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离不开节奏,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培养音乐节奏感是十分需要的.让幼儿感受音乐节奏,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沈瑶珣 《考试周刊》2014,(85):195-196
<正>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节奏感在幼儿的音乐活动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就成为幼儿教育音乐活动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如何让幼儿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及理解、领悟音乐节奏元素并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呢?我选择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作为研究目标,初步探究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一、从寻找声音中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锐性并且让幼儿初步接触节奏。1.在音乐活动中模仿表现节奏,初步培养幼儿对节奏的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3.
节奏是音乐的第一核心。培养幼儿最初的节奏感是音乐活动的基础,感受节奏是一种艺术享受,能帮助小班的孩子更好地理解简单的音乐,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对于幼儿大脑的发展及良好性格的形成都是很有好处的。好的音乐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增强幼儿身心健康。小班的幼儿年龄小,节奏感的形成还有待培养。绝大部分幼儿无法正确地合拍感受乐曲的节奏。为了帮助初小班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活动,体会简单的乐曲节奏,教师要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初步感知,奠定幼儿一生对音乐的感受基础。  相似文献   

4.
“节奏”在音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指出“节奏就是音乐的感觉”.而“节奏”也正是最容易引起幼儿兴趣和感受的音乐要素。要想让幼儿更好地进入音乐,理解和感受音乐,首先要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如何培养其节奏感呢?以下是我在一些尝试活动中得到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邓海红 《成才之路》2011,(36):96-I0021
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使其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让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准确地表现节奏,这对推动幼儿音乐感知的发展有着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6.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节奏是音乐组成的重要部分.它是音乐的主体,音乐中没有了节奏,也就失去了旋律的意义.节奏是音乐教学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我们应该在教学活动中随时引导幼儿、培养幼儿用耳朵去倾听音乐,用动作去表现音乐旋律,最后用节奏去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教育可以贯穿整个教育活动,也是对幼儿全面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节奏是重要的主体.所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很重要.同时,也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这一点也是较为重要的,如果幼儿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毫无兴趣,那么就很难掌握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师就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法来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那么如何训练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7.
所谓节奏感,就是感受声音长短强弱的能力。这个课题主要从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声势节奏)和节奏乐几个方面入手,通过各种积极有效的活动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感,为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主要从几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科学依据的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与训练,以达到幼儿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节奏被称作音乐的骨骼,是音乐情绪和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可以使幼儿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本文从支持性物质活动环境的创设和支持性精神活动环境的创设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创设支持性活动环境,进而使幼儿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更好的开发其音乐节奏感潜质。  相似文献   

10.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所以,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呢?  相似文献   

11.
幼儿阶段的音乐教育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增加幼儿的创造力和节奏感,还可以丰富幼儿的审美情趣。幼儿音乐教师要善于营造音乐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开发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锻炼幼儿的感知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意识,增强美育教育的实效,就成为幼儿音乐教师面临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培养幼儿节奏感知与表达的重要性,探讨幼儿音乐教学的误区,最后阐述了培养节奏感知与表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幼儿阶段的音乐教育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增加幼儿的创造力和节奏感,还可以丰富幼儿的审美情趣。幼儿音乐教师要善于营造音乐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开发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锻炼幼儿的感知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意识,增强美育教育的实效,就成为幼儿音乐教师面临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培养幼儿节奏感知与表达的重要性,探讨幼儿音乐教学的误区,最后阐述了培养节奏感知与表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节奏感是幼儿音乐素质中一项重要的技能。针对现在幼儿园节奏训练枯燥乏味的问题,将节奏感训练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中,从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三个方面,结合陈鹤琴先生"以儿童生活为本"的音乐教育思想、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和铃木音乐教学法,对幼儿进行科学、有针对性、趣味性的节奏感培养,让幼儿在节奏感的培养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4.
于海英 《山东教育》2012,(Z6):57-58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我园在对幼儿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与训练中,重视了节奏教学与幼儿日常生活的整合,重视了多种教育手段与教育资源的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引导幼儿多渠道寻找、感受节奏,培养节奏感节奏是一连串按一定规律组合的长短、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重要的是引导幼儿用听觉去感知。1.从生活中寻找节奏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人类精神的寄托,而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 命力的源泉,也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幼儿对音乐节奏感的 意识是很强的,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欣赏 水平,使幼儿体验到音乐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的美;同时使幼儿 的节奏感、表现力大幅度提高。因此,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去 感受和体验音乐中不同的美,提高他们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我们利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16.
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是幼儿园音乐活动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善于在幼儿园的各个活动环节中自然地贯穿节奏练习,引导幼儿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节奏,进而能运用节奏、表达节奏,整体提升节奏的感知力,为增强幼儿音乐感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打击乐活动是幼儿音乐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怎样才能将这一活动组织好呢?一、注意幼儿节奏感的培养许多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打击乐活动时 ,总是埋怨幼儿的节奏感太差。其实幼儿对于一段乐曲节奏的敏感性是靠教师在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中逐步培养得来的 ,不是在进行打击乐活动的那一时刻就能产生的。我们许多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歌唱活动 ,韵律活动、音乐欣赏时 ,往往忽视了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在音乐活动中 ,我们应该先引导幼儿静静地听音乐 ,感受音乐的节拍、强弱及其表现的音乐形象和渲染的气氛 ,而不是直接要求幼儿去演唱、演奏这些音乐…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孩子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幼儿良好的节奏感是幼儿学习唱歌和舞蹈的基础,幼儿在掌握了乐曲的节奏后再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就容易多了,因此,为了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教育功能,培养幼儿音乐素质和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必须重视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相似文献   

19.
张翠宝 《黑河教育》2011,(11):47-47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是音乐的生命。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首先就要感受节奏,通过节奏引起身体的共鸣,从而达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目的。所以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一、在生活中寻找节奏,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节奏是将长短、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对于这一抽象概念,幼儿很难理解,但幼儿对节奏却又是最敏感的,  相似文献   

20.
音乐最主要的要素是节奏,掌握好节奏能增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首先抓住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再展开各种听觉训练,最后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打击乐器表现出对节奏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