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由于深受19世纪物种起源中进化论思想的影响,哈代的著名作品《无名的裘德》也无疑充斥着达尔文主义的思想。本文通过用达尔文主义的观点,探究《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裘德的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生。作为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具有很深的哲学思考价值。这部小说给我们展现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受压迫人民对于爱情、事业、宗教以及家庭的追求,并且从不同的角度下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种种斗争。作者通过描述主人公裘德悲惨的人生,批判了维多利亚时期的种种社会现象,但是作者通过改良主义的思想来描述裘德悲惨的人生经历,极大地鼓舞了人民。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作品对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无名的裘德》中的主人公裘德满怀事业和爱情理想,苦苦追求,却最终被无情黑暗的社会现实所吞噬,悲惨死去。小说通过对裘德的悲剧命运以及其艰苦的抗争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哈代的进化向善论思想。  相似文献   

3.
《德伯家的苔丝》通过主人公苔丝的悲惨结局批判了当时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的虚伪及传统道德对苔丝的迫害.《无名的裘德》通过主人公裘德的事业与爱情的双重不幸,控诉了维多利亚中后期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的不合理,婚姻制度的不合人性,进而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及道德做了否定.  相似文献   

4.
哈代的长篇小说《无名的裘德》以真实的笔触描述了主人公裘德与淑的人生、爱情悲剧,有力抨击了维多刊亚时代传统的道德观念与窒息人性的婚姻制度,揭露了英国教会的反动作用。许多学者从诸多角度对其作了较为全面的阐释。本文从两个主人公的精神世界的角度切入。探讨裘德与淑各自的心路历程和他们彼此宗教信仰的错位对体现小说悲剧性主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作品以女性为中心主题,通过婚姻和爱情反映出女性的生活和思想意识。镜像是构成张爱玲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镜像从侧面反映出她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爱情意识,从而反映出张爱玲追求男女平等、生活独立、情感自由的爱情意识,批判了传统观念中陈旧的婚姻中的奴性意识。  相似文献   

6.
淑的解读     
淑·布莱赫德是托马斯·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的一位女性形象。淑一直在追求自我人格的完整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传统婚姻的排斥 ,在追求爱情与自由中不断强化自身意愿 ,追求灵与肉的结合。虽然她在追求自由的基础上实现了女性自身的价值 ,但她终究没有彻底成功。淑的形象具有鲜明而深刻的“现代主义痛苦”的印记 ,而作品《无名的裘德》具有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有观点认为哈代的最后一部力作《无名的裘德》展现了对理想的徒劳追寻,文章通过分析穆勒的思想,如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对哈代的影响以及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以证明故事主人公的追寻绝不是徒劳无用的。在作品中,哈代对现实的批判、对未来的洞悉、对现状的反思也是开天辟地,意义非凡。《无名的裘德》中弥漫着自由进步的精神,真正的"光明之城"只有通过代代仁人志士的探索和奉献才能发现,而那光明自由的王国就在每个不惧压迫、勇敢突破的人心中,这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探讨托马斯·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分析了这一现实主义作品中包含的现代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9.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在《无名的裘德》当中,刻画了女主人公苏.布莱德赫德在追求经济独立、思想解放、爱情自由与婚姻平等上作出积极的尝试。然而现实和自身因素纠缠于女性意识复苏的矛盾当中,苏的自我探索最终走向毁灭。小说借女性生存困境的描写,探讨人类未来命运、人生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富乐 《文教资料》2010,(19):28-30
亨利·菲尔丁的《汤姆·琼斯》与曹雪芹的《红楼梦》这两部同时诞生于十八世纪中叶的伟大作品从思想到艺术都有不少因素可以进行比较研究。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自由是两部小说的共同主题,但是两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这正体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父权制价值体系对婚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出现在十六世纪中后期的爱情戏剧,两部作品都表达了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的主题,本文拟从人文思想关照下的角度来比较《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剧中主人公的艰难爱情。  相似文献   

12.
《无名的裘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爱情小说,描述了主人翁裘德与两个女人阿拉贝娜和淑的感情纠葛。通过裘德对两个女人前后不同的态度变化对比,作家哈代试图向读者说明:直白的爱情易让人很快生厌,而恋人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则会使爱更富魅力。从而展示了作家独特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3.
《伤逝》是鲁迅一生唯一写过的一部探讨爱情婚姻的作品。两个自由相爱的年轻人并没有终成眷属,女主人公子君也为此而命丧黄泉。作者试图从男女爱情观的不同以及爱情中女性的独立精神等角度分析这场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无名的裘德》是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作为小说系列的最后一部颇有争议的作品。作为哈代悲剧小说中最深沉、最阴郁的作品,本文对《无名的裘德》中展现的各种导致主人公悲惨命运的神秘力量进行分析,探讨哈代的唯意志观念和宿命观念。  相似文献   

15.
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出发,对《无名的裘德》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进行剖析,认为裘德在镜像阶段所形成的特殊的理想自我预示了他的孤独、迷失及对现存自我的摒弃;他幼年时所遭受原始的缺失注定其爱情是一场徒劳的追寻;三对并存的自我倾向的矛盾性导致了他的分裂与死亡。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赞扬了男女主人公争取个性解放和爱情幸福的人文主义,这两部作品虽出自不同作家之手,文化背景、时代氛围也各不相同,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文章主要从文化背景、审美意趣、人物塑造三个方面,对两部作品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7.
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的悲剧主人公杜十娘,为追求诚挚的爱情、自由幸福的生活,不幸以身殉情。作品展示了主人公的人性美,也揭示出酿造主人公悲剧的原因。主人公悲剧性格具有社会意义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裘德身上的“权力意志”推动他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克服艰难困苦。潜在的“酒神精神”助他挣开束缚身心发展的枷锁,追求自由的婚姻。他的生命短暂却丰盈。他执着的求知精神和追求自由的思想超越了时代50年,必将“永恒轮回”。从尼采的“生命哲学”出发,运用“权力意志”,“酒神精神”以及“永恒轮回”这三个哲学命题来探析裘德的成长轨迹,旨在探讨小说的“成长”主题及其普遍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19.
韩冬玲 《文教资料》2010,(29):34-35
小说《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作品主要写了女主人公海丝特一生为追求自由爱情而抗争的历程。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分析女主人公,从而揭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浪漫主义思想,同时也表明女性生而具有平等、自由和爱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阿宫和黛西的爱情都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但是两位主人公所处的时代和爱情现有所不同.而且让现实生活中被金钱迷失的人从新沉思的这个点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