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万有引力定律(一)数学表达式为:F=G((m_1m_2)r~2).(二)适用条件:适用于两个质点或均匀球体.其中r为两质点或球心间的距离、G为引力常量(1798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出,G=6.67×10~(-11)N·m~2/kg~2).  相似文献   

2.
物理估算题题型很多,大凡运用估算方法得出结果来的都属估算题。同一题型由于估算方法的不同,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但只要估算方法合理,结果一般都能达到数量级正确。例、估算地球的平均密度。方法一、卡文迪许法:卡文迪许在1798年利用其著名的扭秤装置得出了万有引力恒量值G=6.754×10~(-11)牛·米~2·千克~(-2)后,率先用该值及万有引力定律估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为: =5.44×10~3(千克·米~(-3)) 式中R=6.37×10~6米为地球平均半径。其结果与近代测得的地球平均密度值5.52×10~3千克·米~(-3)相对误差不超过1.5%,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估算。  相似文献   

3.
高中物理课本必修2(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中有一幅极易引起误解的插图.在该书的第71页有如下内容:"牛顿得出了万有引力与物体质量及它们之间距离的关系,但却无法算出两个天体间万有引力的大小,因为他不知道引力常量 G 的值.一百多年以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1731-1810)在实验室里通过几个铅球之间万有引力的测量,比较精确地得出了 G的数值."紧接着课本中给出了一幅插图,并配有这样的说  相似文献   

4.
许方杰 《物理教师》2023,(3):66-67+84
本文通过查找原始文献,更正教材中关于卡文迪许扭秤实验的一些不当表述.该实验的目的并不是测量万有引力常数G,卡文迪许本人从没有得到过该常数,原始实验目的是测量地球密度.实验中没有使用光学放大而是使用了游标装置,并没有使用石英丝而是使用了金属丝.最后本文简单阐述地球密度测量的物理学史,向读者展现扭秤整体设计才是该实验的更精妙之处,而不是常说的光学放大和力矩放大.  相似文献   

5.
英国人卡文迪许(1731-1810)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实验科学家之一。他在力学、热学、电学、化学等领域都有划时代的贡献。100多年前,卡文迪许就用自己设计的扭秤做实验———后人称为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推算了地球的平均密度是水的密度的5.481倍(现在的数值是5.517),并确定了万有引力常数,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后人称他是第一个“称量地球的人”。令人敬佩的是,当时无法测量电流的强弱,在电学研究中,卡文迪许把自己的身体当作实验仪器,根据手指、腕关节、肘等的部位对电振的麻木感觉来估计电流的强弱,凭着这种奋不顾身的精…  相似文献   

6.
一、生平简介亨利·卡文迪许 (Henry Cavendish,1731~亨利·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1731~ 1810 )1810 )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 .1731年 10月出生于法国尼斯 ,他的父亲是英国公爵的后裔 .卡文迪许在两岁时失去了母亲 ,这使他形成一种过于孤独和羞怯的性格 .174 2~ 174 8年 ,卡文迪许在伦敦附近的海克纳学校读书 ,174 9年考入剑桥大学彼得豪斯学院求学 ,175 3年他在毕业前几天离开了剑桥大学去巴黎留学 .回伦敦定居后 ,在他父亲的实验室中当助手 ,做了大量的化学、电学实验研究 .176 0年卡文迪许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成员 ,180 3年又成…  相似文献   

7.
20 0 3年上海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综合能力测试第 47题 ,与 2 0 0 3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 (第十三届天原杯 )复赛第 2 6题 ,出自同一史料背景 .本文先介绍化学史料 ,再评价这两道题命题意图和考查的意义 .一、一段化学史料———稀有气体氩的发现1 785年 ,英国的卡文迪许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在氧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中用火花放电 ,使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生成二氧化氮 ,再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发现剩下约占总体积 1 /2 0 0的气体不跟任何气体化合 .通过这个实验 ,卡文迪许预言空气中除氧气和氮气以外 ,可能还有新的未知气体 …  相似文献   

8.
戎凯 《物理教学》2012,(7):62-63
熟悉物理学史的人看到这个标题也许不会感到惊奇,因为卡文迪许的扭秤实验和库仑的扭秤实验太过相似(更不用说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那惊人的相似)。卡文迪许是在1789年完成了测量万有引力常量的扭秤实验,而库仑是在1785年,通过扭秤实验建立了静电学中著名的库仑定律。从时间上看,库仑的实验在先,那能不能说是卡文迪许借鉴了库仑的思想呢?一、历史记载1.库仑发明扭秤的背景1777年法国科学院悬赏,征求改良航海指南针中磁针的方法。库仑认为磁针支架在轴上,必然会带来摩擦,要改良  相似文献   

9.
英国人卡文迪许(1731-1810)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实验科学家之一.他在力学、热学、电学、化学等领域都有划时代的贡献.1789年,卡文迪许就用自己设计的扭秤,推算出了地球密度是水密度的5.481倍(现在的数值为5.517),并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和万有引力常数.后人称他为"第一个称量地球的人".  相似文献   

10.
研究物理学就得进行测量,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某些物理量不能直接测得,必须通过一定的原理或方法对另一些物理量进行测量之后才能间接测得,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测量变换。比如说,卡文迪许测万有引力恒量G,根据G=Fr~2/m_1m_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两个物体的质量m_1和m_2,它们之间的距离r,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吸引力F。可是普通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实在太小了,无法直接测量出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卡文迪许采用了扭秤装置,巧妙地将力  相似文献   

11.
一、设计思路的产生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实验科学家之一.1789年,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成功地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引力常量的测出,不仅用实验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存在,更使得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并由此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后人  相似文献   

12.
陈洪云 《物理教师》2015,36(2):15-16,26
本文通过卡文迪许扭秤制作过程和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过程的剖析,分析了扭秤制作和利用扭秤进行实验过程中的科学方法,希望通过该分析了解科学家发明实验仪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物理科学方法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杜正国 《物理教师》2009,30(7):53-53,55
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必修2(人教版)第7章第3节“万有引力定律”中提到:“一百多年以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1731~1810)在实验室里通过几个铅球之间万有引力的测量,比较准确地得到了G的数值.”同一页中有照片~张。照片的说明是:“图7.3—1以卡文迪许命名的实验室是世界著名的实验室,坐落在英国剑桥大学.  相似文献   

14.
在单摆的实验教学中,有两道思考题对学生来说解答有一定的难度,本人试着进行了一些分析,解答如下:(一)摆角不为零测单摆周期,若不加修正时要求误差小于1000,摆角应小于多少?解:∵不论公式T=2π(l/g)~(1/2)或公式g=4π~2l/T~2(2)均无修正项(这里只取级数的前二项,第三项及后面多项均因高次而忽略)即误差在α和T测得足够准时,只来源于因而要测准应用(3)式即:=(4π~2N~2l)/(TN)(1+1/4SIN~2(Q/2))~2—(3)式中(4π~2N~2l)/(TN)即为(1)(2)式中之G,令其为G测,又令SIN~(Q/2)=X,由(3)式变成G=G测(1+1/4x)~2=G\测1/2XG测+n1/16X~2G测,因而应用(2)式计算的值G测与精确计算即(3)式的所得值G的误差:  相似文献   

15.
1789年,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成功地测量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并由此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后人称他是“第一个称量地球的人”。卡文迪许实验,2002年被美国物理学家评为科学史上“十大最美物理实验”之一。原因是:如此简单的实验,就像一座历史丰碑一样,扫开了人们长久的困惑和含糊,开辟了对自然界崭新的认识。然而,这样一个经典实验,高一物理教材中只简单地介绍了测量原理,却无法让学生亲眼领略,是目前我们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空白。对此,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不断试验中,我们作品的雏形诞生了。1实验装置简介“万有引力演示仪”…  相似文献   

16.
(括号前的数字为期数,括号内的数为页数) ·实验教材教法研究·运用“先做后说”教学原则,改革课堂教学的具体作法和初步效果·············一···~·····~······~··········~··“…刘荣辉l(封二)高一数学“G尤”教改实脸初探······”·······一··,,…柏启宏1(1)“G义”教材实验尝试~····~·~·~··~·············一官宏l(3)对GX教材“循环上升”的作法与体会·一……谭健第2(封二)(高层次)初中几何第一册第三章教材简评···~一衰俊良2(1)高中数学“淡化形式、注…  相似文献   

17.
库仑扭秤与卡文迪许扭秤实验都实现了微小力的测定,并且论证了引力和电力的平方反比规律。本文分别对两位科学家的实验作了较详细的介绍,通过比较使大家对微小力的测定和库仑定律的得来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库仑扭秤与卡文迪许扭秤实验都实现了微小力的测定,并且论证了引力和电力的平方反比规律.本文分别对两位科学家的实验作了较详细的介绍.通过比较使大家对微小力的测定和库仑定律的得来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谢恩东 《物理教师》2007,28(6):24-25
1扭秤装置测引力常数G1798年,即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100多年以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图1如图1所示,卡文迪许扭秤的主要部分是一个轻而坚固的T形架,倒挂在一根金属丝的下端.T形架水平部分的两端各装一个质量为m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有限Abel群G的自同构群A(G)的阶来确定群G的构造,证明了当|A(G)|=2~5pq时,G最多有147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