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晋时属今辽宁的政区 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265)篡魏称帝,是为西晋,都洛阳。317年镇守江东的琅邪王司马睿即晋王位于建康,次年称帝,以洛阳在建康之西,史称西晋。  相似文献   

2.
2009年5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关林大道与兴洛西街交叉口西南部进行配合基本建设施工中,发掘了一座魏晋时期墓葬。该墓葬为长斜坡墓道单耳室土洞墓,方向100°,平面呈靴形,由墓道、甬道、墓室、侧室四部分组成,共计出土器物57件。其中有东汉时期常见的壶、仓、灶、井、猪圈等模型明器和一组乐舞俑,以及西晋时期的四系罐、碗、盘、尊、耳杯、多子盒等。其中乐舞俑在洛阳地区东汉墓中常见,但在西晋墓中绝无仅有;"位至三公"铜镜和"别部司马"铜印,是西晋时期洛阳地区常见的铜器类型。综合诸多因素,此墓葬具有从东汉晚期向西晋早期过渡的特征,年代应在曹魏正始到西晋泰始之间。洛阳地区现已发掘的晋墓大多为西晋中晚期,西晋早期墓数量较少,此墓的发掘为洛阳地区东汉晚期、曹魏至西晋时期墓葬的发展序列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撰《史记》,至公元前91年完成。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73年——班超出使西域。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265——司马炎夺取魏因政权,建立西晋。577年——北周火北齐。589年——隋文帝结束了南北分割局面,重新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国家。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  相似文献   

4.
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为全国各地造像中数量最多者,其时代上始北魏太和,下迄清代康熙,前后延续一千余年,其内容极为丰富。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如此丰富,这与历史上出现的两次大规模开窟造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西晋时由于北方经历多年战乱,中原战祸频仍,人民颠沛流离,灾难深厚。“中原萧条,千里无烟”。人民为避祸祈福,求得精神寄托,加上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信佛之风大盛,佛教广为流行,人们争相崇神佞佛。当时洛阳和建康是南北朝两大佛教中心。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洛阳龙门开凿石窟,造像祈福。不仅皇帝达官贵人,一般平民百姓也有造像还愿祈福的。从公元495年至522年,动员民工八万多人,造像数万尊,造像题记两千余块,这是龙门石窟造像的第一个高潮。从北魏末年以后,开窟造像逐渐减少,趋向低潮,经过了约一百年的沉寂时期,到唐初又重新活动起来,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佛教信仰极为兴盛的时期.到了南北朝时期,当时南、北两大都城洛阳、建康城(今南京)内外,都分布了许多佛寺.从东晋仓皇在南方立国,到无论是国家或者是整个民间社会的经济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的梁朝,佛教文化也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使本时期城市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6.
袁甲 《兰台世界》2013,(10):57-58
封建礼教成为慈禧太后称帝的最大心理障碍,帝国主义侵略及国内社会动乱失去了称帝的社会环境,同时又受到皇党的制约.近代日渐泛滥的共和思潮大势更是决定了慈禧太后不可能登上皇帝宝座.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上,面对统治者昏庸无道、腐败暴政时,便有正直的人站出来“文谏”、“诗谏”.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还有人进行过“画谏”!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画谏”,也是中国美术史的“开卷之图”,更是世界美术界上公认的艺术瑰宝. “画谏”背后的血色故事 说起《女史箴图》“画谏”背后的故事,既残酷又惊心.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大封同姓宗室,委以军政实权,也种下了“八王之乱”的祸根,加之娶了个擅权妄为的儿媳贾南风,让皇室纷争更加血腥.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佛教信仰极为兴盛的时期。到了南北朝时期,当时南、北两大都城洛阳、建康城(今南京)内外,都分布了许多佛寺。从东晋仓皇在南方立国,到无论是国家或者是整个民间社会的经济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的梁朝,佛教文化也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使本时期城市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9.
现藏故宫博物院的西晋永嘉二年(308年)石尠、石定墓志在民国八年(1919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城北郊。因为系盗掘出土,所以早期研究论著对这两方墓志出土时地的记载歧说纷纭,这一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界对石氏墓志真伪和学术价值的判定。本文在梳理、辨析相关文献后,认为洛阳古董商郭玉堂的《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中通过田野调查所获得的石尠、石定墓志的出土时地信息最为可信。通过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互相释证,本文在考察建国前洛阳一带出土石刻的流散情况后,认为河南洛阳古代艺术馆收藏的所谓《石尠墓志》当系重刻本。石尠、石定墓志在出土后不久就被当时北平金石家周进收藏,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周进去世,这两方墓志连同其它汉晋石刻一并由其家属捐献给故宫博物院,一直收藏至今。  相似文献   

10.
现藏故宫博物院的西晋永嘉二年(308年)石尠、石定墓志在民国八年(1919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城北郊。因为系盗掘出土,所以早期研究论著对这两方墓志出土时地的记载歧说纷纭,这一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界对石氏墓志真伪和学术价值的判定。本文在梳理、辨析相关文献后,认为洛阳古董商郭玉堂的《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中通过田野调查所获得的石尠、石定墓志的出土时地信息最为可信。通过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互相释证,本文在考察建国前洛阳一带出土石刻的流散情况后,认为河南洛阳古代艺术馆收藏的所谓《石尠墓志》当系重刻本。石尠、石定墓志在出土后不久就被当时北平金石家周进收藏,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周进去世,这两方墓志连同其它汉晋石刻一并由其家属捐献给故宫博物院,一直收藏至今。  相似文献   

11.
知识角     
“六大古都”一般指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和杭州。 北京在春秋战国时为燕国国都,辽时建为陪都,称燕京。金时正式建都,称中都。元为大都。明、清称京师,通称北京。民国初期亦都于此。 南京在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初、太平大国及辛亥革命时均建都于此。 西安,西汉、前秦、隋、唐等代均建都于此。 洛阳,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孝文帝以后)、(隋炀帝)、武周、五代唐均先后定都于此;  相似文献   

12.
古代书籍盗版拾偶黄正雨【湖北】印刷术发明以前,书籍是以抄本形式出现的,由于数量较少,著作者唯恐其作品不能流传,当然是欢迎传抄的。如西晋诗人左思作《三都赋》后,因自己名不见经传,遂请当时的著名文学家皇甫谧为其作序,“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相似文献   

13.
《景定建康志》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方志,记载了建康一地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文,是我们了解南京当时情状的重要资料。而其版本在流传中却颇为复杂,有鉴于此,论文对《景定建康志》流传的版本作以梳理,以备时察。  相似文献   

14.
《景定建康志》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方志,记载了建康一地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文,是我们了解南京当时情状的重要资料。而其版本在流传中却颇为复杂,有鉴于此,论文对《景定建康志》流传的版本作以梳理,以备时察。  相似文献   

15.
史正志于乾道五年(1169)编撰的《乾道建康志》,吴琚、朱舜庸于庆元六年(1200)编撰的《庆元建康续志》,是南宋年间的两部官修建康府志,均为十卷。史正志、吴琚曾知建康府,二志均编撰于其任职期间。因内容简略、体例陈旧,且由于《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等志书的陆续撰成,故二志流传不广,并最终散佚。《乾道》《庆元》二志主要由《疆域志》《山川志》《城阙志》《祠祀志》等卷目构成,较为传统,虽有政事、武卫、文籍等内容之记载,但并未独立成卷,亦不够完备,与其后成书的《景定建康志》差距明显。但因二志均系官修府志,亦对建康府基本资料有所整理保存,故《景定建康志》修撰之时,对其征引颇多,因此,《乾道》《庆元》二志当是《景定建康志》编撰的重要参考文献及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16.
张爱军 《兰台世界》2014,(2):115-116
西晋时期的文学名人辈出,更有三张二陆二潘一左之称谓的产生.而其中的三张便是张载、张协、张亢三兄弟.据此可知,三张在西晋文坛上可说是占有重要的文学地位,而这自然与他们自身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素养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自从亚圣孟轲说过“鱼,我之所欲也”这样的话之后,水中的鱼儿似乎就成了人们心目中向往追求的美好事物的一个代名词. 美好的事物,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西晋文学家张翰在洛阳做官,秋风一吹,想起家乡的“鲈鱼脍”,于是便辞官归去。这“鲈鱼”就代表了他向往的闲适的田园生活。《琵琶记·伯喈拒婚》里媒婆嘲笑蔡伯喈有便宜不占,唱道:“千尺丝伦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明月归。”这里的“鱼”也不是实指水中  相似文献   

18.
张敏  高群 《兰台世界》2012,(28):93-94
袁世凯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每一部中国近代史都不可能不提到他.他是北洋军阀的首脑,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退位,并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1915年12月悍然称帝,建立中华帝国,在护国运动的压力下取消皇帝尊号,不久后去世.他的名字成了反动政治的代名词.虽然他的皇帝梦只作了83天,从现存的档案中可以窥视袁世凯从准备称帝到死后葬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西晋末年(303-317)以后,地处西陲的凉州地区因其暂安的社会环境,成为晋末文化存续之地.而凉州文学发展之主体,并非中原移民,而是本土乡里著姓.凉州本土势力之间互相依赖,其乡里社会的文化传承机制,保证了凉州地区实现文化发展之自足.晋末凉州乡里著姓参与扶持了晋愍帝政权,这一政治活动,给凉州人造成了深刻影响,是其长期坚持西晋遗民立场的重要原因之一.受此影响,凉州地区的文学颇具遗民特质,保留了西晋时期的一些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20.
封建礼教成为慈禧太后称帝的最大心理障碍,帝国主义侵略及国内社会动乱失去了称帝的社会环境,同时又受到皇党的制约。近代日渐泛滥的共和思潮大势更是决定了慈禧太后不可能登上皇帝宝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