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唐宋八大家之中,欧阳修的公文作品最多,对我国公文发展的贡献最大。但长期以来对欧阳修公文作品的研究极为薄弱,对其公文思想的发掘更是远远不够。欧阳修公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农商、文化教育、军事外交等思想内容,体现了欧阳修对当时一系列重大政治社会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凸显了公文的社会功用与思想价值,对后世公文写作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若冰 《文教资料》2013,(35):66-67
东汉末年,公文写作形成浮华之风.曹操留下了150余篇公文,一改汉末不务实际的公文文风,语言简练,直说其事,对后世公文写作影响深远.本文将浅谈曹操对公文文风的改革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公文写作可以在遵循其自身客观写作规律的基础上,赋予它更多的文采和更强的可读性,以发挥它更高的实用效应.要写出一篇文理通顺、语句流畅的公文,一定要下功夫锤炼语言.公文写作的语言锤炼可以从灵活运用成语、恰当使用古语词及巧妙运用介词短语和联合短语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秘书工作中大量的写作是公文写作,公文写作的特点反映了秘书工作的特殊规律,也反映了秘书思维活动的特点.探索秘书写作思维特点,对提高秘书的写作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舒雅 《文教资料》2008,(34):42-43
公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逐渐具备了自己的特点,与文学有了较多的差异.而文学与公文又都离不开叙事.通过公文与文学叙事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叙事语言文字等方面的比较可以归纳出公文的特点以及写作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从而指导公文写作实践.  相似文献   

6.
1986年版《欧阳修全集》中的作品多数都是公文,占作品总数比例最高。公文写作成了欧阳修文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欧阳修继承性地发展了韩愈的"文以载道"的公文思想,提出"文以明道""文道并俱"的公文主张,提倡平易自然,流畅自如的公文文风。  相似文献   

7.
公文是处理各种公务的重要工具,其政治性、法定性、实用性的特点,又严格地规范着公文写作。在日常的行文中,公文写作常见的问题是:对公文写作的本质属性缺乏了解;文种的选择不恰当;主题词的标注不准确等。它严重影响了公文的质量,阻碍了公文在实施国家行政管理中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8.
公文写作中,正确选择文种是写作者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是写好公文的重要前提。不恰当地使用公文文种,会影响到公文质量和机关的正常工作。本文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公文选择的五个依据,即"发文权限、发文目的、行文关系、发文范围、适用范围",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公文文种的选择方法,以期提高公文写作水平,促进写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姜永飞 《文教资料》2013,(35):71-72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诸葛亮的《出师表》可以说古代公文中文采运用比较突出的,在实现了语言传情达意的基本功能基础上,对语言的运用也颇为讲究.而现代的许多公文却单单为了追求效率,语言逐渐僵化,没有可读性,无法引起受众的兴趣,因此公文的社会功能也会大大弱化.本课题的研究包括以下几部分:介绍当代公文文采不足的现状并探索其原因、说明文采在公文写作中的重要意义、找出现代公文增加文采已作出的努力并针对现代公文写作现状对如何增加文采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公文写作能力是大学生的必备技能.公文写作进阶式教学应该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课程目标,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公文写作思维,帮助学生将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公文写作进阶式教学就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进阶式架构,即依写作难易程度重构教学内容体例,视具体文书需要融合写作理论要素,将申论内容引入公文写作教学;对写作实训进行进阶式展开,即借助梯度实训强化公文写作能力,借助申论真题强化公文思维能力;对过程性考核评价和多元化考核评价进行进阶式设计,进而实现公文写作能力的渐次提升.  相似文献   

11.
关于欧阳修对“西昆体”的态度问题,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欧阳修对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早期的西昆体是持肯定态度的,其原因有欧阳修本身就是喜好文华之人,他早期出自钱惟演幕府,深受西昆创作风格的影响。尤其重要的是,欧阳修在反对白体与晚唐体创作风格上与西昆作家有高度的一致性。欧阳修赞同西昆创作风格在中国文学发展史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为《曾巩及其主要亲属行实考略》系列论之一篇,主要对曾巩之祖父曾致尧的生平行实进行了探考。过去对曾致尧的行实研究,通常只注意到《宋史》和欧阳修,而忽略了王安石所作《墓志铭》,本将欧,王所述史料进行了比较,从王安石《墓志铭》钩沉出若干有关曾致尧的史料,并考订了曾致尧的仕历,葬地,改葬时间及原因。  相似文献   

13.
“唐宋八大家”做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唐代韩愈、宋代欧阳修又是其中的领袖人物,“韩欧”成为唐宋散文、正统散文、文以载道、古代成熟散文的标志.“韩欧”地位相提并论,早见于宋代韩琦《祭欧阳文忠公文》,之后历代继承不衰,影响深远.“韩欧”在古学、古文中已成为一专有名词,代表着“六经”古道、正统粹正、复古变革、道德文章、成熟古文.  相似文献   

14.
原语文教材有一篇课文叫《杨修之死》,新版语文教材已将其删除,笔者认为这种删除是必要的。因为大多执教者往往错误地要求学生从杨修“恃才放旷”导致杀身之祸中汲取教训,以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其实,杨修之所以惨遭不测,并不是由于其性格缺陷,而是封建社会官廷内部倾轧斗争的结果。我们必须从培育“四有”新人的战略高度出发,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其形成真正“健全的人格”。《杨修之死》所反映的观点与当前的教育思想格格不入,将其从语文课本中删去实属必然。  相似文献   

15.
何休认为异先于事而灾后于事,异是警示而灾是惩罚。何休是以天人感应说为理论基础,以阴阳说为理论武器来解说灾异的,认为灾异是阴阳失衡或错位的结果。何休常借助对灾异的解说表现出对一统王权、君权的拥护,对僭王、弑君、强臣专权等行为多加谴责。何休的灾异说表现出浓郁的民本思想:一是对民生的关注,另一是对民声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欧苏"之称,自宋至今,经历代文论家推崇,已成为散文理论史上的专用名词。南北宋之际吕本中《童蒙诗训》之《文字体式》最早正式将"欧苏"并提。"欧苏"文代表成熟柔美的宋文,是平易自然的古文典范。"欧苏"又"和而不同",历代论者大体上有欧高苏低、苏高欧低、"欧苏"各具特色和否定"欧苏"四类意见。欧文纯正,苏文性灵,他们以其胸怀和才性,共铸宋文双璧,显示"不同"魅力,凝成"和"之力量,有力延续古文之气脉。  相似文献   

17.
历来后世学者对欧阳修晚年作品《秋声赋》的意旨持因政治生涯苦闷而悲秋或与人无争、养生保命的消极思想。笔者从欧阳修的人生经历及创作《秋声赋》的背景中探求新的解读视角,从而还原一个"夷险一心"、追求不朽的欧阳修。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辞赋初步呈现出宋代辞赋的独特艺术风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欧阳修的辞赋善于表现其人生悲哀、兴趣爱好、仕宦感悟,有较强的抒情性。他的辞赋无论在情味上、语言上,还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更多的文学价值。因此,历代辞赋名篇或多或少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严修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1894~1897年他在视学贵州期间,创设官书局,引进西方先进的民主思想和科学技术;改革学制,培养近代新式人才;改革科举,选拔人才,推动了贵州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轨,为贵州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