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系近代消息传统的结构方式,亦称为倒三角结构。此种结构方式将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摆在消息的最前面,然后按重要性递减的原则,把次要的材料放在后面。美国内华达大学教授威廉·梅茨在其专著《怎样写新闻——从导语到结尾》中,用形象化的语言对倒金字塔结构作了翔实的论述:“如果你用图解法来表示传统的新闻写法,它看起来就象一个倒金字塔,顶部硕大(最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一、硬新闻结构: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是新闻报道、特别是硬性新闻最常见的结构,据美国学者统计,用倒金字塔结构写成的新闻约占美国新闻总量的80%。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就是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前面,较重要的放在第二段,最不重要的放在最后一段,就像一个倒立的金字塔,文章内容的重要程度随着文章的发展而逐步递减。  相似文献   

3.
新闻写作是新闻报道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说新闻采访解决的是新闻的“原料”问题,那么,新闻写作解决的就是加工、制作的工艺问题。传统新闻写作有“倒金字塔”的结构模式,即重要材料放在前面,次要材料放在后面,以便于读的阅读。事实上,哪怕这样也依然有一部分信息是属于冗余信息,传播方仍然需要拿出相应的篇幅或资源(版面大小,节目长度)来提供这些信息。  相似文献   

4.
古杰 《大观周刊》2011,(18):122-122
作者针对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并对构筑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特色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闻导刊》2004,(5):23-23
导致新闻体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传播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报的发明并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使用,促成了新闻本的倒金字塔结构,但其形态还比较粗糙;广播的产生,完善了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本篇幅更短小精悍、导语更精练突出,并促进了新闻独有的简洁、准确、通俗的语言风格,出现了对话式报道、现场报道、专访等报道品种;电视的出现,其多维性促使专访、对话式报道以及报纸图片新闻的更加成熟和繁荣,其逼真的现场感,促成字中的现场新闻、视觉新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这种形式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按新闻事件内容和重要性的不同来安排段落。最重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部分放在第一段,即导语中,次重要者放在稍后的段落里,最次要者放在最后。第二,在导语中,又要把最精彩、最重要、最吸引人的部分放在最前面。第三,标题要把全篇的精华提炼出来。 二、按读者情绪变化规律安排结构。 ①“积累兴趣”结构。特点是一段比一段具体,事件的结果到最后一段才显示出来。这种同倒金字塔结构正好相反,有人称之为“反倒金字塔”结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进步,广播电视行业的飞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由于当今的网络传播媒介异常发达,给广大的人民群众造成眼花缭乱之感。大多数的受众都是先浏览新闻导语,然后决定是否观看此条新闻。所以,新闻导语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针对于目前的这样一种状况,我们来进行研究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的写作特点就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本文旨在结合笔者从事多年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经验,简要谈一下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的特点,进而提出突出我国电视新闻导语的特色的方法,以便于更好的促进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件的报道,时效是决定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环节。新闻结构范式,既是记者赢得新闻时效的写作策略规约,又是读者浏览解读新闻主旨的认知图式。本文基于英语新闻报道的真实话语语料,从文体和传播的视角,探讨了英语新闻话语的叙事视角与意识形态的表现关系、消息来源引述范式、新闻标题的复合变体、导语的结构范式和倒金字塔语篇叙事结构等方面的文体特点,从而揭示新闻传播的话语信息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新闻写作开始采用导语和倒金字塔式结构。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从此,新闻形成了自己的文体特点。但是,这种格式也相应产生了一个问题:由于标题要标出新闻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事实,而对导语的要求恰恰也是如此,这样写出的新闻,其标题和导语往往有一部分是重复的。这种情况,在倒金字塔结构和导语的初创期尤为普遍。即使今天见诸报端的大量新闻,也存在这个问题。新闻的特点是新、短、快,一字值千金,倒金字塔结构固然可以突出这一特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写作中,特别是在倒金字塔结构中,导语是最重要的部分。新闻界公认“导语是记展示杰作的橱窗,读和编辑以及新闻学教师都会自然地设想,如果记未能在导语中表现出水平,那么他就是没有水平。”所以导语写作理所当然最受重视,耗费的心血也最多。但是,新闻结尾对于受众接受心理的影响并不亚于导语。美联社记马利根对此深有体会:“一篇报道既要有好的导语,也要有一个有力的结尾。事实上,我常常在最后一段下的工夫比在第一段下的工夫大,因为我希望那真正动人的最后一行话将使编辑高抬贵手,不致砍杀我努力的整个成果……一条使人激动的引语、一件概括性的趣闻、一段将最后一次打动读的情感,即引起读悲伤或大笑的有趣材料,可以使一篇报道生辉。这样,这篇报道看起来就是一个统一体、一个完全的整体。”  相似文献   

11.
提出导语新闻、无导语新闻,并非标新立异。先说导语新闻。19世纪70年代就在中国出现。19世纪中叶的美国,由于战争的推动以及生产技术和传播手段的进步,一些新闻工作者写新闻时把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面,于是出现了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这一新闻结构的出现,也帮了中国新闻界的忙。因为当时电报技术传入中国,被运用到新闻传播方面。可惜的是,这时的电报技术不大过关,发电讯稿时突然中断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报业编辑干脆卡去尾巴,只留导语。这可能就成了中国最早的导语新闻。  相似文献   

12.
结尾,不是被遗忘的角落——西方特写的结尾写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都知道写新闻时一定要重视标题和导语,让新闻从开头就吸引读者的眼球,将他引入我们叙述的新闻故事中.我们也知道新闻报道一般采用的倒金字塔经典结构,将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放在前面.很少有新闻写作教材将"结尾"写作列为独立阐述的部分,新闻的"结尾"正在沦为"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3.
提出导语新闻、无导语新闻,并非标新立异。先说导语新闻。19世纪70年代就在中国出现。19世纪中叶的美国,由于战争的推动以及生产技术和传播手段的进步,一些新闻工作者写新闻时把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面,于是出现了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这一新闻结构的出现,也帮了中国新闻界的忙。因为当时电报技术传入中国,被运用到新闻传播方面。可惜的是,这时的电报技术不大过关,发电讯稿时突然中断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报业编辑干脆卡去尾巴,只留导语。这可能就成  相似文献   

14.
一、倒金字塔消息结构的特点 倒金字塔消息结构是以最重要的事实开头,把最新鲜、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摆在最前面,依次递减,以最不重要的事实结尾。它是按重要性递减的方式来安排报道内容层次和各项事实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方式。采用这一结构.就要把最重要、最精彩或最有吸引力的事实放在文章的开头。  相似文献   

15.
一条好的新闻,要想达到读者认司的地步,导语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常识告诉我们,导语要求凝炼、醒目、明快、生动。综观许多优秀的新闻报道,其精妙的导语常常令人拍案叫绝,很值得我们借鉴。先声夺人画龙点晴直接性导语是最常用的导语写法,一般都是开门见山,把新语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集中概括,简明扼要地写在新闻的开头。从新闻结构上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倒金字塔结构。但是,有功底的新闻导语不但注意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而且注重事实的提炼,对新闻事实加以鉴别比较,筛选出读者最为关注的事实部分放在头一句,达到“先声夺人、画龙点睛”的宣传效果。请看以下两条导语的写法。  相似文献   

16.
写新闻首先要写好导语,因为导语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记者、编辑和通讯员需要格外下苦功才能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众所周知,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写作时往往不是按照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来写,而是把事情的高潮、最有吸引力之点放在最前面(这就是导语),使新闻的主题通过导语最先突出地表达出来。这就如同演员出场一样,穿戴打扮、表情身段、一个亮相,能否把观众吸引住,并引来一片喝彩声,这可是相当不易的,写好新闻导语也如是。什么是新闻导语?古人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是晋朝学问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的话…  相似文献   

17.
(1)新闻的基本形式西方新闻的基本形式是“倒金字塔”结构,即根据所报道事实的重要程度依次排列,最重要的事实位于新闻稿之首。这种形式不仅适合读者的阅读习惯,而且便于编辑稿件,制作标题。发稿时,一旦传递工具(如电话、传真机)发生故障,最重要的新闻仍可传回编辑部。在“倒金字塔”新闻中,导语是最重要的。导语完成之后,报道的其余部分便可以顺序成章了。按传统的观点,一篇新闻的导语还应该包括五个“w”,  相似文献   

18.
张威 《新闻记者》2003,(7):20-22
硬、软导语之争 西方新闻学中的硬新闻(hardnews)是一种强调时间性和重大性的动态消息。 在文体上,硬新闻的典型标志是倒金字塔方式,一般采用概括式导语,又称硬导语,它要求开门见山,一语中的。然而,这种写作方式自上个世纪初起便面临着激烈的挑战。一些记者认  相似文献   

19.
谢薏 《新闻传播》2009,(7):21-21
广播是以声音传播新闻,听到、听清、听懂都源于声音的传播,这就是广播的特性,因此记者采写稿件时应注意广播稿是“为听而写”。根据多年从事广播与电视记者工作的经历,笔者体会到广播新闻的写作除了必须符合新闻写作的简洁、明快、生动等一般要求外.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广播新闻写作的独特要求。一、导语部分要有吸引听众的魅力导语是新闻中最重要的部分,对广播新闻尤其重要。端午节龙舟赛是龙岩市的传统习惯,每年广播电视都要进行报道。我们知道电视观众能一下子从画面上看到龙舟在你追我赶的场面,  相似文献   

20.
消息的结尾,历来容易被忽视。记者(通讯员)写稿,习惯于“倒金字塔式”的消息结构,即将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摆在最前面,然后安排重要的、次重要的, 到最后就剩下可有可无的东西了;编辑编稿,则可以从后往前删,删到哪里算哪里。现在报纸上不少消息,根本没有结尾,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正因为如此,介绍新闻写作技巧的文章不可谓不多,但探讨消息结尾的文章却较为少见。因此,笔者在平日浏览新闻报道,常常有这样的感觉:看到新闻导语时感觉较好,读到结尾时会突然地感到生硬、乏力或尴尬。而在阅读欣赏那些烩炙人口的新闻名篇及“中国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