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渗透数学文化;引用数学文化创设情境,展示数学之趣;引用数学文化探究新知,展示数学之美;引用数学文化直观建构,展示数学之奥。  相似文献   

2.
<正>课改,给数学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气象,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个性、实现生命价值的舞台。数学不再是枯燥、抽象与冷漠的象征,课堂不再是只展示冰冷的数字、符号和难记的概念。数学教学应诗化教学过程,展示人的劳动之美、精神之美,让课堂充盈着智慧光彩、美丽色彩,要如语文课般"诗情画意"。教师适时"放手",孩子们的个性在无拘无束之中彰显灵气;教师迎"错"而上,孩子们不因"胡言乱语"而受蔑视;教师巧用教学机智,课堂上孩子们"异想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展示课堂生活应用之"美";设置趣味性教学案例,展示课堂生动趣味之"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展示课堂时代发展之"美";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展示课堂探究实践之"美"。总之,要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趣味无穷,充满活力与生机,从而创建数学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4.
小学诗词教学如何调整,方能提升学生阅读诗词的质量与数量?关于诗词的阅读指导,可由诵读切入,先展示诗词韵律美;再基于感知诗意的方法,让学生看到诗词形象美;然后以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诗词意境美;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诗词群组阅读",让学生畅享诗词之美。引领小小学童开展古诗词阅读,首先应注重诗词审美教学。  相似文献   

5.
农云海 《文教资料》2006,(36):150-151
本文针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修养的问题,阐述了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具有美感的意义及途径,提出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渲染铺陈之美、抑扬顿挫之美、诙谐幽默之美、轻松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6.
从主体间性视域透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真正提高教学实效性。在教学设计上应凸显主体间性;教学目标上应以提升理论运用能力为核心;教学内容上要精,要反映时代性,富有创新性;教学方向上要实现从灌输走向对话;教学艺术上应实现审美化教学,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之美。  相似文献   

7.
数学美可以从多方面的角度去审视,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其实数学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它结构完整、图形对称、布局合理、形式简洁,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所以数学教学则应在师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8.
数学美可以从多方面的角度去审视,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其实数学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它结构完整、图形对称、布局合理、形式简洁,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所以数学教学则应在师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9.
一、理论依据: 1、现状分析: A、诗歌鉴赏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是"非美"的.诗歌乃是最纯粹精微的语言艺术,乃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人性之美的综合展示.诗歌的教化意义、历史意义以及文化意义的实现都必须建立在诗歌的美学本质上,然而当前大多数诗歌鉴赏教学仅仅停留在"读读·讲讲·背背阶段".  相似文献   

10.
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培养并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施教者的一项重大任务。美育具有形象性强,情感色彩浓郁,认知过程潜移默化等特点。教材中美育因素充实,审美式样丰富:其中有的体现意境之美;有的展示情操之美;有的突出哲理之美;这就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丰厚的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11.
冯广军 《成才之路》2014,(29):65-65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更蕴含着美的情感、意境和形式。诗歌教学万不可脱离诗歌的本质之美。"多维朗读,触摸诗人情感之美;品析词句,破译诗歌形式之美;促发想象,玩味诗歌意境之美;拓展资源,开掘诗歌深度之美",从而让诗歌教学行走在"美"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4,(A3):54-55
数学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作者在积累了丰富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美育在数学中的渗透,从多角度向学生展示数学之美,引导学生探索数学之美、体验数学之美,从而达到寓美育于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交响",实指乐团中不同管弦乐器演奏的由不同声音组构的和声。教学语言的"交响",是对课堂中教师语言美、学生语言美,美美与共的隐喻。反思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只讲求教师教学语言的严谨之美、音韵之美,而淡化、疏远、漠视、消融学生的声音。教学不是讲演,如果课堂上唯有教师语言的展示,还能算美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种所谓的"美",是  相似文献   

14.
乾卦是《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为纯阳之卦,其六爻以龙设象,自初及上,从潜龙到亢龙,以其"龙德"之美动态再现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中乾卦"龙德"的潜态之美是"龙德"之美的一部分,是龙在潜态下的自处之美,彰显的是阳刚之美、独善之美、处下之美和勿用之美,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事物发展变化初起阶段的特征,启示人们为人处事应初心不改、审时度势、能屈善忍、无为而为。  相似文献   

15.
美育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物理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还能使他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简明之美在于高度概括,树立审美意识;韵律之美在于启迪智慧,构建知识网络;多样统一之美在于类比,呈现科学方法;应用之美在于真善,指导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新奇之美在于探索创新,激发学习兴趣;形式之美在于直现,展示科学规律;秩序之美在于对立,揭示矛盾世界.  相似文献   

16.
2012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告诉我们,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科学地揭示了自然规律;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其发展历程中人类与自然科学的艺术魅力.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同时,还要探究学科内部的各种美学因素,以便在学科教学中运用审美观点,实施审美教育.物理之美,美不胜收,这主要体现在它的精神之美、自然之美、简洁美之美和对称之美.  相似文献   

17.
有人以书法展示文字之美,有人用诗句展示文字之美,还有人就是用洋洋洒洒的文章来颂文字之美了。我只有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语文课本,面对学生笑脸,开放我的思  相似文献   

18.
李丽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Z1):157-158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美即是蕴藏于它所特有的抽象概念、公式符号、命题模型、结构系统、推理论证、思维方法……”之中的简单、和谐、严谨、奇异的形式。它是数学创造的自由形式,它揭示了规律性,是一种科学的真实美。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它结构的完整、图形的对称、布局的合理、形式的简洁,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元素。而作为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数学本身又蕴含着探求未知世界,追求科学真理的功能。数学教学则应在师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元素得以体现。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获得知识,开发智力,促进德智的协调发展。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呢?一、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的数美、式美、形美、比例之美、和谐的美……无处不在,连美术上的例美、节奏美都是数学上的黄金分割的应用。这些美好的形态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增强观察力,诱发丰富联想,提高思维能力。由美产生的愉悦心理体验,是学生追求真知的支柱和动力。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去发现、体验美,激发美好的情感,产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在教学中应当把数学美的内容通过教学过...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天空中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如何突出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呢?我们努力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营造课堂文化氛围,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美是真与善相统一的形式,美的事物对人们来说是容易接受、向往的。物理美学是科学美学在物理学科上的具体表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意展示物理之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学生领悟了物理知识内的在美,就会在学习和运用物理知识中,主动探索、研究,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和享受物理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