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阅读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人的一生中养成越早越好。若孩子的家庭和学校不能强化读书的乐趣,他们是不会突然在某一天奇迹般地喜欢起读书来的。因此必须为孩子创造读书的好时机,帮助他们养成这种最重要的习惯。阅读的习惯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就和其他习惯一样。实践证明,阅读习惯的养成要以兴趣为突破口,孩子一旦有了兴趣,自己就会不断阅读。心理学理论指出,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  相似文献   

2.
隋朝经学家刘炫是一个奇人,他的眼睛特明亮,可以直观日头而不眩晕,仿佛具有某种特异功能。他自幼聪明机巧,智商之高令人叹为观止。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一个人能做到左手画方,右手画圆就相当不错了,可刘炫却能一心五用:"左画方,右画圆,口诵,目数,耳听,五事同举,无有遗失。"如此的脑瓜让他读书一览十行,过目不忘,天生一块读书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3.
本期导读     
十月最大的喜事,莫过于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这一期的【经典阅读】,我们将带领同学们,走进莫言的散文世界,来一窥他的读书生活。【中考作文展评】中,我们带来的是2012年北京中考作文评析,冯汝汉老师制尔一览中考考场上的"少  相似文献   

4.
识字教学改革一览听读识字“听读识字法”是指儿童尚不识字时,听别人(或录音)读书,听会记熟诗文之后,儿童再自己反复读书,用记忆中的字音、字义与字形对照,一回生、二回熟,渐渐地,边读书边认识了书中的汉字。在小学,通过听读认识汉字以后,再把整本书中的生字按...  相似文献   

5.
自由、轻声、表演读在"自主、交往、合作"学习模式中,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使学生入境,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在学习中读书,学会读书.  相似文献   

6.
读书——多美好的日常习惯!这是许多热爱读书的人共同发出的感叹。我也有同感,几十年的读书生活使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几乎每天都要阅读,几乎每天都要记录自己的思考,不但自己读书,而且教育学生读书,担任语文老师的时候,从高一接手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7.
正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被称为"史诗"。他和李白一起被誉为中国诗歌文学史上的"泰华双峰"。几十年前我读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等著名诗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诗句一直印记在我的脑海里。近读《郾城县志》,从明朝到民国六部志书都收入了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  相似文献   

8.
程代展 《成才之路》2014,(1):I0001-I0001
正关于读书读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大家都在读书,但可能效果迥异。"如何读书"本身就是一门学问。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Glashow除物理学相关知识还修过音乐、东亚历史、法学、文学,甚至电焊。采访他的记者颇感疑惑,问他:"学这么多其他科目对物理学研究难道也有帮助吗?"他回答说:"我想是有的,往往许多物理学问题的解答并不在物理学范围之内,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提供开阔的思路,比如多看看小说,有空去逛逛公园,都会有好处。这可以提高想象力。"那么,应该怎样读书呢?首先,就专业书籍来讲,我认为大约  相似文献   

9.
朋友是极爱读书的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一起值班,聊起大白天小区里静悄悄的,白天安静得像夜晚。聊到这里,他忽然笑了,说:"你们作家都是多愁善感的,尤其是在夜晚,那么多人都写夜色、月亮、星空,现在白天也安静了,你是不是也能写写白天呢?"末了,他又加了一句,"我都没看过谁写白天。"  相似文献   

10.
话说地图     
综观一览人眼直接所及毕竟有限,将大千世界缩小成图,便可一目了然。这就是地图最特殊的功能——综观一览:"以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备载名山都邑,足不出户而知四方。"古人称之为"集千里于纤毫之处"。  相似文献   

11.
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为了看到更美好的世界.清心读书,是领略旖旎风光、发现人生真谛的过程.书中既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又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豁达胸襟;既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慷慨自信,又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从中,我们的思想得到启迪,心智得以滋补,境界获得提升.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教师若不读书,若没有在书海中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的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都失去意义了。"读书是教师的终身备课。教师在读书中"与世界对话,和名师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从而在读书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教育的梦想和自己的人生价值。2009年,我们继续推出"读书"专栏,向读者介绍最新的教育书讯,刊发读者精彩的读后感,欢迎读者以书评或读后感的形式与我们分享好书,将您喜欢的好书推荐给大家。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相似文献   

13.
正同学们,我国著名女作家茹志鹃读书十分讲究读懂、读熟、读透。在她家书房的墙壁上,挂着这样一幅条幅,上面写着两个大字——"煮书"。她常常对青年作者说:"对于读书,光看是不行的。看个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读,就仔细多了,然而读还不够,进而要‘煮’。‘煮’是何等烂熟、透彻,不是一遍两遍可熟的。"  相似文献   

14.
2009年4月22日下午,山东省教科所、济南市教科所、济南历城区洪家楼高级中学联合举办"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存状态"世界读书日座谈会。  相似文献   

15.
陈娟 《中国教师》2013,(1):79-80
<正>2012年11月7日晚,北京师范大学"纪念记者节名动京师"讲座——《读书,作为一种信仰》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三层报告厅举行。该讲座邀请了两位文化界名人——著名哲学家、学者周国平和《三联生活周刊》执行主编李鸿谷,与观众一起分享了读书的体验。周国平说自己爱看大师著作、经典著作,他读书的特点是"三不主义":"不务正业"不走弯路"不求甚解"。而李鸿谷则认为读书就像找朋友,大师未必能成为自己的朋友,同时学会读没有字的书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晨诵·午写·暮读"是山东省"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课题研究团队提出的回归朴实、自然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丰富知识底蕴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举措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并能提升学校文化内涵,使学校成为"书香校园"。  相似文献   

17.
郑也夫 《学子》2015,(2):51-52
大学的教育要教什么,我认为简单地说,就是教三件事:怎么读书;怎么写论文;怎么思考。延展一下,像我的学科——社会学,还教怎么做社会调查,自然科学则要教大家怎么做实验。在这儿我就谈两件事:一是怎么读书,二是怎么思考。这倒应了孔子他老人家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读书带来的是乐趣而非利益怎么读书呢?我想从不喜欢读书开始谈起。我所见到的情况,无论小范围还是大范围,都不怎么令我满意。整体来说,和其他民族比较起来,我们这个民族现在不太爱读书。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如果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准确把握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原因和动机,做到有的放矢,这样的阅读成效是非常明显的。一、培养"兴趣",使学生爱读书如今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等物品的普及,学生大多痴迷于网络游戏、动画片  相似文献   

19.
为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记忆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力,兴国县潋江第二小学从2011年开学起开展"晨诵经典、暮读名篇"读书活动。  相似文献   

20.
<正>"读、想、议"是一种教学方法 ,更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方法,是教与学有效结合的手段,是学会学习与教会知识的策略融合。读。读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第一步,一切学习都是从读开始的。人们通常把读书与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读书即学习。在教学中,应注重"读"的环节,引导学生掌握好"读"的策略是确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