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国藩忠于满清王朝,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军,从政治观点看,他应该受到批判。但他教育子女的成功却是一个历史事实,无法抹杀,也无须抹杀。由于他严格要求子女,教子有方,他的子孙人才辈出.他的大儿子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以自学通英文,成为清代著名外交家。二儿子曾纪鸿不幸早死,研究古算学也已取得相当成就.孙辈有诗人曾广钧。曾孙辈出了曾宝荪、曾药农这样的教育家和学者。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曾国藩的教子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为今天的家教服务。他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对今天的领导干部和富裕家庭很有启发,他的一些成功的教子方法,广  相似文献   

2.
曾纪泽(1839—1890),字却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近代中国杰出的外交家。从1878年到1885年(光绪四年到光绪十一年),他作为清王朝的外交官员,奉命出使英、法、俄等国,前后共八年。在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曾纪泽不畏列强,力争国权,取得不小的外交成绩,显示了出色的外交才华。作为浓抹重彩一笔的当属他在中俄伊犁交涉中的表现,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障川流而挽既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①力争领土主权,终至改约成功。即使外国人也赞叹“中国逼使俄国做出了他从没有做过的事.那就是吐出了他已吞进的土地。”②可谓是…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教会学生“读”和“写”。以“读”而言,就是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他的思想、他的感情等等。要达到这个目的,朗读是重要手段。人一朗读,注意力就自然集中,大脑思维就活跃,情绪调动起来,记忆力得到增强,所以古今许多名人都很重视朗读。朗读《史记》,能了解太史公的胸襟;朗读《论语》,能领会孔夫子的思想;朗读韩文,能感受韩愈的气势;朗读杜诗,能感悟杜甫的心灵。被清人称为圣人、被史家称为中兴之臣的曾国藩,对古文古诗的朗读就极为重视。他在给他的儿子曾纪泽的信中强调一个“读”字,他说:“读者,如《四书》、《…  相似文献   

4.
清朝曾国藩的一部《曾文正公家书》被过去官家富豪与平民百姓奉为治家的典范读书。曾国藩总结了一套治家方法,即:“早、扫、考、宝、书、蔬、鱼、猪”(早,早起;扫,打扫洁净;考,诚修祭祀;宝,善待亲族邻里;书,读书;蔬、鱼、猪,指参加农副业劳动)。看来,曾国藩十分注重对后代进行勤劳、勤读书、善待人等方面的教育。曾国藩有两个儿子。曾国藩对儿子的教育是下了功夫的。他规定儿子每天必须做四件事:看、读、写、作。“看、读”要五页以上,“写”要写字一百个,“作”则是逢三逢八日作一文一诗。尽管父子间经常相隔千里之遥,他总是抓紧一切空隙不…  相似文献   

5.
曾纪泽(1839—1890年),字劼刚,乳名甲三,湖南省双峰县人,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是中国近代史上洋务派的重要成员之一.他博览中国群书.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大力提倡学习西学时务与西方科学技术,热切盼望中国迅速赶上西方,摆脱落后的境况和屈辱的地位.曾纪泽毕生的思想和活动,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在晚清史上据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曾纪泽(1839——1890年)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爱国外交家。在他出使欧洲的七年间(1878—1885年),除正常的外交活动外,还曾于1880—1881年与沙俄谈判,索还了被沙俄侵占达十年之久的我伊犁广大地区。中法战争中,他以公使身份,与法国政府进行唇枪舌剑的斗争,实践了他“待凭口舌巩山河”的誓言,不愧为一个爱国者。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曾纪泽同为清政府高官,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都是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他们虽是父子,但他们对近代中国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却有着根本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如对办洋务的认识和对待外国侵略的态度以及他们的爱国观并不完全相同。曾纪泽在中华民族面临着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面前,坚决主张抵抗外来侵略、坚持国家主权独立的对外思想与曾国藩的卖国投降主义路线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曾纪泽更应该得到后人的肯定和推崇。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身居朝廷要职,担任着直隶总督的职务,事务繁忙。尽管如此,他仍然念念不忘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以勉励子女们成才。他认为,做人要立志,也要读书,不立志,不读书,就什么也干不成。为了使几个孩子好好读书,曾国藩给孩子们列出必读的书目,告诉孩子们,读书的要诀是看、读、写、作。他说:“人的第一个美德是有恒心,你们正处在少年时代,一定要在‘恒’字上下工夫。”他在外地当官的时候,经常写家书强调他的这一思想。他要求孩子读书要有“三要”,即要有志向,要有胆识,要有恒心。有一次,别人夸奖他的长子曾纪泽十分聪明。他经过一番观察,告诉曾…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是近代的一位书法大家,他的字刚健雄稳,浑润圆劲,备柳体之骨气,蕴赵体之飘逸,章法疏密得当,笔锋跌宕有情。中国《近代碑帖大观》所收的“曾国藩欧阳节孝传”一帖,就足以证明。曾国藩对书法艺术孜孜追求,书法艺术成为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曾谦虚地说到他平生有三耻,其中之一,便“是少时作书,不能临摹一家之体,遂致屡变而无所成,迟钝而不适于用……”。然而,正是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人们对曾国藩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毁誉参半,正如章太炎先生的评价:“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他因镇压太平天国.有人送他绰号“曾剃头”,又因天津教案.得了“卖国贼”的恶名。然而在清政府眼中.他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在国人的心目中,他的《曾国藩家书》可谓惊世之作。1969年,毛泽东评价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热”透视薛麒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很有“嚼头”的人物。他在世时,战功赫赫、叱咤风云;去世之初,恩宠荣禄有加,名声不跌。被褒为一代名臣、忠臣:“战功最多”,又能“慎终如初”。20世纪.40年代,曾掀起了一股“曾国藩热”,各类著述40多种,其...  相似文献   

12.
曾纪泽——曾国藩之长子。1878—1881年任驻英、法、俄三国公使。在任职期间,为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坚持不懈地努力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成就。  相似文献   

13.
曾纪泽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家。他通过艰苦谈判,废除了崇厚与沙俄签订的有关伊犁问题的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改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一些权益。曾纪泽还具有勤俭奉公的美德。出使英、法后,他在自箴联中写道:“濡耳染目,靡丽纷华,慎勿忘先子俭以养廉之训。”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两件事特别值得一提。原来,曾纪泽出使欧洲前,电报都是按内容直接拍发,耗费很大。“自欧洲达于上海,字仅廿余,而耗费六七十金。”他认为这很不合算,为了节约电报费,还在出使途中,他就考虑自编电报代码:“思电报如此昂贵,…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理学经世思想的主要内容分为4个方面:1.修身、内省。曾国藩非常重视按儒家的标准进行个人品德修养,并且是一个虔诚的自我修养的实践家。2.崇仁、孝,尚勤俭。曾国藩所崇尚的仁、孝、勤、俭,都是儒家理学思想。3.教子与经世。曾国藩不仅强调自身的修身、内省,而且特别重视用儒家思想,尤其是理学对儿子进行教育,使他的学问和能力并没有“一世而亡”。4.经国治世、富国强兵与办洋务结合。曾国藩主张通过办理洋务来实现经世致国、富国强兵的目的。0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的智商不过中等。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国藩,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曾国藩自己也常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以儒家的“圣贤”作为自己的理想人格,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他在对理想人格的理解与追求上和前人相比,更具现实性、开放性和理性的思考。家庭教育、社会现实、个人的选择是影响曾国藩理想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特殊的历史环境成就了曾国藩一世的功业,同时也决定了他理想人格的悲剧性结局。对这一代表了传统社会主流意识的人格模式的反思,有助于当代人更好的确立及实现其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近代中国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100多年来人们对他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誉之者褒为“一代完人”,毁之者贬之为“千古罪人”。尽管毁誉有天壤之别,但他那对父母、儿女、兄弟、国家的满腔深情,是谁都不能无视和否认的。读其一千多封家书,是那么的荡气回肠,情义浓浓。封封家书,或长或短,字里行间洋溢着款款深情,其自身德行修养、洁身自律方面更是国人之典范。曾国藩是其情殷殷而心默然也。他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放心、欢心;也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真情实意,极为动人;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兄弟以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而闻名。但在曾国藩的后人中,儿辈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自学通英文,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外交家;曾纪鸿研究古算学也已取得相当成就。孙辈出了曾广钧这样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宝荪、曾约农、曾昭抡、曾昭燏这样的著名教育家和学者;玄孙辈还出了曾宪植、曾厚熙这样的政治要人和艺术家。因此,系统深入研究曾国藩兄弟的家世和家族产生、形成和演变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社会的变化,以及西方文化输入之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成晓军新著《曾国藩家族》一书(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2月),在这方面作了开拓性的尝试。综览全书,有如下两个显著的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爱国的要求和内容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曾国藩却直接参与镇压了反帝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曾国藩倡办洋务运动和处理天津教案,不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而是要自始至终维护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曾国藩口口声声所说的“爱民”,其中的“民”并不是指广大劳动人民,而是指他所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终生注重家庭教育。他要曾家子弟在修“心”、修“身”、修“行”上砥砺磨炼,以成“贤人”,达“家道长久”之目的。曾国藩带有浓厚封建宗法意识的家教思想在今天已不完全适用,但其表现出的优良民族文化传统仍具强大之生命力,当为今人所借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