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明、清以来到底出现过多少版本至今难以考订,其中最受研究界重视的应属明嘉靖壬午,年出现的嘉靖本和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修订评点的毛评本。根据郑振铎先生考证,自明嘉靖壬午年之后的版本大都是以嘉靖本为母本的,毛氏父子同样是在嘉靖本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三百年来毛评本已经成为社会上最为流行的一种版本。将嘉靖本和毛评本进行比较,研究一般认为毛评本行简洁,故事脉络清晰,主题鲜明。我认为毛评本在注重对情节、诗等进行大的增删以外,更注重从小处着眼,在细处生色,对人物、事件、及其环境的描述上都力求清晰精当,尤其是在语言字的润饰上比嘉靖本有了极大的提高。将两个版本细加品读,我们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毛评本是将嘉靖本放在案头,反复吟咏,进行了字斟句酌的修改,往往它只是进行了一字之改却意义重大。或使人物刻画更加符合性格特点及历史背景,或使情节发展前后通顺连贯。  相似文献   

2.
毛评《三国演义》蕴含着丰富的兵法思想。在粮与兵的关系上,提出了因粮制胜的方法、远征军粮食供给的方法;在用兵之法上,探讨了退兵、攻营攻城以及对船作战的方法,并认为兵法因势而变;此外,还着重阐述了谋略至上的"兵为诡道"思想。总结这些兵学观点,能进一步认识毛评所达到的思想高度,及其在小说评点史、古代兵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叙事作品的情节结构与创作主体及其所拥有和从属的意识形态有着必然的关联。意识形态作用于创作主体,进而影响情节结构。意识形态外化为情节结构具有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一为“无意识”情况下意识形态的运作在情节结构上的体现,在这一点上又分为历史承袭性和当前主流意识强制性两种情况;一为作家按其自觉到的观念和方式安排情节结构时意识形态运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回目是章回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采用词频分析比较《三国演义》嘉靖本和毛评本的回目的异同。经考察发现,其回目继承史书“微言大义”的传统,蕴含着尊刘贬曹的倾向,这种简单的目录形式逐渐被作家淘汰。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有互相交错的两大结构:一是形而上的宿命结构,掌控着全书的情节走向和主要人物的命运,一是形而下的写实结构,具体叙述描写情节和人物。写实结构的构成和功能,有两个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主要层面:人物关系结构是以宝玉为中心形成的类似于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作品中的人物基本以其与宝玉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其在作品中的地位,人物之间的关系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而故事情节结构则表现了人物关系的变化从而推动情节的变化演进。其骨干是三个互有联系的主要情节线索,而其演进的过程形成了几大情节单元。而每个情节线索和情节单元都经历了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相互之间形成相互联结、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系,推动全书的总情节走向其宿命结局,呈现出群峰连绵奔簇的样态。  相似文献   

6.
情节结构是叙事文学的基础,也是把握作品内容、理解作品主题思想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欧美文学名著情节结构的四种类型,对读者了解欧美文学名著的情节结构类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元杂剧情节结构的特点:有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统一的结构;重视情节结构中的因果关系的叙述;重视核心事件与次要事件的设置及相互推动作用;善于运用巧合、突转、悬念等手法。元杂剧情节结构的意义,作以抒情为目的,不重细节的真实,除情节高潮外,尚有情绪高潮,最终以感染和教化观众为目的。  相似文献   

8.
作品的情节、结构是为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服务的,但怎样布局谋篇,如何处理情节结构,也直接影响着人物性格的展示和主题的表现。因而,不同生活经历的作家,往往根据自己的实践和经验,安排情节,结构故事,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孙犁和赵树理在处理情节结构上有着很大的不同。现以二人的代表作《荷花淀》和《小二黑结婚》为例进行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9.
学界对金庸小说情节结构的论述,多作整体概览,论述是点评式的、印象式的。论文用解剖一只麻雀的方法,论述了其代表作《天龙八部》卓越的情节结构艺术源于金庸对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红楼梦》的情节结构艺术的继承借鉴。这种继承和借鉴使得《天龙八部》的情节结构具有了浓郁的民族性"基因",同时也使小说具备了强大的艺术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戏剧情节论     
戏剧情节概念的内涵在历史上曾以重“内容”或重“形式”为区别点,经历过复杂的演变。戏剧情节结构模型可分为两类,其静态模型融“内容”与“形式”为一体,由“本事”、“情节”与“情节分布”三层次而构成;其动态模型依据情节分布的进展与延宕所建立。戏剧情节的结构形式则包涵了情节分布的展开程序与完形程序。  相似文献   

11.
李阳海 《初中生》2009,(1):42-45
叙事之美,来自于情节的腾挪跌宕,一波三折。情节是事情的变化和经过,通常人们所喜欢的总是那些变化繁多、引人入胜的情节。一、情节的美感来自于求新。所谓求新,就是采用别人没采用过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2.
<正>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准确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是赏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旨的基础,因而对小说情节结构的赏析是历年来小说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高考探析  相似文献   

13.
长篇小说的特质之一是它内涵的博大精深,与此相应,其结构的构建就显得愈发重要。在以往的长篇创作中,结构的设置大多依附于情节的因果链条,以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统摄全篇,结构线与情节线大致吻合。情节的纷繁复杂与多维的线索可能造成作品  相似文献   

14.
在《读三国志法》中,毛氏将《三国演义》的叙事方法总结为“十五之妙”,并在具体评点中对作品的结构、章法、笔法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出了“起结法”、“照应关锁法”、“同中见异法”、“相衬法”、“以无写有”等技法。从《读法》提出的叙事“十五之妙”入手,结合具体评点,阐释《三国演义》毛评的叙事理论内涵,以揭示其独特的叙事技巧和叙事谋略。  相似文献   

15.
<嫉妒>是法国新小说家罗伯一格里叶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表面上是由几个主要的情节没有时间性和逻辑性地反复出现而构成,因此结构零散混乱,难于理解,成为这本小说的重要特色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这些情节的排布,探讨<嫉妒>的叙事结构及采用这样的叙事结构的意义,发现作者是以情节的排布和叙事结构来展示故事内容和表达情感.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传奇剧的情节结构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从传统情节观的角度来看,通过对剧中场景组合模式、情节的起承转合及冲突的层层分析可窥以概貌。另外,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情节观也有助于对其作出新颖的解说,由此进一步揭示莎士比亚传奇剧的“话语”层面与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是古希腊悲剧艺术的美学概括。本文从悲剧情节的取材、情节与悲剧人物的关系、情节结构原则和表现技巧等方面,对其作了系统论述;对于悲剧取材大家族的苦难,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以及突转、发现与悬念等问题,作了新的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18.
通观樊粹庭现存49部戏曲作品,其结构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结构整体的有机统一,首先结构完整统一,其次情节段落间过渡自然,如剧情体制以"一人一事"为中心,行当布局以生旦贯穿;二是情节编排上正反搭配,在结构全局和局部之间、情节段落之间都遵循相反相成的原则;三是场面选择上主次分明,对戏剧效果突出的场面重点表现,在与主题、主线、戏剧性相关的情节中,选择最能准确表现事件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场面做重点开掘。  相似文献   

19.
“三言二拍”婚恋小说的结构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三言二拍"婚恋小说的结构形式分为四类,即单线连缀式、单线镶嵌式、双线平行式和双线交叉式。探讨结构形式与情节模式之间的关系,认为结构形式与情节模式之间存在着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20.
十七年合作化小说的作者在政治和审美之间的矛盾纠结,使小说的情节结构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症候特征。可以说,在安排政治意味比较浓厚的情节结构方面,如何既能完成伦理教化的任务又能保持审美的本色,始终是叙事者面临的一个难题,二者之间很难取得一个动态的平衡。因此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不难发现小说中的评论性或插入式的游离情节、经典文本结构的未完成性、情节结构的失衡等触目的现象,反映的叙事症候也是十七年合作化小说最有意味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