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凄凉的长城     
石燕明 《新读写》2008,(2):28-30
初冬的长城景色,最是凄凉。我昨天又登上了长城,见到了满眼的萧瑟和清冷。长城内外,除了干枯的树枝.就是干枯的荒草,挣扎在乱石和黄土上,随着北风在呼号和哭泣。我的心就像结了冰一样地寒冷。举目北眺,是茫茫连绵的群山,灰蒙蒙的一片,片片落叶在风中满面黄土,无依无靠地飘荡。回首南望,也是一望无际的瑟瑟的群山,灰暗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连一只麻雀也没有。  相似文献   

2.
最凄凉的     
最凄凉的不是失败者的哀鸣,而是成功者的悲叹。在失败者的心目中,人间尚有值得追求的东西:成功。但获得成功仍然悲观的人,他的一切幻想都破灭了,他已经无可追求。失败者仅仅悲哀自己的身世;成功者若悲叹,必是悲叹整个人生。  相似文献   

3.
何处话凄凉     
银汉无声,暮云收尽,残月一轮,清寒轻溢。富丽的合碧宫,几盏灯笼发出昏黄的光,对面的湖水死气沉沉,偶尔几缕光线照出的波光射人眼里。我,缓缓而来,沉重的脚步似乎承载着我整个生命的重量。乐师开始奏乐,箜篌轻抚,一首《渔曲》从他的指间流淌出来,在空气中轻轻地漾,缓缓地荡。啊,有时候,我多么希望自己是条鱼啊,可  相似文献   

4.
近来读史,读到两个有意思的故事。 商鞅帮助秦孝公变法后,秦国国富民强,凭借这个功劳,商鞅很是牛了一阵子。尽管他的变法,惹恼了太子身边的一些人,然而,有秦孝公这棵大树靠着,别人再咬牙切齿,也奈何不了他。  相似文献   

5.
凄凉的春天     
托弗尔老头和那姑娘是他们那块园地的奴隶,这园地的连续不停地出产已使他们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6.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相似文献   

7.
正我刚出生时我刚出生时,她已年老老。我从未见过她年轻的模样样,却目睹了她漫长的年老过程过程。从精神矍铄的老年初期慢慢变得茫然期慢慢变得茫然、呆滞、迟缓缓,她最后的人生就如她的影子影子,在光芒的远离下被无限拉长限拉长,内容却是空无一物。于是,她不再主动寻求什么不再主动寻求什么,只是等。等待一轮  相似文献   

8.
读沈从文饱饮着五四时代文化乳汁成长起来的作家,无论写什么,在他们的笔下,总有着一种深刻博大的悲剧感,钱理群先生将其时创作的美学风貌定名为“悲凉”。外表柔和甜美的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是这样,外表平和冲淡的周作人散文《乌篷船》是这样,这篇字里行间溢满温暖的人性美、人情美的《边城》也是这样。沈从文先生的嫡传弟子汪曾祺先生曾指出“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确系深解其味之谈。《边城》作者“很深的悲剧感”来自于对生命美好的易逝性、脆弱性的敏感、细微、丰富、深刻的洞悟,这种洞悟又是融合在温暖的人性美、人…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的几年里,如果有一件事让我勉强为之自豪的话,那么这件事就是——我从来没有进入过任何官僚机构.是的,无论是团委学生会、爱心协会,还是卫生检查红袖标大妈团、寂寞男女非诚勿扰联谊组织,我从来都没有进入核心领导层.在大学里,总会有人忽然警觉地没头没脑地问道:"你是什么?"每到这时,我就慌忙低头讪笑:"百姓、草民、一代卑鄙."  相似文献   

10.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历来被认定为一幅富有人情美、人性美、风俗美的画卷。具有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因此有人说,走进《边城》,你一定会被那浓郁的质朴民风和大自然浑然一体的人性美所深深打动:你的灵魂深处将染上这份清新、自然的田园牧歌的纯美,思想也将会得到净化;脱下虚伪的外衣,越过世俗的樊管。品味大自然博大的诗意。你将会追求到至真至善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11.
"花儿"演唱方法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儿”是广泛流传于西北高原农牧地区的“山歌”,“花儿”以高亢、嘹亮、粗犷的演唱风格使其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多样的拍子、多变的速度、自由的节奏等特色,形成了符合“花儿”演唱特有的发声方法、润腔技巧与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二人台是流传在晋西北、陕北、内蒙古西部和张家口一带的一种极富乡土气息的民间演唱艺术,它的形成发展深受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和方言土语的影响。河曲二人台产生于交通闭塞、偏僻落后的自然环境中,其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植根于当地的地域文化土壤中,演唱的是劳动人民中间的事,听起来亲切动人,极易引起群众的共鸣。从文艺生态学的角度对河曲二人台这一民间演唱艺术以及蕴藏其中的民众情感,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揭示二人台产生、发展、传承流变的根源及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号子的音乐形式大都比较短小,结构上以乐段为内容表现的基本单位,根据句式的变化可以把黄河三角洲号子的曲体结构分为领合对应式、领合问答式、长领式、和声叠加式四种形式。在具体的曲例中,这些形式的号子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特点。以曲式分析的方法解释了黄河三角洲号子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李雪 《培训与研究》2009,26(1):70-71
新曲《蓝花花》是当代作曲家王志信在保留陕北民歌《蓝花花》原曲主干的前提下加以改编、创造而作的一首独唱歌曲,受到广大歌唱者的钟爱。本文通过对新曲与原曲的比较,并从曲式结构、润腔、方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演唱这首歌曲需要注意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及表现手法和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客家山歌风格变化的差异很大,呈现多样化特征。从产生的地域和文化背景来看,客家山歌具有北方民歌遒劲刚健的风格;从客家人生存环境看,客家山歌表现出婉约柔曼的南方民歌风格特征。客家山歌多样化的风格特征,与它所受的文学、语言、环境以及客家人的心理格局、情感表达方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关于艺术歌曲及其在中国传播的美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术歌曲作为一种起源于 19世纪初德奥的声乐体裁 ,有其独具的审美特征、形式结构特点和重情表现的音乐风格。由于具有浓郁的文人气质和“阳春白雪”的高雅情韵 ,在半个多世纪战乱的年月里 ,在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下 ,中国的艺术歌曲创作难以传播开来。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对艺术歌曲及其在中国传播进行美学思考 ,则是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17.
杜甫“行”诗,从篇章到句式改变了初唐歌行的体调特征,独构新格。这一成就的取得,与当时歌舞大曲盛行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基于对音乐的敏感与对“乐府“传统的弘扬,杜甫创作“行”诗,内容上追踪汉魏行曲歌辞讽刺时事的美刺功能,结构上借鉴歌舞大曲多解组合以及行曲“简单而刚健明快”的特点,达到了声律与情感的契合。可以说正是杜甫充分吸收当代歌舞大曲的结构特质与音乐风格,以其“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结构了富于魅力的“行”诗,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从而为他在诗体发展史上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就《廪歌》的分类、结构与艺术特征等论题作一系统的考察 ,并将《廪歌》与《梯玛》作了对比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施光南抒情歌曲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施光南的抒情歌曲在题材内容上,注重政治与艺术的统一;在歌曲作品的旋律上,注重符合内容要求与饱含内心激情的有机结合;在歌曲作品的形式上,注重结构严谨,富于逻辑性和独创性;在歌曲作品的风格上,注重体现民族风格音调。  相似文献   

20.
方文山的歌词《乱舞春秋》是富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意义的音乐作品。本文利用语境学中的语境差理论,分别从内容与形式的语境差、人物与情节的距离感、作品叙述语言与接受语境差三方面论述了该作品中的语境差问题,目的在于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内构造”的分析来揭示其审美的特质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