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曹雪芹借宝玉之手写了一首题为《(女危)(女画)词》的诗,内容是赞美林四娘的忠义精神,但其中有作者的点睛之笔,它表达了宝玉反封建传统的异端思想,是与作者“赞美女性”的创作主旨相一致的。在情节上这首诗是宝玉在睛雯之死到制作《芙蓉女儿诔》之间的过渡,两诗一为引,一为本,相辅相成,都闪耀着民主思想的光辉,可看成是《红搂梦》反封建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陌上桑》主题新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陌上桑》的主题并非反封建的主题,诗中的罗敷并非反封建的斗士,“使君”也并非荒淫无耻之徒、仗势欺人的恶棍;《陌上桑》的主题也并非歌颂中国古代妇女的勤劳、美丽、聪明,不慕富贵,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综观乐府诗的发展史和《陌上桑》的内容、结构和表现手法等方方面面,我们就会发现《陌上桑》并非是一首爱情的赞歌,而是一首应兴娱乐之作、一首艳歌而已。  相似文献   

3.
《陌上桑》的主题并非反封建的主题,诗中的罗敷并非反封建的斗士,“使君”也并非荒淫无耻之徒、仗势欺人的恶棍;《陌上桑》的主题也并非歌颂中国古代妇女的勤劳、美丽、聪明,不慕富贵,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综观乐府诗的发展史和《陌上桑》的内容、结构和表现手法等方方面面,我们就会发现《陌上桑》并非是一首爱情的赞歌,而是一首应兴娱乐之作、一首艳歌而已。  相似文献   

4.
《葬花词》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理香家飞燕泣残红”中,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代表作。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这首诗是林黛玉进入贾府后的生活感受,蓄之既久,发之必烈。使人感到她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倾诉内心的情感。吟这首诗的前一天晚上,黛玉听说宝玉被贾政叫去,心中替他忧虑,晚饭后来始红院看望宝玉,叩门时,因晴委正和秋痕在拌嘴,没好气,又没听出黛玉的声音,不给开门,黛玉被怔在门外,回到湘馆,含着眼泪,直坐到二天。次日,是农历四月二十六日,这天相传是花神退伍的日子,为…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犹如雄奇的大山,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犹如万里长河,烟波浩渺,天光云影共徘徊。阅读《红楼梦》,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红楼梦》作品的教学,应抓住伟大作品的丰富性特征,挖掘文本有利于教学的诸多功能。我们在过去的教学中,较重视文学作品的社会文本、思想文本的意义,《宝玉挨打》教学不妨引导学生再作点文化文本、叙事文本意义的研究。为此,我们将《宝玉挨打》的教学作了以下设计:一、教学目标:1.领会《宝玉挨打》一课丰富的社会、思想、文化内涵。2.领会《宝玉挨打…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第18回"描述贾妃元春省亲,来到富贵豪华的省亲别墅心情十分愉快,自己带头题了一诗后,命众姐妹也即席赋诗一首,特别要亲兄弟宝玉就"潇湘馆" "蘅芜苑"怡红院" "浣葛山庄"四处景观各赋五言律一首。虽然这些诗跟书中其他诗词曲赋一样都出自曹雪芹之手,但却是曹氏根据特定人物的性  相似文献   

7.
对哈斯宝的研究,首先是受到材料的限制。迄今为止,我们只知道哈斯宝把百二十回《红楼梦》中的宝玉、黛玉的爱情故事以及与之相关的部分,用蒙文节译成四十回的另一部作品,他称之为《新译红楼梦》(下简称《新译》)或《小红楼梦》,并在每回后面加了回评,还撰写了《序》、《读法》、《总录》,又为十二钗作了十一幅画。  相似文献   

8.
明义《题红楼梦》第七首第二句是"不记金钗正幅图"。有人怀疑"正幅图"是"正副图"之误。钞本写的是"正幅"。《牡丹亭》里有"金钗"入"图"。对《牡丹亭.幽媾》的柳梦梅与杜丽娘的风流幽会,明义所见《红楼梦》将其变成宝玉在梦中和金钗(小名"颦颦")的风流幽会。对《牡丹亭.写真》里的杜丽娘的题诗和柳梦梅的步韵,明义所见《红楼梦》将其变成了宝玉在梦中对金钗的题诗而步韵。在明义所见《红楼梦》里,宝玉梦见的是一幅图,而不是多幅图(十五幅图)。明义可能运用了"正"与"整"通假的知识。宝玉、颦颦与柳梦梅、杜丽娘,皆为"情痴"。《石头记》第51回薛宝琴的《梅花观怀古》,在明义所见《红楼梦》里,可能是宝玉写的"步韵"诗。  相似文献   

9.
明义《题红楼梦》第七首第二句是"不记金钗正幅图"。有人怀疑"正幅图"是"正副图"之误。钞本写的是"正幅"。《牡丹亭》里有"金钗"入"图"。对《牡丹亭.幽媾》的柳梦梅与杜丽娘的风流幽会,明义所见《红楼梦》将其变成宝玉在梦中和金钗(小名"颦颦")的风流幽会。对《牡丹亭.写真》里的杜丽娘的题诗和柳梦梅的步韵,明义所见《红楼梦》将其变成了宝玉在梦中对金钗的题诗而步韵。在明义所见《红楼梦》里,宝玉梦见的是一幅图,而不是多幅图(十五幅图)。明义可能运用了"正"与"整"通假的知识。宝玉、颦颦与柳梦梅、杜丽娘,皆为"情痴"。《石头记》第51回薛宝琴的《梅花观怀古》,在明义所见《红楼梦》里,可能是宝玉写的"步韵"诗。  相似文献   

10.
以“宝玉出家”这一《红楼梦》中男主人公的最终结局作为出发点,探寻《红楼梦》中深层叙事的因果关系,可发现这一条因果关系链—黛玉之死直接导致了宝玉出家,而黛玉之死是由宝玉成亲一事造成,宝玉成亲又是封建家长们一手促成,封建家长们之所以酿成悲剧,是因为男权中心、男尊女卑思想以及拥有权力和财富是他们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贾宝玉奉做了皇妃的姐姐贾元春之命,正作《怡红院》一诗,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薛宝钗让宝玉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腊”字。宝玉道:“‘绿腊’可有出处?”宝钗见问,悄悄地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钱珝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腊干’,你都忘了不成!”薛宝钗把晚唐不很著名的诗人钱珝《未展芭蕉》中的诗句,比做刚入学孩子所  相似文献   

12.
一、“真事隐去”和“假语村言”——《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红楼梦》第一回中题作“缘起”的一首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创作了这部伟大作品,在开头特地写下这首诗,寓意是十分深长的。在清王朝严酷的政治压迫和思想统治的那个年代里,曹雪芹由于环境所迫,不能够直接表白自己的心迹,但又深恐别人不能理解他这“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的深意,只好  相似文献   

13.
现在通行的《李白集》中,一般在集后《诗文拾遗》或《集外诗文》中皆以宋代黄伯思《东观馀论》所记为据,录有《上清宝鼎诗》一首,作为李白之佚诗,对于此诗为真伪,除了王琦曾疑为“乩仙之笔”或“好事者为之”外,后世皆未作深入讨论,而往往只是因袭王说,实际上,不仅《东观馀论》所记是错误的,王琦所疑也是没有根据的,这首诗的作者是有名可考的-在苏轼诗集中,它以《李白谪仙诗》为题,完整地保留着,考察这首诗在苏集中的著录及流传情况,可以确认其作者为苏轼。  相似文献   

14.
《桑中》一诗是卫国青年赞美他们爱情活动的乐歌,是一首活泼、质朴而又充满向往之情的情歌,即使今天看来,情调也是健康的。这正是未受礼教束缚以前的、坦白地表露自己性爱的诗歌。诗中孟姜、孟弋、孟庸是作为美丽姑娘的代称。《桑中》非"相窃妻妾"之诗。桑间濮上之音与《桑中》一诗也无关。  相似文献   

15.
黄西 《红蜻蜓》2023,(12):42-43
<正>《红楼梦》是一部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叙述了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描写了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爱情悲剧以及大观园中人物的不同命运。作者曹雪芹本人经历了家族由盛而衰、由贵到溃的巨变,阅尽了人情淡薄、世态炎凉,他将自己一生的阅历全部书写于《红楼梦》中,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揭示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巨著。它的内容异常丰富,思想极其深刻,自问世以来,其艺术魅力令无数读者为之倾倒。由于影视文学的影响,《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几乎是家喻户晓。然而,在多次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阅读原著的学生寥寥无几,而且一届比一届少。对选入课本的著名片断《林黛玉进贾府》也缺乏赏析热情,课堂讨论时很难深入展开。而 2000年秋季启用的部编新教材收入了包括《林黛玉进贾府》在内的 12篇《红楼梦》节选 (《宝玉挨打》、《诉肺腑》、《抄检大观园》、《香菱学诗》、《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探春结社…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的艺术风格为诗的风格,诗的风格提升了宝玉的思想境界和情感境界,一方面,美的意境陶冶了宝玉的情操,使他成为抒情意象和哲理意象,更执着于爱的人生观,呈现出“情不情”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悲剧节奏和喜剧节奏丰富了宝玉的人生境界。宝玉在生命历程中感觉到了人生的无常,深刻领悟到了命运的悲剧性,使宝玉爱的人生观更理性,从而提升了宝玉的性格气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红楼梦》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以独特的学术札记形式,探究书之来历、宝黛根底、雨村出处、黛玉入府、宝钗出场、宝玉用情、太虚幻境、宝黛是非、宝玉论生死、才情初试等,呈现《红楼梦》研究的别致一体,论述关乎书之大要与撰者用心,文字独具特点,或赏析评议,或辨其疑义,发其幽微隐秘、妙趣会心之处,庶为研究红学之助。  相似文献   

19.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成名之作,被语文出版社编入八年级下学期教材第二单元。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整首诗感情深沉悲怆,催人泪下。这首诗之所以有着不朽的艺术魅力,首先是诗人内心澎湃的情感,其次是诗人杰出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20.
两百多年来,使千百万读者为之流泪、为之赞叹、为之倾倒的《红楼梦》,是由众多的、互相交错和影响的情节所组成的。从“还泪”故事开始直至宝玉出走结束,宝黛的爱情悲剧成了贯穿整部小说的情节主线。说《红楼梦》以这样一个爱情故事抓住了读者,自然也言之成理,不过整部《红楼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