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众参观时间是博物馆观众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映了观众对展览的关注程度。本文利用跟踪观察法调查了2014—2019年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生态厅的观众有效参观时间以及展板和多媒体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观众有效参观时间总体偏短,且在不同人群差异不显著,但在不同展区差异明显。在影响观众有效参观时间的重要因素中,标本大小和标本珍稀度是关键因素。观众对展板和多媒体的利用率均较低。为提高观众有效参观时间,建议为观众提供讲解、合理分配展品、适当延长展线、展板和多媒体要少而精且内容应及时更新等。  相似文献   

2.
文章讲述了当今社会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博物馆作为文明教育的基地,如何提高观众接待的质量以及观众的参观质量,为观众创造良好的参观氛围提出了首先要做的事情:改变观众由原来的等候排队购票或领票的方法为由观众自行在电子触摸屏上点击后自动出票的方法,既给观众留下美好的第一个印象又为博物馆的观众统计管理及观众接待工作的安排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科技馆要成为观众喜爱的参观目的地,需要不断提升观众参观科技馆过程的体验。本文以中国科技馆为例,介绍科技馆开展客户体验管理的流程和方法:设定目标、梳理关键触点和驱动要素、采集数据、分析数据与改善行动、完善信息化平台。客户体验管理需要通过“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改善行动”等步骤,精准改善各触点的观众体验,形成动态的改进机制,持续改善观众参观科技馆体验。希望本文能为致力于提升科普场馆观众参观体验的同行们提供一点启发,共同促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闻导语要把最具新闻价值的东西体现出来,而且要有新鲜性、趣味性,才能在新闻的开头就吸引观众。  相似文献   

5.
调研博物馆观众的参观目的与感受,对改善博物馆的展示、教育和服务工作有重要意义。以为期半年的实地访谈、发放问卷等方式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对西安市三家一级博物馆的主流观众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这三家博物馆主流观众的自然信息、参观目的及参观感受有较大差异。博物馆应根据观众尤其是主流观众的参观目的和参观感受,结合馆内实际,不断调整展陈、教育、服务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李娥 《新闻前哨》2004,(4):44-45
电视新闻是当今最年轻、最具影响力、观众最广泛的传播媒介。电视新闻获得的这一殊荣,对每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是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把电视新闻经营成“畅销商品”。  相似文献   

7.
自然博物馆目标观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观众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是指前来博物馆参观并接受博物馆服务的所有人民。目标观众(target visitor)是指博物馆期望来馆参观的人,是博物馆教育服务的重要对象。研究自然博物馆目标观众对于自然博物馆展览设计、展示方式及教育成效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及访谈方法,得出自然博物馆的目标观众是学生及亲手家庭,潜在观众为教师。从自然博物馆目标观众的参观行为、参观过程及参观效果三个方面入手,针对目标观众的取向提出自然博物馆在展览设计、教育活动等工作上应充分考虑目标观众的兴趣、期望。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社会,博物馆为提升全民素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馆员在教育活动设计或者展览设计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观众的参观需求以及参观偏好。因此,为了体现“以观众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作者从“观众”的视角,对一次博物馆的参观体验进行观察和反思。本次探索发现,由于观众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面对同一件展品有着不同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这种差异性提醒博物馆馆员在与观众进行互动的过程中,需要了解观众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偏好。并且,这种参观视角的多样性也为博物馆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创意的源泉。  相似文献   

9.
对观众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包括对观众的描述性研究、心理及行为特点研究、观众参观体验的长期影响三大板块,其中观众心理及行为特点研究具体包括了观众参观行为的动机需求和认知规律两方面内容。以上内容依次回答了"谁参观博物馆"、"为什么参观博物馆"、"如何参观博物馆"、"长期影响怎样"的问题。该方法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是一个从探求观众的表征特性到其参观内在能力的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在动机的作用下,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观众参观博物馆也是在参观动机的作用下进行的。参观动机是推动观众进行参观的直接原因,它对参观者的参观行为起到了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的功能,而且它直接影响参观活动的效果,因而研究和分析观众的参观动机,并试图寻求应对性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博物馆而言,宣教和陈列工作对观众的参观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宣教作为博物馆形象的第一窗口,是影响观众参观动机中外部诱因的第一要素,只有明晰观众的参观动机进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才能使宣教工作富有生命力,实现馆方同参观者双赢的目的,进而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春节晚会,作为春节大蛋糕中的一柱不可缺少的点缀樱桃,已被观众挑剔地品味了。作为春晚重中之重的语言类节目,今年可以说是饱受恶评。语言类节目,一直是春晚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杀手铜,没能打动观众的原因固然多多,但最具符号特征的语言感染力失效,则是最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春节晚会,作为春节大蛋糕中的一粒不可缺少的点缀樱桃,已被观众挑剔地品味了.作为春晚重中之重的语言类节目,今年可以说是饱受恶评.语言类节目,一直是春晚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杀手铜,没能打动观众的原因固然多多,但最具符号特征的语言感染力失效,则是最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注意是人类进行信息加工的前提条件。由于观众注意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博物馆要实现其教育和信息传播功能,就必须根据观众注意的特性进行管理。针对大多数观众参观博物馆是无意注意行为这一现象,博物馆从展前的信息组织开始,就必须据此合理规划展览的内容和形式;在展览预展期,博物馆应结合驻足人数、时间以及参观效果访谈三方面因素进行观众注意评量,并根据结果实时调整展览设计;开展后,应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完善观众注意力管理,从而实现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沟通与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以其特有的真实、形象、生动、视听兼备和声画并茂的传播方式为观众提供了最快、最详实、最具内涵的各类资讯,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周根红 《声屏世界》2009,(11):28-29
现场直播是电视新闻最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形态,也是当今新闻频道节目形态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它不仅使观众在第一时间耳闻目睹现场情况,还带给观众极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它给予观众的不仅仅是结果,而且是过程。它是电视优于其它传媒最突出和最具特色的地方,是最能体现、发挥电视传播特点和优势的新闻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6.
《新闻天地》2008,(9):25-26
最具人气的电视剧男演员奖王宝强《(士兵突击》最佳表演艺术男演员奖李幼斌最具人气的电视剧女演员奖蒋雯丽《(金婚》)最佳表演艺术女演员奖蒋雯丽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获奖名单电视剧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王伍福林永健王宝强李幼斌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刘佳蒋雯丽童  相似文献   

17.
展示是沟通博物馆藏品与观众的桥梁,在以观众为导向的博物馆展示理念下,研究观众的参观行为成为现代博物馆规划决策的基础。来自异国他乡的顶级展览是否吸引国内的观众?他们愿意花费多久来参观展览?他们的参观动线如何?这些问题是中国大陆博物馆学者尚少涉足的领域。"深海奇珍"(The Deep)展是由法国BLOOM非营利组织创办人克莱儿?诺维安(Claire Nouvian)女士所策划的国际巡回展,是法国深海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台湾完成展览后,在中国大陆首站上海,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展览。文章以该展览为例,用个别追踪法观察观众参观该展览的行为,以评价展览的教育目标达成程度。研究显示,相对于模型、标本、照片,图文版的吸引力极低。如果规划设计未能充分考虑适合展览地民众的认知程度、参观习惯,再好的展览也只能成为"专业人员"自娱自乐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观众成倍增加,为了保证文物安全,提高观众参观质量,导引服务更加重要。但目前我国许多博物馆并没有在这方面配置专职人员,导引标记也不是很完善,特别是在节假日参观高峰期,容易造成混乱、拥挤等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观众的参观质量与心情。为此,本文就如何做好观众的导引服务,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了一些体会,建议和设想,与同行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9.
观众在博物馆中如何学习、学习效果如何评量等问题长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观众对话作为参观学习的体现,是探究博物馆学习过程的重要材料。基于此,苏·艾伦采用社会文化视角,透过参观过程中的观众对话寻找学习的证据。本文主要目的是介绍该研究的研究问题、研究发现、方法论框架、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国内博物馆观众研究领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刘琼 《传媒》2004,(12):35-36
一、提升主持人品牌价值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进一步加剧,我国媒体已经由广告竞争、发行竞争、新闻竞争、人才竞争发展到了品牌竞争阶段,具有品牌价值的优秀主持人是电视台最鲜活、最具个性的品牌,不但对观众具有广泛的号召力,而且对观众的忠诚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电视台不仅仅是把主持人当作媒介产品生产的人才来培养,更要作为品牌来打造.努力提高主持人的品牌价值,就是在提高电视台本身的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