辉,均匀而静谧;开朗乐观的孩子,他的作文里总是充满明媚的阳光,每一句都是催人奋进的号角;…  相似文献   

14.
是谁在默默地陪我一起成长?是谁在我寂寞的时候给我安慰?谁是我最好的朋友?告诉你吧,它是一本书,那就是《西游记》。图画版《西游记》那年,我三岁,身高100厘米,我的小伙伴身高0.5厘米。  相似文献   

15.
苏光灿 《阅读》2015,(11):1
小时候,家中除了放衣服的橱子、摆碗的柜子、装米的缸和吃饭的桌子,其他家具几乎没有,更谈不上书橱了。那我读过的书都放在哪儿呢?我每看完一本书,就把它塞到席子下面。起初是垫在枕头底下当枕头用,后来书多了,就把它们挨次平铺在床上。那个时候买书的速度并不是很快,一年也就只能买几本,积攒买书钱需要很长时间。爸爸妈妈是没有闲钱给我们买书的,不是他们不想买,而是确实没有钱。过年的压岁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平时给的零花钱,都一分一分  相似文献   

16.
卡拉绍娃 《阅读》2023,(Z2):20-21
<正>娜塔莎是个很小的小姑娘。她每天到大门口去取报纸和信,都碰到邮递员阿姨。阿姨总是挎着沉甸甸的邮袋,常常汗流浃背。娜塔莎问:“阿姨,我来帮你背好吗?”“我这邮袋太沉了呀,小姑娘,你能帮得了吗?”邮递员阿姨说。“阿姨,我跟着你,我帮你一起送,你送一份到这户人家,我送一份到那户人家,这样,就会快得多了。”  相似文献   

17.
六一     
张之路 《阅读》2013,(9):4-5
我的文学阅读,是从我小时候的小胡同里开始的。小胡同里有家小人书店。那时侯.花一分钱便可以从小人书店租一本书,可以坐在书店里或者门口的小凳子上看书。那里的书大部分是武侠类的小人书,还有许多民间故事。家长给的零花钱,我大部分都花在看小人书上啦!  相似文献   

18.
小朋友们都喜欢看电视。是呀,电视多好看呢:画面清晰,内容有趣,不仅可以见其形,还可以闻其声。特别是动画片,更是爱看了。那“火眼金睛”的孙悟空,那“铜头铁臂”的葫芦娃,那“滑稽可笑”的唐老鸭……给小朋友的童年带来多少快乐呀!但是,我认为,还有一件事比看电视更有意思,那就是阅读。阅读是积极的脑力活动。边读书,边思考,你会进入书中和书中人物一块儿激动,一块儿欢笑,一块儿流泪。你仿佛也变成了书中的主人公。阅读能让你高尚。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交朋友,好书读得越多,你的高尚朋友越多。俗话说“近朱者赤”,那你不也成了高…  相似文献   

19.
李慧 《阅读》2007,(11)
《简&#183;爱》,英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传世之作;简&#183;爱,一个独立自主,积极进取,从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简&#183;爱》的作者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183;勃朗特,简&#183;爱的形象就是作家自己生平的鲜明写照,因而,《简&#183;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和作家一样,简&#183;爱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生活。她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她也许不够漂亮,但却值得他人去爱。《简&#183;爱》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相信你拿起这本书时,会被深深感动,心灵为之震颤。★版本推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你躲在窗帘后面干什么?“他问。“在看书。““把书拿来。“我走回窗前把书取来。“你没有资格动我们的书。妈妈说的,你靠别人养活你,你没有钱,你爸爸什么也没留给你,你应当去讨饭,而不该同像我们这样体面人家的孩子一起过日子,不该同我们吃一样的饭,穿妈妈掏钱给买的衣服。现在我要教训你,让你知道翻我们书架的好处。这些书都是我的,连整座房子都是,要不过几年就归我了。滚,站到门边去,离镜子和窗子远些。“我照他的话做了,起初并不知道他的用意。但是他把书举起,拿稳当了,立起身来摆出要扔过来的架势时,我一声惊叫,本...  相似文献   

20.
李慧 《阅读》2007,(11)
《简·爱》,英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传世之作;简·爱,一个独立自主,积极进取,从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简·爱》的作者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的形象就是作家自己生平的鲜明写照,因而,《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和作家一样,简·爱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生活。她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她也许不够漂亮,但却值得他人去爱。《简·爱》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相信你拿起这本书时,会被深深感动,心灵为之震颤。★版本推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你躲在窗帘后面干什么?"他问。"在看书。""把书拿来。"我走回窗前把书取来。"你没有资格动我们的书。妈妈说的,你靠别人养活你,你没有钱,你爸爸什么也没留给你,你应当去讨饭,而不该同像我们这样体面人家的孩子一起过日子,不该同我们吃一样的饭,穿妈妈掏钱给买的衣服。现在我要教训你,让你知道翻我们书架的好处。这些书都是我的,连整座房子都是,要不过几年就归我了。滚,站到门边去,离镜子和窗子远些。"我照他的话做了,起初并不知道他的用意。但是他把书举起,拿稳当了,立起身来摆出要扔过来的架势时,我一声惊叫,本能地往旁边一闪,可是晚了,那本书已经扔过来,正好打中了我,我应声倒下,脑袋撞在门上,碰出了血来,疼痛难忍。我的恐惧心理已经越过了极限,被其他情感所代替。"你是个恶毒残暴的孩子!"我说。"你像个杀人犯——你是个奴隶监工——你像罗马皇帝!"精彩点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