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引自杨绛《钱钟书与(围城)》)这是钱钟书在拒绝一位美国记者的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如今,这句幽默、机智,而又语气委婉的比喻句,已成为钱先生一句名言而流传甚广。而作为其代表作之一的长篇小说《围城》中类似这样的比喻句更是琳琅满目,精彩纷呈,钱钟书先生在此书中比喻句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一文,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人家九岁男孩机智聪慧地应对别人的故事。文章着重描写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3.
<正> 文艺界老前辈夏衍对柯灵有句戏言:“你捧钱钟书,我棒杨绛!”钱钟书的《围城》引动了中外的“钱学热”,杨绛的《洗澡》也使她以耄耋之龄跻身小说界。两部小说最大的共同之处就是作者对社会人生的一种超脱冷静的态度,一种机智的局外人的姿态,“写在人生边上”(钱钟收散文集名)的旁观者清的超迈。“我觉得《洗澡》好象《围城》的姊妹篇,有同样的幽默隽永,机巧犀利,同样是本学者小说,只不过更多了一些女性的细腻与宽容。”两位作者都对社会人生,民族文化心理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心态作了细致客观而又鞭辟入里的解剖,而这种机智冷静的态度便源于他俩作为学者文人又为夫妇的相互趋近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风趣与幽默”,阅读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写作要素是“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讲述了九岁孩子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话的经过,将小男孩的“甚聪惠”描写得惟妙惟肖。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选编文言文,以后每册教材中都选编有篇幅短小的文言文。  相似文献   

5.
融融编读情     
《少先队小干部》编辑寒假中与天津市队长学校学员交流见面《少先队小干部》的编辑童爷爷曾经说过:“跟少先队员们在一起,我觉得直从骨头里年轻了几十岁!”童爷爷是位67岁的老头儿,他慈祥、可爱、乐观、机智、幽默、有趣、正直、和蔼……少先队员们都特想见到他,跟他聊聊天,跟他说说话。  相似文献   

6.
一句“寸楷含幽默,片言振聩聋”,①便道出了老舍小说的一大特色——幽默及其巨大作用.纵观中国现代文学,就幽默这一特色而言,老舍被誉为“文坛泰斗”②是当之无愧的.幽默,属审美范畴,是喜剧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以比喻、夸张、象征、双关等手法,用机智、风趣、凝练的语言,对生活中乖讹、不合理的事物或现象,给予含蓄的揭露、批评、揶揄和嘲笑,使人在轻松的微笑中对之加以否定.这是一种介于讽刺与诙谐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的语言“清微简远” ,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典雅与活俗、机智与幽默、白描与修辞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一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九岁男孩机智聪慧地应对别人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令人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9.
一代文学大师梁实秋的散文具有独特的韵味,谈生活,恬静亲切,如涓涓清泉,沁人肺腑;议社会,机智闪烁,似幽默砭针,耐人寻味。《写字》就以轻松幽默的笔调,从常见的生活现象入手,几乎谈透了“写字”这一艺术中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幽默,是一种寓庄于谐的喜剧性手段,常有快乐的色彩,属于笑的艺术,它常用俏皮的语言,形象化的手法,暗示自己的思想,启发人们思考,产生意味深长的艺术效果。它是人的精神世界里的丰富养料,使人们的生活充满情趣。人人都希望自己说话幽默,能吸引人,个个都喜欢与机智风趣的人交往,自此足见幽默的“磁性”大矣!那么怎样才能使语言妙趣横生,具有幽默感呢?一、贬词褒用有些词语一般情况下常作贬义词,但在有些语言环境里用作褒义词,且显得幽默风趣。有一篇短篇小说题为《201光棍宿舍》,文中有这样几句:“这么一来,‘201’光棍宿舍的几条光棍汉便分道扬镳,各奔前程去了。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的语言“清微简远”,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典雅与活俗、机智与幽默、白描与修辞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先生世称“文化昆仑”。他的长篇小说《围城》以机智诙谐,才情横溢饮誉海内外。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篇》,从中国古代文化中披沙拣金,融广博知识和精卓见解于一体。滴水见光,著从微现,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亦能窥见机智诙谐和识义卓绝两个特点。《读〈伊索寓言〉》是其中的一篇,作者以智慧之笔洞烛世相,以哲人之思观察社会,用幽默语言展人生别开生面之情趣。  相似文献   

13.
幽默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淮南师专张玉庭幽默是一种高档次的机智,它的品味很高,妙趣迭出的幽默对于天天面对学生的班主任来说,显得格外重要。不会“说”不善“说”乃是当班主任的大忌,自然,只有能够“妙语连珠”地幽默地“说”,才能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一、幽默...  相似文献   

14.
殷健灵 《下一代》2011,(3):43-43
吉卜林的《原来如此的故事》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小书,它幽默风趣而又机智,在《跺脚的蝴蝶》、《玩弄大海的螃蟹》等篇章中,作家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一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九岁男孩机智聪慧地应对别人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令人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16.
韦施羽 《广西教育》2008,(33):37-38
讽刺艺术一直是《围城》的一大亮点。钱钟书先生以幽默的笔法针砭时弊,描摹人情世态,调侃“芸芸众生”,以机智的笔触,在看似嬉笑中予以淋漓尽致的嘲讽。其讽刺艺术高超、独具一格,语言风趣幽默、妙趣横生,呈现出灵动机智、轻松洒脱的讽刺艺术风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作品中所描写的人性弱点做反面教材,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文学欣赏的过程中感悟到人性真善美的珍贵。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同时也是个幽默大师,纵观《陶行知全集》我们不难看到,陶先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常常运用幽默和风趣的语言,使对方在笑声中轻松、愉快地受到教育、充实思想、得到深刻启示,在心目中留下高尚美好的印象。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陶先生的幽默,不但表现他的“心满天下”的伟大胸怀,而且还表现他机智、敏捷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以“田汉”为荣,彻底农民化 陶行知先生留过洋,当过名牌大学教授,为了致力于乡村教育,从上层社会一下子扎到下层民间  相似文献   

18.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是一篇文言文,寥寥五十余字,通过孔君平和杨氏之子的巧妙对答展现了精妙幽默的语言,塑造了机智风趣的人物形象。本文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组的首篇课文,而学生又是初次接触文言文,因此,学习本课,要让学生理解古文意思,体会到人物语言的机智风趣,初步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三块钱国币》是我围现代文学史上有“独幕剧圣手”之称的著名喜剧作家丁西林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本文虽为喜剧但不以滑稽为目的,而以智慧为基础,幽默与机智密切相连。其中虽不乏讽刺嘲弄意味,但轻松俏皮的幽默远胜于辛辣尖锐的讽刺,它不是引人哄堂大笑的讽刺喜剧,而是使人产生会心微笑的幽默喜剧。其幽默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王佩 《教师博览》2005,(8):48-49
曹雪芹写了一部大书,人们能背诵得几句来?有位朋友幽默日:“我只背得一句:‘女儿是水做的。”’引得在座之人皆哈哈大笑。友人之言是戏语,大家笑笑正好开怀解闷:但曹雪芹的这句“名言”为何脍炙人口?难道就是一个“登徒子”的“好色”的“审美感受”?若那样.《红楼梦》“风斯下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