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教材简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8-89页的内容。教材首先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体会适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和过程;练习中安排了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进一步体会“倒过来推想”的策略的意义及其适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8-8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初步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 2.在反思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分析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用画图和列表等策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已有了具体的体验和认识。倒过来推想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的解题策略。通常情况下,已知某种数量或事物按照明确的方法和步骤发展、变化后的结果,要追溯它的起始状态,便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加以解决。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相似文献   

6.
教材简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材首先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体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和过程;再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安排了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进一步体会倒过来推想策略的意义和适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课前思考: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是苏教版《实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内容。对于倒推,学生不仅有生活经验,而且在苏教版教材四个领域中解决实际问题时也常有渗透。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体会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策略来解决的问题的特点,经历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策略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四年级起,每一册都编有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单元。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虽各不相同,特征各异,然而作为策略,它们又都具有共性之处,其教学也有共同的规律可循。本文就“倒过来推想”(五年级下册)这一策略的教学为例,谈谈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范式的探想。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2、"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2、3、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策略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特定问题的特定解题方法,而且要让学生感受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和过程中的反思升华,从而领会策略的内涵,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数学思考。基于此,笔者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倒过来推想”一课尝试教学,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陈雪玲 《广西教育》2010,(16):62-63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是在学生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的。"倒推"(还原、逆推、倒过来推想)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2.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是在学生学习了画图、列表、列举等策略后进行教学的。学好倒推的策略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提升运用策略的能力,渗透还原的数学思想,以及对后继学习替换、假设、转化等策略至关重要。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笔者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是倒推?为什么要倒推?怎样倒推?在深研文本和生本以及多次试教的过程中我逐渐明晰:倒推的本质内涵就是倒回去推想,它与顺过来推想的方向和算法刚好相反。需要用倒推策略的特定问题的特征就是知道现在的情况和事情变化的过程,要求原来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缘起]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倒过来推想)",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主体部分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简析与思考]解决问题通常是从事情的开始状态,根据将要发生变化的现象,推断其结束时的状态。而倒推是从事情的结束状态,联系已经发生的变化行动,追溯其起始状态。学生比较喜欢用第一种方法解决问题,但有些问题的解决是需要倒过来进行思考的,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倒过来推想"即"倒推"。  相似文献   

15.
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一直是教师追求的核心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倒过来推想”理解为:从情境现有的状态和经历的过程出发,去倒推之前的状态,即逆向思考,也就是要知道一个物体原来有多少的问题,必须要知道这个物体现在的状态和经历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倒推"是学生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一种策略,所以教师应注重"倒推"策略的教学。通过探究如何使用优质资源,从"灵活选择生活资源,渗透‘倒过来推想’的思想""整合优质资源,形成‘倒推’策略""拓展教学资源,深化与运用‘倒推’策略"三方面,设计"倒推"策略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材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教材简析]本节课主要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过来推想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特色,是苏教版教材的独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引导学生领会数学方法,强化策略意识,学会数学地思维,形成数学意识。倒推——倒过来推想,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所谓倒推,是指由数学问题的结果出发,运用加与减、乘与除意义之间的互逆关系,从后向前一步步地推算,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维策略。  相似文献   

19.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倒过去推想”一课,教学用倒推(还原)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这对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是有价值的。同时,能进一步增强学生运用策略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在思维层面的倒推,还应该掌握在计算方法上的倒推。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20.
师:(出示1、2、3、4、5、6、7)谁来用不同的方法把这几个数读一读。生(1):1、2、3、4、5、6、7。生(2):多、来、咪……生(3):one、two、three、four……生(4):7、6、5、4、3、2、1。师:生(4)与其他三位同学的读法有什么不同?生:生(4)是从大到小倒过来读的。(板书:倒)师:下面,老师请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七上八下”,打一个分数。生:78(板书)师:你们能把78倒过来读吗?生:87(板书)师:谁来说一个分数,再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倒过来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6、65;45、54……)师:请大家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