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校本资源挖掘教材 阅读文本,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讲透文本和教参上的内容那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身边的校本资源,布置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精选网络资源.比如胡适《我的母亲》这篇课文,胡适所讲的母亲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母亲,许多同学不能理解胡适母亲的伟大之处,不能理解胡适对母亲的深情.我要求同学在课前搜集胡适的资料,包括胡适的作品、格言、生活背景以及别人对胡适的评价等等,课上同学们通过讨论了解胡适其人,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本文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在王瑶、张毕来、刘绶松等人的新文学史著中,建构了胡适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右翼形象.与民国文学史著中对胡适形象的经典化塑造不同,建国之后,文学史家们从“阶级论”和“题材决定论”的教条主义观念出发,对胡适形象进行了否定性改写,几乎泯灭了胡适在诸多文学领域的实际贡献.追溯胡适形象在这些新文学史著中被妖魔化的深层次原因,进一步总结文学史编写过程中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学史评价观念,从而避免走入一种“总体性历史元叙事”的陷阱.  相似文献   

3.
胡适与夫人江冬秀 胡适在北京居住期间,太太吃完晚饭就出去打牌,出门之前先煮一个茶鸡蛋,用饭碗一扣;再沏一壶茶,就走了.胡适说:"我太太最好.她去做她的,我做我的."  相似文献   

4.
自从欧阳健于1991年发表了他的关于《石头记》脂评本是伪作这一发现后,毁誉两派展开了激列的争论.欧阳健的发现是极有价值的.欧阳健是善意地指出胡适上了当,受了骗.他对脂本的考证实质上是胡适的考证工作的继续和发展.他是修正胡适的错误,不是往胡适身上泼脏水.这次论战的哲学分岐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胡适的先验论的分岐,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胡适的实证主义的分岐,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资产阶级的常识论的分岐.这场论战的分岐焦点是:是否定胡适的认识论、方法论及其结论,还是捍卫胡适的认识论、方法论及其结论的问题.红学的出路在于把红学从胡适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5.
赖彧煌 《红领巾》2005,(1):39-42
从胡适和梅光迪、任鸿隽的两次争论入手,对胡适弃文言用白话的立论依据进行了历史和理论的梳理.胡适从思考中国文学“有文无质“的弊病出发,为“白话“文学凝聚了“说法“,这是一种把文学变革落实到语言形式的革新方案,但胡适把白话的“达意“直接移用到“新诗“时,混淆了“诗法“和“文法“的区分.  相似文献   

6.
"五四"以来,胡适就是典型的一厢情愿的"世界主义者",这是胡适思想批判的起源.新中国初年的胡适思想批判对于在思想文化领域普及马克思主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由于一度忽视了思想改造不同于政治斗争的特殊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而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对此,只有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历史地看待胡适及其思想,才能正确评价胡适思想批判的功过得失,并发挥唯物史观对于思想改造的指南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胡适治学方法潜在的学术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认为,胡适倡导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符合科学研究的过程和规律,有其科学合理之处;但又有人认为胡适在"大胆的假设"之前缺乏搜求材料这一科学研究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步.我们认为对胡适治学方法应做实事求是地分析,要从胡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一治学方法潜在的学术前提着手,探讨胡适提出"大胆的假设"之前并不缺乏搜求材料这一步.  相似文献   

8.
1994年,黄山书社出版了耿云志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手稿本,共计42巨册,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与胡适有关的材料。其中第33册收录了梅光迪致胡适45通信,并附梅光迪《序与胡适交谊的由来》一文。它们对于研究留美时期的胡适、梅光迪,包括梅光迪启发胡适了解  相似文献   

9.
苏雪林是现代一位奇异的女作家、教授和学者,也是一位活了一百多岁的长寿老人。胡适仅给她教了一年书,但她一生对胡适特别崇敬,逾到晚年“老而弥笃”。在胡适死后,谁要对胡适说声“不”,她就会站出来捍卫胡适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对胡适思想的批判是一场以批判资产阶级主观唯心思想为目的的政治运动.本文对这场胡适思想批判运动的缘起、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这场运动的得失及这场运动的社会影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张元济(1867-1959),戊戌变法的参加者,著名的出版家和版本目录学家. 胡适(1891-196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难者”,26岁成为名教授的年轻学者. 两代学人,互相敬慕,成了忘年之交.30年间,交往不绝.张元济是胡适“老辈朋友”里重要的一位,胡适则是张元济所敬重的晚辈学者之一.现存二人来往的书札就有91封之多.张元济致胡适,65封;胡适致张元济,27封.笔者得有机缘读到这批珍贵史料,不揣谫陋,愿就此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1920年,胡适鉴定李祖韩藏所谓王绘"曹雪芹小像"时,指出画像上的人物不是曹雪芹.1950年,当这幅"小像"被作为曹雪芹的画像到处发表时,胡适首先出来做了辨伪的工作.从此,围绕"小像"上的人物是否为曹雪芹,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而大多数研究者也不再相信这幅画像是雪芹画像.研究"胡适与‘曹雪芹小像'"这一论题,更重要的是努力学习胡适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胡适将中国的“五四”文学革命以及整个新思潮运动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名称固然有对于西方文艺复兴理念的借鉴,但是更多的是基于胡适立足本土、立足传统、立足民间的理论预设.“中国的文艺复兴”并不局限于史学领域的判断,而包含着胡适对于民间话语的挖掘,对于传统文化与西化等问题的诸多理性思考.由于理论与现实的落差,学界对“中国的文艺复兴”多有误读,故而有必要对这一名称的提出及理论、现实背景等进行梳理,以尽可能的还原胡适的原初本意.  相似文献   

14.
对耿云志著《胡适年谱》和曹伯言、季维龙编著《胡适年谱》进行对比阅读,发现两书侧重点各有不同,且都存在不少的错误.校勘这些错误,既为修订版提供依据,又为编撰新《胡适年谱》打下基础.胡适的文集、日记、书信是编年谱的重要史料,如何利用成为编好年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在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受新文化和新思潮的影响,尊重和敬佩胡适的学问和文章,胡适也支持过毛泽东领导的湖南革命运动.后来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们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友情,走向了敌对的不同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发动大规模的“批判胡适思想”运动,但并没有完全放弃争取胡适.  相似文献   

16.
胡适的思想论战策略蕴含明显的矫枉过正、退而自省的特色.在影响深远的整理国故与中西文化论战中,胡适这种"矛盾"言论与思想论战策略尤值得深思.探讨胡适的思想论战策略,对于理解胡适,对于时下的中国,具有理论与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辨析胡适语言观念的哲学内核,提炼胡适语言思想的进化观、实证观和实用观,梳理出一条以胡适的语言观念为内在逻辑的语言路线.即:从1917年开始的“白话文运动”,经过1920年代“文学研究会”,到1920年代末“文学研究会”分化出来的“开明作家群”和左翼作家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再到1930年代瞿秋白呼吁的“文腔革命”并进而推动的“大众语”讨论和“拉丁化运动”,最后到毛泽东发动的“延安整风运动”.或者更简练地说,从“胡适之体”到“毛文体”,客观上呈现出一条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工具性和规范化的胡适路线.  相似文献   

18.
宋志明 《天中学刊》2000,15(1):7-22
胡适的儒学观相当复杂.当他作为一位学问家时,他对儒学作出了自己的历史判断,肯定了儒学中的积极价值;当他作为一位思想家时,他对儒学作出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发出了激进的批孔呐喊.而且胡适一生对儒学的看法前后也存在很大差异.但不论他以什么身份、在什么时间对儒学进行的研究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9.
喜谈“方法论”几乎成为胡适学术研究的一个标签,在研究对象的选择和研究方法的自觉上,胡适显然更看重后者.在胡适这里,所谓的“科学方法”不单是一套可以具体操作的方法体系,而且指向研究的态度和思路.特别是“历史的态度”可以看作胡适“科学方法”的一个核心概念,在他看来,以历史演进的观点来考察史实是“科学研究”的不二法门,包括文学批评.其中,最具胡适特色的便是重视“过程论”而非仅仅做“发生学”式的梳理.反观王国维的文学研究则表现出一种“艺术的态度”,这在他们两人互文性的研究中有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0.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与胡适并肩作战,政治思想的分歧使陈独秀与胡适分道扬镳,他们始终保持着朋友情谊.陈独秀晚年的思想又与胡适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