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简爱的人生经历的五个阶段及其相应的心路历程,从生命存在和心理机制的关系的角度对主人公作一番阐释,认为简爱在人生成长中既生成了又受制于她的独特的天性和原则性,而这种天性和原则性既构成了简爱的心理动力学系统,也构成了简爱的价值学系统.因此,<简爱>远不只是一部一般的爱情小说,而可以称之为一部人生成长教育的小说,一部谈论人生哲理的小说,从而获得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普遍喜爱,盛行不衰.  相似文献   

2.
<简·爱>是英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杰作.夏洛蒂深受基督教的影响.<简·爱>和基督教<圣经>紧密相联.简·爱的宗教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五个阶段.在上帝的召唤下,从人性对神性的盲目到人性和神性的融合,简爱的宗教意识逐步形成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3.
在十九世纪的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文坛上崛起了一批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中以独有的女性主义视角,对所塑造的女性角色投注了深切的人文主义关怀。其中夏洛蒂&#183;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更是被奉为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范本。《简爱》自问世以来便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大多数的评论视角都关注于主人公简&#183;爱独立的爱情观、价值观,认为她代表了当时敢于追求平等与自由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4.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之一夏洛蒂&#183;勃朗特在其代表作《简&#183;爱》中塑造了一个为独立平等不断抗争的全新女性形象。简爱不仅外表朴实无华,而且具有独特的性格魅力。环境的变化和个人阅历的丰富使简的抗争愈加激烈。本文重在突出简爱这个人物形象所体现的妇女独立意识。丈章通过分析简的独立性格在生命四个阶段的发展,讨论了简作为强者的正面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景慧 《时代教育》2009,(11):143-143
本文通过对夏洛蒂&#183;勃朗特和艾米莉&#183;勃朗特不同性格特征的分析,以及对小说《简爱》和《呼啸山庄》中主人公命运及细节的对比,提出小说中人物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个性的写照;只有通过对作者性格的深刻剖析,才能更深刻理解文中人物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论《简爱》中女性对男性传统的依附心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洛蒂&#183;勃朗特笔下的简爱有着跟“灰姓娘”相同的命运,她的人格独立和平等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的“灰姑娘”形象模式进行了全新的诠释,但是作为革命的女权主义作家,夏洛蒂也始终跨不过传统社会里男女关系的那道坎.如灰姑娘一样,简爱的最终归宿还是婚姻,而她的最重要的依附也还是男人。  相似文献   

7.
在男权至上的维多利亚时代,简爱超前的女性意识挑战了男性的权威,在简爱这本小说中,夏洛蒂.勃朗特塑造了简爱自尊、倔强的性格和追求平等和幸福的精神;安娜则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幸福的新女性.本文通过这两个女性人物的命运分析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8.
《简爱》中最后一次大火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原型意义:纵火的疯女人伯莎.梅森是给简爱带来平等爱情的普罗米修斯原型;大火加速了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由失乐园走向复乐园的进程;这场大火还弱化了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不平等的阶级和性别地位。  相似文献   

9.
关于诸葛亮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诸葛亮<隆中对>是错误的,是消极防御的典型,军事上一败再败.政治上搞三足鼎立,分裂祖国,更是大错特错.内政上无能,把蜀汉败完.总体上看,诸葛亮不是一个促进历史进步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当代学生》2012,(Z3):120-121
《简爱》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名著,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小说主要描写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小说通过叙述简爱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了一种全新的女性生活,对十九世纪英国社会传统的价值观构成了强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数据结构》教学研究--典型算法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典型算法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选择原则,并通过算法实例对典型算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本文所介绍的算法分析思想对于搞好<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提高软件设计水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女主人公坚持自由和独立,渴望冒险,热爱大自然;她的身上闪耀着浪漫主义的光辉。文章将对简爱性格中的浪漫主义特点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简&#183;爱》这部伟大的女性作品不但成功地塑造了简爱这样一个拥有独立思想,敢于挑战男权社会的女性形象,同时也塑造了伯莎&#183;梅森这样一个以另类形式来颠覆男权统治的女性形象。《阁楼里的疯女人》一书为我们开启了解读伯莎的密码。伯莎的“疯”,除了病理原因,更多的是被其夫罗切斯特压迫和指定的。被囚禁在阁楼里的伯莎,不甘被如此奴役,她用生命的力量去反抗。伯莎是挑战男权统治的伟大战士。  相似文献   

14.
安庆枞阳话完成体标记"条[tiαu35]""子[ts(l)°]""了[liαu°]/[liαu214]"可以单用,可以组合,一共构成六种标记格式,"子[ts(l)°]"是典型的主标记.六种格式在共时平面上又明显地分成了相互影响的两大类.  相似文献   

15.
封建宗法制度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痛苦,特别是对于中国妇女.<白鹿原>从众多女性命运出发展现这一角度,揭露了在白鹿原这一典型环境中封建宗法制度对女性的迫害,进而揭示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辨证关系.通过女性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不同厄运,让作者从笔下流出了辛酸的眼泪.  相似文献   

16.
<花间集>收温庭筠<菩萨蛮>词共十五首,可以看作一组词.温氏此一组词,从每首来看,它们独立成篇,各具风韵;从整体上来看,又相互联系,互相映照.并且在时间、场景、人物和物象的描绘中形成了一个个特定的意象群.<菩萨蛮>中突出的意象群手法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它们一起构建出了温词独具特色的唯美意境,使温词不仅奠定了文人词的独特审美特征并对后世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红与黑>与<人生>是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作家写下的主人公奋斗的典型.他们出身不同,生存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但有奋斗过程中的某种相似性.他们的最终失败构成了历史的必然性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的咏史诗多借古人事以自抒怀抱,将强烈的孤愤融入对历史的观照、反思之中,既使得咏史具有浓郁的主观色彩,又赋予史事以丰厚的现实内蕴和情感深度.其<咏史>、<咏三良>二诗即典型地表现了此一特点.  相似文献   

19.
明清之际,以耶稣会士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做了大量的基督教思想与儒家思想的适应、沟通工作,虽然这主要是出于传教的目的,但实际上对于异质文化间的交往是有启迪意义的.作为此类著作的代表,利玛窦的<天主实义>、<畸人十篇>等,都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方济各会利安当的<天儒印>还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这是一部典型的适应儒家的著作,它从基督教教理的角度出发,对<四书>中有关"天"、"诚"等范畴作了全面的阐释.其结论未必正确,但对今天的跨文化交流,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诗经·氓>与李金发的<弃妇>虽然同写"弃妇",但一为典型形象,一为象征形象;前者表现了我国诗歌的古典形态,后者则是现代初期象征派的代表;前者以赋比兴为基本手法,后者以象征为主要手段;前者表现了古代男权社会中妇女的悲剧,后者则写出了现代社会中作为个体存在的人的悲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