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苗族传统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其生存与传承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安顺小新寨苗族服饰的存留现状在该地区苗族村寨中具有典型性,面临着生存空间受挤压、传统服饰审美观念淡化、传统女红工艺衰落及服饰本身的现代传承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等问题。要突破苗族服饰传承的困境,必须建立政府为主导,民众为主体的苗族服饰传承与保护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苗族传统服饰文化与旅游功能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苗族服饰是风格独特的立体画,是意蕴深沉的朦胧诗,是悠美的无标题音乐。苗族服饰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但任何民族的服饰文化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当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时,服饰文化亦随之改变。因此,近年来在商品经济的冲激下,苗族服饰正在不知不觉地变化着,甚至有一部分已改苗装为汉装。苗族服饰正面临扶择:要么走向消亡;要么进行变革,适应当今生产力的发展,使古老的服饰文化焕发青春。这即是说要对苗族服饰进行改革与开发,这样于文化于经济都大有裨益,本文拟从三方面来进行探讨,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3.
在生产力发展与民族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与少数民族男性服饰相比,女性服饰往往更具有服饰文化的典型性与稳定性。基于苗族女性服饰民间艺术个案的村寨田野考察,苗族最具代表性的“盛装”服饰体现着苗族女性服饰的社会性别意识的获得,呈现着社会性别秩序与规范,揭示出外在服饰特征与内在女性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面临着被推入“他者”的处境。  相似文献   

4.
贵州作为苗族的最大聚居地,拥有丰富的苗族服饰文化资源。种类繁多的苗族服饰各具特色,与其他民族相比,苗族服饰的特色着重体现在造型、图案、色彩这三方面。对原有的服饰形态进行改造和重组,是苗族妇女特有的服饰创作手法,在不经意中,这种创作手法正好契合了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湘西夯沙乡苗族原生态苗族服饰文化保存相对完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传承。但是,在文化交流碰撞日益剧烈的今天,湘西苗族服饰及其文化面临着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适用性和消费水平都大大降低。了解湘西苗族服饰的传承特点,研究湘西苗族服饰发展的瓶颈,以期为湘西苗族服饰在多文化竞争中突围探索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6.
苗族妇女服饰文化中的几何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服饰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几何文化元素,通过对苗族服饰图案几何元素的分析,展现了苗族服饰图案中的几何变换关,因而苗族地区的学生可以从他们熟悉的苗族服饰图案入手来感受与欣赏图形的几何美,并从中学习一些几何变换知识.  相似文献   

7.
湘西苗族在历史迁徙中,不断地改造自然和发展生产,其传统服饰款式也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当代的发展过程,它的生存与传承也是与其生态系统调适以求平衡的发展过程。从生态适应视角来考察湘西苗族服饰的传承发展对当今社会生活和服饰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昌宁县苗族聚群而居,地处远避,传统服饰文化得以较好地保持,通过田野考察,发现昌宁苗族代表性服饰"一等盛装"尤具特色,可以佐证能指与所指间的对应,体现服饰系统的三层结构及其意义关系。以土皮太村、打平村为例,深入了解苗族服饰"器"、"行"、"道"的多层语义逻辑集合,这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地方性民族传统文化,有效保护其文化内蕴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苗族服饰是识别苗族支系的主要依据之一。贵州境内苗族服饰式样繁复多样,《中国苗族服饰图志》记述有一百零几种,《贵州省志?民族志》划分为黔东型、黔中南型、川黔滇型、黔东北型等四型二十六式,《苗族服饰文化》则细分为十四型七十七式。苗族的各个支系都有各自不同的服饰款式和图案,服饰也是苗族支系内部的认同苗族服饰分衣服和配饰。从形制上看,衣服主要有衣和裙两大类。衣可分为贯首服、敞胸衣、大袖衣等,裙  相似文献   

10.
苗族服饰历来是学者的研究热点,研究成果颇丰。通过对古今中外研究苗族服饰文化的学术文献进行梳理与钩沉,发现其研究多从服饰的主观性和整体性出发,对具体工艺缺乏深入性研究,并多集中于云贵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苗族服饰的现代应用研究对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