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 為什麽批判胡適的資产階级唯心主義哲學思想? (1) 思想鬥爭的意義: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開頭第一句話就是‘迄今存在過的一切社會底历史,都是階级鬥爭的历史’。階級社會由於各個階級利益的各个相同,而表現為相互的對立和鬥爭。被剝削被压迫的階级,總是希望改變被剝削被壓迫的地位,隨着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前進;而剝削者壓迫者的階級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剝削及压迫的地位,而阻碍社會發展的客观規律。這就形成了社会的階級鬥爭。階级鬥爭表  相似文献   

2.
一八六一年改革前的農村公社 農村公社(或地區公社)出現在階級社會形成的過程中,而保留於階级社會內部,直到商品生產有力地發展足以使它毁滅为止。也就是说它是在私有制關係戰勝集體所有制而發生土地私有這一生產基本條件下出现的。这即表示氏族社會的終結。同時也就表示構成階級社會的一部分農業公社的開始。到這時農村公社的特徵首先是社會組織的血緣关系被切斷,其集團包括了非本氏族的人員。而社会集團的血緣結合這時則變成為地域結合了。其次即是耕地的公共所有逐漸過渡到土地私有。随着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经濟結構的改變,農村公社內容及其职能也隨之有所不同。在階级社會產生以前,土地、生產工具以及產品的分配都是通過公社來實現的。隨着生產不斷的向前  相似文献   

3.
一甚麽是資本主義總危機 資本主義總危機的理論,是由列寧制定的。列寧針對着帝國主義與资本主張總危機時期的历史特點,依據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學說,創造性地制定了关於资本主義總危機的理論,這一理論又由斯大林加以豐富和發展。 遠在十九世紀資本主義向上發展的時期,馬克思和恩格斯就發現和分析了资本主義發生、發展和衰亡的規律,他們指出,在资本主義社會中,生產具有社會的性質,但生產资料却為私人資本主義所佔有。因此,隨着资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这一基本矛盾必然會日益尖銳起來。這种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集中表现在無產階級和资產階級之間階級鬥爭的日益尖銳化上面,而階級鬥爭的結果,必然會在资本主義國家內引起無產階级革命,以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和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取得社會主義的勝利。在十九世紀的最後卅年,资本主義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资本主義的自  相似文献   

4.
一 勞動是社會存在的必要條件,蘇聯、人民民主國家中勞動的新的特徽人類社會的發展史,是直接建立在勞動發展的基礎上的。勞動是人類生存和社會存在的必要條件。因此,對年青一代進行勞動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人認為,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使人類和自然界更趨完善。人類創造了工具,並利用工具來改變自然界,同時也改變着生存條件和人類自己。因此,恩格斯指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勞動創造了人類。 勞動的過程,首先表現在製造勞動工具這一點上。勞動過程包括着些什么要素呢?第一,勞動是有目的性的活動;第二,勞動是有對象的;第三,在勞動過程中使用着勞動工具;第四,勞動是有成果的。当我們進行勞動教育的時候,自然就必須注意勞動過程的四個要素,同時,更要注意這四個要素是統一而不可分割的。勞動教育有兩個主要目的:第一,培養學生善於把知識、技能和熟練技巧運用到實践中去;第二,通過勞動教育,培養和形成學生的共產主義道德。自從出現了剩餘勞動和少數人把剩餘勞動攫為已有的情况,人類社會中也就開始了人剝削人的现象。從這時起,人類的勞動也就被分成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於是勞動的正常性質就遭受了破壞,人類個性在勞動中的正常發展也遭  相似文献   

5.
蘇維埃政權和人民民主為形式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國際性經驗,歐亞各國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事實,都充分地證明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時期中階級鬥爭更加尖銳這一原理是正確的。 過渡時期階級鬥爭尖銳化的原因,首先是由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亞兩洲所發生的帝國主義時代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標誌着從前的財產關係的完全破裂。過去的革命只是使階級剝削、私有制的一種形式為另一種形式所代替,並不觸及它們根本的基礎,而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所提出  相似文献   

6.
(一) 技術革新運動的發展过程及意義 自從一九五三年下半年鞍鋼技術革新的成就和張明山、王崇伦等生產革新者的模範事蹟傳播以來,特別是今年四月在首都北京舉行了盛大的鞍鋼技術革新展覽會,工業勞動模範張明山、王崇论、唐立言、黄榮昌、劉祖威、朱順餘和傅景文等七人建議在全国範圍內开展技術革新運動,五月中華全國總工會發佈‘关於在全国範圍內開展技術革新運動的决定’以來,在全國各地的許多工矿企業中,早巳存在着的群众性的技術革新,在各級黨組織的統一領導下,提高到一個更自覺更有目的的階段上來,而形成為相当广泛的羣衆性的技術革新運動。技術革新運動是勞動競賽開展起來向前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国民經濟向前發展的客觀要求。解放了的工人階級,當他們真正成為國家领導階級的時候,當社會生產關係發生了變化,他們覺悟到他們再也不是為剝削者工作,而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祖国,為了自己的階級而工作的時候,他們表現出驚人的熱情和創造能力,他們為了完成和超额完成國家提出的生產任務,這就很自然的要出现群众性的勞動競賽。 勞動競賽是共產主義勞動態度的具體表現,是以布爾什維克的速度實现國家工業化的强大力量,是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方法。列寧在一九一八年就强调地把組織勞動競賽作為国家的任務提了出來,他说:‘现在當社會主義政府執政時,我們的任務就是要組織比賽。’ (‘列寧文選’,第二卷,第三○五頁) 我国解放初期,工矿企業中的民主改革剛剛開始,各種生產改革還没有進行,管理社會主義企業的經驗,對我們來說还很生疏,企業的管理水平和計劃水平都很低,跟不上客觀發展的要求,所以初期的勞動競賽,帶有一定的自發性,這時期的勞動競賽,不可避免地是過份偏重於加强勞動强度,盲目性和突  相似文献   

7.
一實驗主義在歷史方面最基本的反動觀點 資產階級唯心論的世界觀有各式各樣的表現,胡適派的實驗主義,不過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 認識是從實踐中獲得的,概念是現实的反映。馬克思恩格斯從各民族历史發展的规律中,根據各民族在歷史上充滿了壓迫、剝削和反抗,革命運動的經历,明確的認識到“一切至今存在過的一切社會(指階級社會)底歷史,是階級鬥爭的历史。”《共產黨宣言》這句名言的認識是從各民族階級鬥爭歷史的實践中獲得的,這句名言的認識是完全符合於客觀事物規律性的正確認識,因而它是真理。  相似文献   

8.
論商鞅變法     
一 產生‘商鞅變法’的原因春秋戰国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個大轉變时期。在這個历史轉變的進程中,起着主要的推動作用的,是當時勞動人民所進行的生產鬥爭和階级鬥爭。由於這期间勞動人民在生產鬥爭中得到了较大的成就,使生產力有了較速的發展。這時冶鐵技術已有相當進步,由於冶鐵鼓风爐的改進,所冶煉出來的鐵,已經不是軟綿狀態的‘鍛鐵’(熟鐵)塊,而是液体的‘鑄鐵’(生铁)了。冶鐵技術這樣的進步,對於改進生產工具是有决定意義的。隨着生產工具的進步,生產技術也有着提高,無論农業和手工業的生產都有着較大的發展。隨着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分工日益細密,商品的交換也較前發展了。不僅较大的商業城市陸续兴起,铸造的貨幣比較廣泛的流通,商人垄斷市场的情况也出現了,有靠囤积投機而成巨富的,也有由经营鹽鐵等大手工業  相似文献   

9.
導言近百年來,全世界被壓迫人民都渴望着建立一个沒有剥削与壓迫、奴隸主與奴隸、並且世界上一切財富均归財富創造者所有的新社會。於是出現了卓越的思想家卡爾·馬克思和恩格斯,他們把人类的這种渴望用文字表達出來,並創造了领導人類走向光明大道的學說。但是,每逢被压迫的勞動人民在胡斯與門策尔、利里本與巴貝夫等人的旗幟下自己組織起來,企圖解放自己,他們總被舊的剝削階級的勢力打垮,而重新遭受奴役。 歷史上有過各種不同的解放學說,但它們都是不正確的,或者是一些為時尚早和不能实踐的幻想。第一個能够真正解放人類的是:當工業資本主义發展了巨大的生產力,同時並產生了唯一的能将人類永遠從剝削與壓迫中解放出來的階級,即無產階級,那情形就不同了。  相似文献   

10.
那末,勞動教育的具體內容是什麽,進行勞動教育要逹到什麽具體要求呢? 第一、要培養學生具有熱爱社會主義祖國的崇高情感,要教育學生懂得‘不勞動者不得食’,‘各盡其能,按勞取酬’,是社會主義的原則。在社會主義社會裹,将不容許有不事勞動,坐享其成的剝削行為,凡是有勞動能力的人,要生活,就得勞動,誰的勞動好,誰的報酬就多,也最受人尊敬。這是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人剝削人的社會制度,已永遠結束。我們必須使學生深刻地認識這一點。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熱愛勞動,以社會主義的態度來對待勞動,從根來克服輕視體力勞動,輕視體力勞動者的剝削階級思想。我們講愛國,愛什麽樣的國呢?是愛社會主義共和國。只有這樣的國家,才能真正保證人民永遠過幸福的生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世界史的課程中,某些教師在講述生產勞動時,常常把勞動描寫成了沉重的負担,並且努力地促使學生們同情被剝削者艱難的景况,而這種景况彷彿是艱苦的体力勞動所引起來的。 這種說明不僅不能反映历史的真实,而且對我們的社會,勞動者的社會,也是欲助反损的,因為這種說明会使得學生們不正確地對待體力勞動,把体力勞动當成一種不體面的事。在人類社會中,勞動是必需的。當講授古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時,我們應當指出,社會前進的第一個原因就是人民的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我們必須把歷史教学安排得能讓學生們瞭解到歷史的主人是勞動者,能護他們用勞動者的眼光來看待他們所學到的歷史事件。在强調普通人——物質资料生產者——在人類社會前進中的主導作用時,約·維·斯大林说過:‘由此可見,社會發展史同時也就是物質资料生產者本身底歷史,即身為生產過程中基本力量並实現着社會生存所必需物質资料生產的那些勞动群众底历史。’〔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莫斯科版,中文本,第一五三頁〕如果有人问我奴隸和農民起義的原因是什么,那么我將這樣地回答這个问题,‘是不是勞動的艱苦引起了起義呢?假若把奴隶們所耕作的  相似文献   

12.
要談對科學工作的意見,最好從一些衆所週知的真理談起,用斯大林的話來說,經常地重複和耐心地解釋真理,這是對青年幹部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的良好方法之一。 資產階級科學,即使在其發展的黄金時代也具有階級局限性。與資產階級科學相反,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反映,是與消滅一切剝削現象有切身關係的無產階級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是歷史上破天荒地為勞動人民羣衆服務的科學。列寧寫道:‘馬克思主義與一切其他社會主義理論不同,它巧妙地結合着兩種特點,一方面它對於分析客觀情勢與客觀進化行程具有完全科學的清醒見解;另一方面它對於羣衆的革命毅力、革命創造力和革命首創性底意義又予以最堅决的承認。’(‘列寧文集’,第二册,人民出版社版,第二○○頁) 馬克思主義在工人運動中的勝利標誌着關於社會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第一次擺脫了資產階級的束縛,堅定地、永遠地爲歷史創造者真正客觀地認識和利用歷史發展規律服務。科學由資產階級用來壓迫和剝削別人的工具變成了解放和進步的工具。只有當勞動人民羣衆掌握先輩所創造的科學遺產和文化遺產的時候,才能趕上和超過資產階級科學——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重要原理之一。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之後,我們的黨和列寧立刻把這個任務作爲首要任務提了出來。直到現在,這個任務仍是日程上的問題。當社會主義在與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競賽中在科學、技術和勞動生產率等的發展水平方面都超過資本主義國家的時候,社會主義就能徹底地戰勝資本主義。掌握资產階級科學與技術在過去和現在所創造的一切積極的東西,向反動  相似文献   

13.
從去年十月開始的對胡適、俞平伯和胡風等资產階級噍心主義思想的批判,是有極其重大的歷史政治意義的,因為這種對资產階級唯心主義思想的批判,關係到在六萬萬人口的偉大國家中能否建成社會主義的問題,只須指出這一點,就足够證明這個意義的重大了。 隨着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事業的進展,階級鬥爭也日趨尖銳和復雜,作為階級鬥爭形式之一的思想戰綫更是如此。 國內已被消滅和將被消滅的階級以及國外的帝國主義,他們都力圖破壞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事業。其破壞的基本方法之一,就是用资產階級的錯誤思想來反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用唯心主義的世界觀來反對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他們用這種觀點和方法來抗拒改造,阻碍社會進步,阻碍科學和文化的進步,阻碍建  相似文献   

14.
下節:論教育爲生産建設服務的方針四新中國的人民教育的另一主要方針和主要目標,就是爲恢復和發展人民經濟而服務,亦即是爲生產建設服務。很明白,這一方針和教育爲工農服務的方針是分不開的。懂得社會發展規律的人都知道,經濟結構是一定社會的基礎,『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决定着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一般精神生活的過程。』(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已經取得了基本勝利的中國人民大革命,其根本的目的就在於使中國社會的物質生產力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能在新的生產關係中求得順暢的發展。新中國的政治與文化,新中國的一切建設,只有在這樣的物質生產力的發展的基礎上,才能得到發展與鞏固。在新中國,如果首先没有這種物質生產力的發展,就是說,如果首先没有人民經濟的恢復  相似文献   

15.
中國共產黨的最終奮鬥目標是:消滅階級並在中國建設共產主義社會。在完成這一偉大歷史任務的鬥爭過程中,列寧關於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階級、階級鬥爭以及消滅階級的途徑和方法的理論,是我們的思想武器之一。學習列寧所遺留給我們的這一方面的理論財富,並根據中國具體情况,創造性地運用它來指導我國過渡時期的階級鬥爭,是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的。  相似文献   

16.
一 從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在法國發生了封建制度解體及在其內部新资本主義關係產生底過程。 約·维·斯在林指出:‘资本主義生產是商品生產的最高形式。只有存在着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只有勞動力作為商品出現在市場上,资本家能够購買它並在生產過程中剝削它。因而只有在國內存在着资本家剝削僱傭工人的制度時,商品生產才會引導到资本主義。’ 馬克思稱资本主義關係建立的過程為原始積累。它的實質在於,封建社會底直接生產者在大規模的强力剝奪過程中喪失了生產资料並變為僱傭工  相似文献   

17.
中國人民大學自去年十一月發動学習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綫以來,全體教職員工很快地便都投入了這個学习熱潮。由於總路綫是關係我國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去的根本性質的問題,是照耀我們一切工作的燈塔,学习總路綫就能提高我們社會主義的覺悟,更加堅定我們學習的信心;又由於我們有了三年多的政治理論学习的基礎;所以大家對總路綫的學習,不但熱情很高,而且大部分同志還能根据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過渡時期的理論和蘇聯過渡時期的經驗來進行研究。許多同志都能大胆地提出問題,獨立地思考問題,各種大型小型的討論會、座談會都開得比較生動活潑,熱烈異常,一時自由爭辯的空氣籠罩全校,總路線的学习很自然地形成了一個高潮。這是我們在學習陣綫上一個新的良好的开端。經過兩個月的學習,我們對總路綫的認識已經比從前明確得多了。我們已初步明確了對中國革命兩個階段的認識,明確了現階段的革命是社会主義性質的革命,其實質是要把以剝削工人階級的剩餘勞動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的私人所有制改造為全民所有制,把農民和手工業者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人所有制改造為集體所有制,也就是要使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所有制成為我國國家和社會的唯一的經濟基礎。我們也初步明確地認識到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重要意義,明確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是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和領導力量,必須依靠它來進行對私營工商業和對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我們也初步明確了對農業、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必要性,及互助合作是改造農業、手工業的道路,而這種改造必須在鞏固的工農聯盟的基礎之上依靠说服教育的方法來進行。最後我們也明確地認識到要建设社會主義,就必須對私人資本主義逐步實行社會主義的改造,通過國家資本主義將私人資本主義经济逐步改造為社會主義經濟。這種改造是一場最艱钜、最尖锐和最複雜的階級鬥爭。  相似文献   

18.
‘社會主義工業企業組織與計劃’課程究竟是屬於哪一門科學呢? 有些人曾經認為這門課程是屬於技術科學。但是,在我們的講義和講課中已經肯定了這門課程是屬於經濟科學。 為什麽說這門課程是經濟科學呢? 首先,從社會的生產來談。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在其論著中指出,生產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條件下都是社會的生產。而社會的生產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制度下都是包括着兩個方面:社會生產的一方面,是人們與他們所利用來生產物質资料的物件和自然界力量問的關係,即人們與自然界的关係。人們作用於自然界,其目的是要生產人們生存所必需的物質資料。社會生產的另一方面,就是人們彼此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关係,即人們的生產關係。由於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关係不同,在而就區分出不同的社會經濟形態。例如,原始公社制度,奴隸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凡是研究人們在生產中作用於自然界的知識,是屬於自然科學或技術科學  相似文献   

19.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是共產主義教育爲自己所提出的任務。什麽叫人底個性的全面發展?爲什麽只有到了共産主義思想體系指導下的新民主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人底個性的全面發展才開始有了可能?而且有了必要?這些問題,我們從下列三點來討論。第一,人底個性的全面發展意味着社會上每一個人,不分階級、性別、種族,都有機會受到充分的教育,成爲全面發展的人。這個理想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裏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在階級社會裏,享受學校教育總是統治階級的特權,被統治階級一般地是無權享受教育的。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裏,女子是完全被擯棄於教育之外的。就是在資本主義社會裏,女子入學的人數也大大少於男子,至於少數民族在教育上受到歧視,現在美國的黑人便是最鮮明的例子。  相似文献   

20.
從社會主義到共產主義底過渡時期中,蘇維埃學校提高到一個新的更高的階段,這個過渡時期,標誌着生產力之進一步的强大發展,社會主義社會關係的鞏固與充分繁榮,我們國家物質與精神財富的增加。 學校底這種高漲和青年一代共產主義敎育的更負責的任務,對蘇維埃敎育科學提出了特別高度的要求。 現在擺在敎育科學面前的任務,是過去從未有過的,這個任務就是研究與發掘共產主義敎育底規律性,確定最有效的辦法與手段,藉以保證以共產主義要求的精神——這是從我們社會循着共產主義道路發展的遠景中必然產生出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