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的一个新变化,就是开始注重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如全国文综卷I第12题(“谥号”题),它给了只关注课本知识而忽视课外常识的考生一个“下马威”。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则涉及到4题,即全国文综卷Ⅰ、卷Ⅱ的第12题(“阴阳”题)、宁夏文综卷第24题(“生肖”题)、海南卷第1题(“干支”题)。由2007年的1题增加到2008年的4题,这类试题涉及的绝大部分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它给人们的启迪是:重视课外常识,重视文化常识题,注意中华文化中传统性常识的学习与把握。  相似文献   

2.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历史试题特色鲜明,其中第34、41题运用历史地图创设问题情境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可以说这是该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3.
2012年高考安徽文综卷第37题第二问以SOLO分类评价法为评分细则依据.是2012年安徽文综卷历史试题的一大“靓点”(林桂平:《SOLO分类评价法与2012年安徽文综卷第37题》,《中学历史教学12012年第12期,第47—49页)。2013年高考安徽文科综合卷第36题(以下简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题”)第二问“二度”以SOLO分类评价法作为理论依据制定评分细则,再度引起关注。这类试题的神奇魅力在哪里?笔者拟以本题为例略陈一二。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兰溪市第三中学戴胜旗老师通过对2006年多份全国高考文综卷中历史试题的分析,认为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文性,即加强文化史考查、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如全国文综卷Ⅰ的第37题中华文明题、全国文综(北京)卷第37题“18世纪以来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题、全国文综(天津)卷第37题“书籍翻译与中西文化交流题”等。作为高考命题的这一变化无疑是对中学历史教学的一种正确的导向,既利于改变文化史在高考和历史教学中的边缘地位,适应加强文化建设和科教兴国的时代要求,也利于发挥历史在教育中起到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作用。人文性使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虽然在纸笔为主要形式的高考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难以考查,但却可以通过考试进行引导。通过答题进行体验。  相似文献   

5.
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历史试题在处理命题与时事热点焦点问题的关系时,部分试题以打“擦边球”的方式为主,但许多试题在现实中都能找到热点缩影。如全国卷1第21题用“经济危机”关注当前美国的次贷危机,第23题用“朝鲜半岛问题”关注当前的朝核问题,第39题的“土尔扈特回归祖国”与祖国统一的热点衔接等。  相似文献   

6.
近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出现了对文史常识的考查,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素养。如2007年全国文综Ⅰ卷帝王谥号题;2008年全国Ⅰ、Ⅱ卷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题;2008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基本能力测试对“中国”别称的考查:2008年宁夏高考历史试题对十二生肖的考查;2008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B组对端午节习俗的考查: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13题是一道推论题,查看近几年高考试题,全国卷和地方卷采用这种方式命题的很多,如2014年北京文综卷第32题,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第15题,2013年北京文综卷第30题,2012年北京文综卷第33题,2012年福建文综卷第30题等。虽然这种方式存在一些不足,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15题就引起一些争议,袁世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文综卷历史试题在考查学生的人文知识和文化艺术素养方面,可谓煞费苦心。从2001年到2004年的五年中,每年至少有文化史类题目,且命题方式各有千秋。例如2001年第25题考查圆明园的艺术风格;2002年第19题考查《茶馆》与《等待戈多》的比较;2003年文综卷第28题考查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科技成就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后 ,图像型试题频频出现在高考历史试卷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上。如 2 0 0 2年“文综”全国卷第 38题配置了《清明上河图》 ,2 0 0 3年“文综”全国卷第 37题采用了魏晋墓砖壁画 4幅。在这方面 ,上海卷历史试题的步子迈得更大。以 2 0 0 3年上海历史卷为例 ,第 3题有图像 1幅、第 14题有图像 2幅、第 2 8题有图像 3幅、第 30题有历史人物头像 3幅 ,而第 36题 (以世界眼光看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题 )则配置了 6组 9幅图像。此卷图像之丰富 ,着实令人吃惊。笔者认为 ,图像型试题不仅丰富了试题的表现形式 ,使卷面生动活泼清新 ,而…  相似文献   

10.
综观2008年全国文综卷I历史试题,笔者用“艰难的‘变脸’”来形容,也可以说是自己对这份试卷的认识和理解。 就题目所渗透的史学观点来看,全国文综卷I的历史选择题部分,大多是以近代化史观为主题命制的。政治近代化方面:第16题考查陕甘宁边区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经度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为了方便人们使用时间,国际上将全球按统一标准划分了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有关地方时和区时等的时间计算题在高考中几乎年年都有,2004年高考中,就有许多有关时间计算的题目:文综全国Ⅰ卷第11题,文综全国Ⅱ卷第10题,文综全国Ⅲ卷第11题,文综全国Ⅳ卷第4、5题,文综北京卷第10题,文综天津卷第10题,文综江苏卷第42、43题,广东单科卷第10、11题。因此,有关计算时间的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新课程全国文综卷第40题,从题目的整体构思、材料的选取、问题的设计等方面,突破了传统历史试题对考生的高级思维能力考查不足的瓶颈,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优秀试题。第3问评分参考的设定,更是画龙点睛之笔。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评分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自2011年起,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开始设置开放性题目(第41题),并在试题材料选取、问题设计、评分参考等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使试题考查功能更为明确、具体,开放程度逐渐提高,综合能力的考查更为突出,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相似文献   

14.
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40题第(5)(6)小题的材料和试题如下:材料一材料二1153年,金迁都燕京。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曾有激烈争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再现推断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笔者以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第15题、全国文综卷Ⅲ第13题为例(原题略,以下分别简称例1、例2),说明推断题的特点与解题方法。一、试题特点从例题可以看出,推断题材料多为经济数据图,有时也以文字或图表形式呈现,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设问方式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Ⅱ历史试题(以下简称今年试题)在克服2007年试题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注意创设情境,体现学科价值,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一、创设全新情境,体现课改理念今年试题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就是大量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国卷Ⅰ选择题12题中,有11题是材料型选择题,全卷材  相似文献   

17.
一、分析试置感悟发展 源于2010年的“历史前提”,成于2011年的“欧洲崛起”,结于2012年的“冲击一反应”,可以说新课程全国文综卷第41题以其多元的视角、宽广的视野、开放的形式,给高考历史试题增添了一抹靓丽。一线教师关注第41题,研究第41题,也对第41题寄予了很多期待。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高考历史试题也在调整考查的方向。从一定意义上说,精选相关素材,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对学生历史学科专业基本能力的考查,体现命题者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效果的检验与引导,是高考历史试题调整考查方向的表现之一。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史料研习题,如2007年北京卷第15题,2009年海南卷第35题,2010年陕西文综卷第35题,就是对学生历史学科专业基本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山东文综卷历史试题较好地践行了新课程理念,第27题可谓独具匠心。1.形式新。山东历史试题按照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延续新材料、新情境的命题设计思路的同时,又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使试题形式呈现出既朴实又新颖的特点。2010年第27题,借鉴了北京、上海的试题设计,在每段材料之前列出主题词,从而突出主题性原则;又通过提示关键词,要求撰写小论文。  相似文献   

20.
张伟钢 《考试周刊》2010,(52):11-12
近年高考历史试题越来越多地渗透当前流行的文明史范式、全球史范式、现代化(近代化)史范式、社会生活史范式等新史学研究理念,如:2009年福建文综卷第20题("雪莱评论希腊文明")、2009年浙江文综卷第23题("历史文献电子化"题)等考查学生运用文明史范式来看待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问题,2009年广东文科基础卷第22题("马克思评论鸦片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