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岑君颖 《世界发明》1997,(11):28-28
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盲人路易斯·布赖耶。他于1809年出生在法国的一个小镇里。3岁时,有一天他在父亲的店铺里玩耍,当他捡起一个尖工具时不小心跌倒,从此双目失明了。  相似文献   

2.
菊韵香 《知识窗》2010,(8):13-13
马提亚斯已经10岁了,还没有入学读书。两年来.为了让马提亚斯能够走进课堂.他的父亲几乎跑遍了奥格斯堡的每一所学校.可无论他怎么恳求,得到的结果都如出一辙:很抱歉,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他。  相似文献   

3.
<正>1972年3月,王维华出生在安徽舒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位木匠,心灵手巧,尤擅长雕花。他从小受父亲影响,酷爱绘画。穷乡僻壤,得不到名师指教,也不晓得画画还是一门艺术。信手涂抹,倒也自得其乐。读书、放牛、画画、插禾,这样的生活经过数年。有一天,偶然从同乡的一位师范生口中得知画画还能升学  相似文献   

4.
林清玄出生于台湾高雄旗山一个普通农家,父母都是乡下平凡的农夫,他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从小就有很多美好的梦想。有一天,林清玄在地里干活时,对正在劳作的父亲说:“我长大了,要到台北去,还要坐飞机。”父亲一巴掌打在他的身上:“孩子,别幻想了,我保证你一辈子都不可能办到。”  相似文献   

5.
全世界有3000多万盲人,他们行走时通常靠一根手杖东点点、西碰碰来探路。每走一步路只能探测地面上有限几个点,不仅路面情况探不清楚,而且走得也很慢。现有的超声波导盲器通过超声波的发射与接收能探明前方较大的障碍物,但对地面高低不平的分辨率比较差,对坑、沟几乎没有反应,超声波导盲器的价格也比较贵,于是我想发明一种不仅能迅速探明盲人前方路面上每一个点的情况,而且价格低廉的探杖。有一天,我们在电视里看到了雷达,头脑里突然有一个念头:是否可以像雷达那样以扫描方式快速而连续地探测地面情况?“双向对称扫描式探杖…  相似文献   

6.
熊铭贵 《知识窗》2006,(8):58-58
[案例]张某是某中学高一学生,2005年9月进入该中学读书。以当时他的中考成绩,他并不能上此中学,但他的父亲很希望他能进此中学读书,并主动提出愿意赞助2万元给学校,帮助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校方正苦于资金不足,决定接受这笔赞助,以改善办学条件,并安排张某在该校高一年级就读。然而张某入校后经常旷课迟到、打架斗殴。  相似文献   

7.
李晓 《知识窗》2006,(9):15-15
父亲今年68岁,母亲今年60岁,长母亲8岁的父亲便常常担心有一天比母亲先走,这种奇怪的念头悄悄地折磨着父亲。所以,每当我看见父亲和母亲散步时,总看见父亲紧紧抓住母亲的手不松开。父亲是不是担心有一天会突然松开了母亲的手,留下母亲一个人孤独地面对家门前那座沉默的桥呢?  相似文献   

8.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207-210
英国一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Rutherford,Lord,1871—1937)(邮票R18a)的祖父是于1842年移居到新西兰的苏格兰人。卢瑟福的父亲是轮箍匠兼农夫,一共有12个孩子,卢瑟福排行第2,他幼年时种过地。卢瑟福在求学时期就已经显露出非凡的才能,在十几岁时获得了到新西兰大学读书的奖学金。他在新西兰大学毕业的时候名列第4(不知前3名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他在大学读书时对物理发生了兴趣,并且研制出来一个磁性无线电检波器。然而,  相似文献   

9.
蒋炜 《科教文汇》2013,(4):F0003-F0003
1972年3月,王维华出生在安徽舒城…个农民家庭。父亲是位木匠,心灵手巧,尤擅长雕花。他从小受父亲影响,酷爱绘画。穷乡僻壤,得不到名师指教,也不晓得画画还是一门艺术。信手涂抹,倒也自得其乐。读书、放牛、画画、插禾,这样的生活经过数年。有一天,偶然从问乡的一位师范生口中得知画画还能升学考试挣工资,全家人非常高兴。从小学五年级暑假开始正式临摹画,在无人指导的境况下学了三年。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09,(4)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  相似文献   

11.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221-222
英国工程师瓦特(Watt,James,1736-1819)(邮票Wga)生于英国苏格兰的格里诺克,小时侯体弱多病,不能去学校上学,由他母亲教他读书写字。他患慢性的周期性头痛病,被认为是一个智力迟钝的儿童。瓦特在十几岁时,母亲去世了。父亲原先是一个富裕的商人,以后每况愈下,经受艰难的时光。瓦特来到英格兰,最终到达了伦敦。在伦敦他经历了一年的艰苦学徒生涯,学会了使用工具和制造器械的手艺。  相似文献   

12.
有限忠诚     
王爱军 《知识窗》2010,(7):51-51
曾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跟着父亲到田里干活,锄草时不小心把一棵瓜秧给铲断了。他的父亲曾皙脾气非常暴躁,看到后大怒,拿起一根大棒就朝曾子劈头盖脸打去。曾子经常听孔子讲孝,看到父亲生气要打他,心想假如逃跑的话.父亲打不到会更生气,那怎么能说是孝呢.就等在那里,一动不动。  相似文献   

13.
正盲文是开启盲人光明之门的钥匙,有了它,我们可爱的盲人朋友可以博览群书,更好地读世界。盲文又称点字,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的发明不得不归功于布莱尔。"妈妈,我为什么看不见你啊?我要眼睛……"寒冷的冬日,在法国库普雷城城郊一个鞋匠的家里,一个小男孩绝望地哭喊着。这个小男孩就是布莱尔。他3岁时在一次玩耍中不小心刺瞎了自己的左眼,两年后,另一只眼睛也发炎了。因为无钱医治,这只眼睛也变瞎了,他变成了一个盲人。布莱尔不愿意接受自己是  相似文献   

14.
盲人也能“看”世界,不过他们用的不是眼睛,而是舌头,据美国《人物》杂志报道,有一位15岁的盲童,他的嘴里能不停地发出“滴答”声,利用声波来与周围的物体和人进行交流。据“美国盲人基金会”统计,具有回声定位能力的盲人全世界也没有几个。科学家也正试图揭开盲人回声定位之谜.  相似文献   

15.
盲人也能“看”世界,不过他们用的不是眼睛,而是舌头,据美国《人物》杂志报道,有一位15岁的盲童,他的嘴里能不停地发出“滴答”声.利用声波来与周围的物体和人进行交流。据“美国盲人基金会”统计,具有回声定位能力的盲人全世界也没有几个。科学家也正试图揭开盲人回声定位之谜。  相似文献   

16.
正有一个人家院里有一棵很大的苹果树。到了秋天,将这些果实采摘下来卖掉,恰好够一家人一年的生活费用。父亲去世后,儿子继续靠这棵树生活,但所得也仅够温饱,儿子渐渐地不满足了,想要去大城市闯荡。可是他又犹豫不决,因为毕竟这棵树能保证他过着有吃有穿的生活。他每天都被两难的选择折磨着,终日痛苦不堪。终于有一天,他拿起一把斧头,把那棵苹果树砍倒,只身来到一座大城市寻找出  相似文献   

17.
4月23日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每到这一天,当地的妇女就会将一本书赠送给丈夫或男朋友,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阅读已经伴随人类走过几千年,我们每个人都在阅读自身及周边的世界。阅读,几乎如呼吸一般,已成为人类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8.
那是一个很小的山村,只有几十户人家。小山村里没有学校,十几个孩子每天都结伴,步行十几里山路,到山外一座小学读书。  相似文献   

19.
对于发明者来说 ,心态是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驾驭生命 ,要么生命驾驭你 ,你的心态决定了谁是坐骑 ,谁是骑士。积极的心态使你充满力量 ,去获得发明的成功 ,攀登到人生的顶峰。而消极的心态却让你在人生的整个航程中处于“晕船”的状态 ,对将来总感到失望。人们都听说过供盲人断文识字的“布莱叶摸读法”,但是了解发明家路易·布莱叶的人可能不很多。他的故事向我们具体生动地诠释了心态在发明创新的过程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布莱叶出生在法国的一个小镇 ,父亲开了一个皮革制品店。7岁那年 ,小布莱叶在父亲店里玩耍时拾起一把尖形的小工具…  相似文献   

20.
《今日科苑》2008,(9):45-46
罗纳德·罗斯(Ronald Ross)1857年出生于印度乌塔朗查尔州(Uttaranchal)的阿尔莫拉(Almora)。他的父亲曾经当过兵,最后成了印度军队里的一名将军。他8岁时离开印度到英国的南安普敦,进入一所寄宿学校。在学校里,他像是一个爱幻想的孩子,主要兴趣在写诗、绘画和作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