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传媒》2002,(4)
《报刊之友》2002年第3期“读者点评”专栏发表的《这样的信息少公开见报为好》一文,对《华商报》6月13日的一篇文章大量摘引西方媒体散布中国经济“崩溃论”的谬论,而从正面批驳不够的做法提出了批评,读了这篇点评文章,笔者深表赞同。  相似文献   

2.
《新闻知识》编辑部: 贵刊今年第八期“通讯员经验谈”专栏里的《博观约取抓其特点》一文已在今年第五期《新闻与成才》杂志上发表过。我们觉得作为一个带有“新”字刊物的贵刊,应尽量避免刊用已在其它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章。作为读者,总希望自己喜爱的刊物多登一  相似文献   

3.
本刊今年第1期《探讨与商榷》专栏发表《“正面宣传”的界定与把握》一文后,陆续收到一些商榷的来稿,本期选登四篇。  相似文献   

4.
业务研究     
本刊以把握好儿童节目视角为主题,组三篇文章,发表在“特别关注”专栏。《儿童电视剧发展瓶颈探析》一文,指  相似文献   

5.
读去年第十二期《新闻战线》《读者论坛》专栏《“发表奖”不该发》一文之后,颇有感慨。就我所知,实行稿件见报(广播)发给奖金,已经是很普遍了。有些单位领导急于“扬名声”,  相似文献   

6.
北京日报刊文呼吁专栏文章要注意质量去年11月16日北京日报发表《专栏作家的“没话找话”》一文。文章指出:眼下,专栏文章在大大小小的报刊上是越来越多了,专栏作家也是“牛毛”之势。不过,文章数量虽然上去了,质量却参差不齐。有些作者拿起笔来,东拉西扯。最近...  相似文献   

7.
4月9日,新华日报《细流集》专栏中刊登了胡达华同志撰写的《“落选”之后》一文,阅后,深感是篇好文章。一是时效性强。文章发表时正值各地政府换届选举,因此,此文对落选的同志来说,教育及时,又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1998年3月24日《羊城体育》一篇《“首尾”之战场外音》引发了一场新闻官司,同时也引起新闻界关于“客观报道”的争论。上海《新闻记者》1998年第6期贾亦凡、顾向东《“羊城疑案”谁与评说》一文提出对“客观报道”的看法;四川《新闻界》1998年第5期发表程天敏教授《也谈“客观报道”兼舆论监督》对此观点提出异议。1999年《新闻记者》开辟“客观报道讨论”专栏。而谈及客观报道,又会牵涉到新闻倾向性的问题。1998年—1999年四川《新闻界》发表数篇文章讨论“新闻倾向性”问题。读过这些文章,感觉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9.
读去年第十二期《新闻战线》《读者论坛》专栏《“发表奖”不该发》一文之后,颇有感慨。就我所知,实行稿件见报(广播)发给奖金,已经是很普遍了。有些单位领导急于“扬名声”,在公开的会议上发“号召”、许重愿,什么中央级报纸发表以稿酬三倍、省级报纸发表以两倍、地市级报纸发表以一倍计奖,并给写稿人提供方便,等等。我曾多次看到那些没有报道价值的稿件,都是一份,或五、六份,或八、九份地往外发,  相似文献   

10.
当今在新闻评论园地里,盛开着一株惹人喜爱的奇葩——微型化的专栏评论,简称专栏小言论。它可以1980年1月2日面世的《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发表的新闻性小言论为代表。就地方报刊而言,目前尤以《新华日报》“细流集”、《四川日报》“巴蜀小议”、天津《今晚报》“今晚谈”等小言论专栏能经常坚持并办得富有特色,“细流集”专栏选题广泛,贴近生活;“巴蜀小议”专栏文画配合,相映成趣;“今晚谈”专栏置于报头之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写作》辟“新闻标题写作”专栏,陆续发表了许多有实例、有见解的好文章,读来很受启发。于是,也想来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一) 《新闻与写作》今年第五期上发表的郭映普同志《擦亮新闻的眼睛》一文,对新闻标题制作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分科诊断,针砭“题”弊,指出病源,开出医方,是一篇很有新意的文章。不过,文章第一段中的举例分析,所举例证有不准确处。文中是这样写的: 有些标题忽视了标题应突出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本质的事实这一要求。1984年5月26日,许多报纸以《邓小平接见港澳六届人大代表》或《邓  相似文献   

12.
在1994年第12期《新闻战线》上,我曾发表《“一字未改”的编辑也应奖》的文章,文中提及一些编辑处理来稿,“为了让部主任、处长、总编看出自己编辑的‘认真’,对人家的好稿叉划叉添、满纸红墨,既是对作品的伤害,也是对编辑职业的一种亵渎。”1996年第l期《中国记者》“编辑杂谈”专栏也发表一文“《从用狗作诱饵说开去》,文中写道:“法沃尔斯基是苏联现代艺术家和写生画家。  相似文献   

13.
我很喜欢看《河北日报》的“经济生活周刊”,尤其喜爱该周刊的《圆桌》专栏。这个专栏发表的文章,我几乎每篇都认真阅读。今年从6月17日开始至7月15日结束。这个专栏连续发表了万城写的《看浙江人如何“抱团”打天下》(以下简称《“抱团”打天下》)5篇系列短文。读后,深受启迪,教益颇深。使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之一的团结协作、互惠互利有了新的更深一  相似文献   

14.
戒绝剽窃     
红旗杂志第16期《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专栏中《“金无足赤”及其它》一文,是谈人才的,看后叫人大失所望。因为文章不仅没有讲出什么新的道理,而且是抄袭的。其中关于唐太宗“用人如器”的一段议论,竟是人民日报1980年1月23日《今日谈》专栏中杨柳榭同志写的《用人与用器》一文的抄录。当然,写文章引用同样的史料无可厚非。不  相似文献   

15.
署名小言论,也称专栏小言论,就是指设在报纸要闻版的短小的群众性言论专栏中发表的新闻性较强的小型言论。一般四五百字,短则二三百字。1978年1月《哈尔滨日报》创办第一个小言论专栏“大家谈”。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家报纸大都设立了这类小言论,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河北日报》的“群言堂”、《四川日报》的“巴蜀小议”等,都发表了大量读者喜闻乐见的小言论。  相似文献   

16.
变味的幽默     
郑直 《今传媒》2003,(2):31
《现代汉语词典》对“幽默”一词的解释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但读了《喜剧世界》2002年第12期“幽默台历”专栏刊登的《王朔VS金庸》一文,给人的印象是既不“有趣”,也不“可笑”,一丝极不舒服的沉重感反而袭上了心头。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7,(12)
《军击一》与《雄牝城》文/张敬轩编者的话自去年本刊及其他一些媒体发表了有关“《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的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也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为对这一问题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认真、深入的探讨,本刊从这一期起,开辟专栏,继...  相似文献   

18.
《泰州市报》于1990年3月开设了《爱我泰州》专栏,辟有“我与泰州”、“革命斗争史话”、“地方史志”、“海陵人物”等。一年来,它突出地方性,注重时效性,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泰州素有“汉唐古都,淮海名区”之美称,是人文荟萃之地。为了让读者了解泰州,我们发表了《泰州古今》一文。一些外地人来泰州,读了这篇文章后说,别看小泰州,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经历了近十年的人民日报“两会走笔”言论专栏,如今依然走俏。今年3月3日至15日召开的第十届第一次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会议期间,人民日报照例开辟了专题式言论专栏“两会走笔”。先后发表了《代表谈“代表”》、《请委员多说》、《老话题与新话题》、《“每于寒尽觉春生”》、《辩证看西部》、《伟大的十年》等十二篇言论,对会议的召开起到了上下和会内外的舆论沟通和信息交流,活跃了议政的舆论氛围。 在“两会”期间开办专题式言论专栏这一举措并非始自今日。早在1991年3月28日至4月12日召开“两会”时,人民日报就开…  相似文献   

20.
书业内外     
“专”聚钱财之“著” “经”常误人之“典” 《文汇读书周报》在“读者眼中的书业怪现象”专栏发表读者凯元一文,指出一茬接一茬的受功利驱使的浮躁的“文化人”,“编著”了和正在“编著”着一批又一批“无错不成书”的“专著”和“经典”,实为当今书业怪象之一。 “文化人”包括:由“指导”某条战线的各级官员组成的“研究室”;由过把瘾就死的痞子文人以“聊天”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