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教学“习作例文”,首先要明确这类课文的编写意图,弄清它的性质和特点,以此确定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编写的说明,习作例文既是半独立的阅读课文,又是指导学生习作的例文,这就告诉我们,它既是阅读教材,用以指导学生阅读,又是写作教材,用以指导学生习作,它是读写结合的范文。这种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习作例文担负的教学任务。作为阅读教材,它有读的任务,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作为写作教材,它有写的任务,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2.
“扶”、“放”结合教好习作例文镇原县殷家城小学张万库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习作例文,担负着指导阅读和指导写作的双重任务。学生不但要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这类课文在编排上多属于二类课文,要求教师“引”着学生走。所谓引着走,如同大人领小孩...  相似文献   

3.
五年制教材中的习作例文,是为了更好的体现读写结合的原则而编排的有别于看图学文、读写例话等类型的课文。它集中编排在三年级及四年级上学期的教材中,篇数不多,但对学生的写作帮助作用不小。关于习作例文的教学,我想谈三点不成熟的看法。双重任务应向“写”的教学倾斜在整个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中,习作例文担负着培养阅读能力和指导写作的双重任务。换句话说,习作例文既是阅读课文,要进行阅读训练,又是写作范文,要为写作打基础。但是,我认为,习作例文的双重任务应该要有向“写”的教学倾斜的体现。这个“倾斜”,必须有具体的内容和规定: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写”的教学时间要多于全课书教学时间的二分之一(习作例文的教学一般安排两课时);在“读”与“写”的关系上,阅读理解要为写作指导服务,根基要落在写作指导上。  相似文献   

4.
习作例文是向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较好的课文形式。它肩负着指导阅读和写作的双重任务,而指导阅读的目的,最后应落实在指导写作上。这是这类课文的特点。广东省海南行政区永安一小程  相似文献   

5.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习作例文。“习作例文”具有指导阅读和写作的双重任务。教学本课应该紧紧围绕“怎样观察事物”的单元重点训练项目,通过观察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习作例文是负有指导阅读和写作的双重任务的课文。从这一认识出发,为习作例文《金鱼》(六册15课)作如下教学设计。第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半独立阅读,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用提问方式指引)  相似文献   

7.
统编小学语文第九册除了三类课文,还安排了《习作例文》四篇。在编排上,《习作例文》属于第二类课文(阅读课文)。讲授这类课文,既要体现“半扶半放”的原则,又要完成它所担负的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双重任务。怎样搞好《习作例文》的教学,我的体会是: 一、教学目的要单一,重点要突出,内容要集中《落花生》是一篇记叙文。通过一家人在过花生收获节时,父亲和姐弟几人的谈  相似文献   

8.
谈习作例文教学武都县莲湖小学赵彦芳习作例文是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学习作文的示范性课文。每篇例文都是结合每组教材训练的重点设计的。与其它各类课文不同,它起着从阅读训练过渡到写作训练的桥梁作用。所以,抓好习作例文的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习作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习作例文”既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互为补充,又在习作教学中起着指导、示范和引领作用,为学生掌握习作知识、借鉴写法提供了文本借鉴。如何充分发挥“习作例文”指导学生写作的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最大程度地发挥“习作例文”的作用,教师应该从文本教学的角度看待习作例文,从“教什么”与“怎么教”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小语习作例文,负有指导阅读和写作的双重任务。这类课文的教学,必须与讲读课的教学和习作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现以第五册几篇习作例文的教学为例谈点具体教法。小语课本中,每篇习作例文都配置在与它写法相类似的一篇讲读课文之后,因此,教例文时,结合温习前一篇讲读课文能取得  相似文献   

11.
习作例文担负着指导阅读和写作的双重任务,因此有必要对习作例文的教学进行探讨.下面就三年级习作例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习作谈点看法一、有重点、循序渐进地进行作文基本功训练小学语文第六册(六年制)课文有八篇习作例文,这些文章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具体.对三年级学生怎样写简单的事物,怎样记叙一件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这八篇习作例文中,《金鱼》和《喇叭花》的训练重点是怎样观察事物,选择描写的内容:《松鼠》和《壁 虎》的训练重点是怎样抓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通用教材中的习作例文,是一种新的课文形式。这种形式从三年级开始安排,它是阅读课文,属第二类课文,又是指导习作的例文,担负着指导阅读和指导写作的双重任务。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对促进读写结合,培养学生作文能力,较有帮助。这里,仅就三年级的习作例文,在教学中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要抓住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教学一篇习作例文,要注意抓住基本功训练的重点。三年级有哪些重点基本功训练,教师要有个大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三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年级,是  相似文献   

13.
习作例文担负着指导阅读,提供习作范文的双重任务,教学中应注意瞻前顾后。瞻前,即引导学生重温前面在写作上相类似的讲读课文,用已经学到的知识作钥匙,自己试着去“开锁”;顾后,指顾及后面“基础训练”中的习作要求,把写作指导提前  相似文献   

14.
“习作例文”既不同于讲读、阅读和独立阅读这三类课文,也不是单纯的作文训练课。教学“习作例文”,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教学目的呢?最近,看了楚雄州民族师范附小李明英老师的一节“习作例文”课(第五册《雨》),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写文章,一开始,就象学写毛笔字一样,是离不开一些必要的模仿的。课本中二类课文的习作例文就是小学生学做作文的范文。要教会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功,教好习作例文就显得很重要。怎样教习作例文?我作了这样的尝试:1. 明确学习二类课文的要求和方法。出示课题时,就要学生明确。课本中凡带有“*”标记与“习作  相似文献   

16.
五年制小语七册24课《小木船》是一篇习作例文。习作例文的教学担负着训练阅读能力和培养写作能力的双重任务。教学这类课文,要从实际出发来考虑教法。本组教材的写作重点是“选材”。根据学生实际,我把这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①指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材,学习把人物写得具体形象;②学习例文用词确切。在教学法方面决定采用“先扶后放,比较优劣”的方法进行教学。我安排两个教时。第一教时:指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分段,概括段意,按思考题边读边想,比较  相似文献   

17.
习作例文是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种形式。它全部编排在中年级,在教材中有着特殊的地位.1.属于阅读课文性质,要求通过教师的指点启发,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方式读懂课文。2.体现了写作训练的重点项目,是引导学生迈进作文大门的向导。中年级阶段安排了五个重点训练项目,即:仔细观察、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突出重点、抓住特点。每篇习作例文都体现了其中的1~2个训练重点项目。教师可利用这类课文,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作文基本功训练。3.习作例文和讲读课文、基础训练形成读写训练的序列整体。习作例  相似文献   

18.
“读写例话”标明阅读和作文训练的重点,指导阅读和写作,同时确定重点课文作为“例文”。如何上好”例文”,充分发挥“读写例话”的作用,是完成阅读和写作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来说,一组教材除了“导读”和“基础训练”外,安排了2~3篇讲读课文、1篇阅读课文和“读写例话”。为了充分发挥“例文”的引导作用和“例话”对阅读、写作的指导作用,我在教学时经常重组教材。首先上好重  相似文献   

19.
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第五册开始出现习作例文,它既属于第二类的阅读课文,又是学生练习写作的范例。由于这类课文担负着指导阅读和写作的双重任务,是帮助学生提高读写能力的关键教材,所以研究和探讨如何抓住这类课文的教学特点、训练重点,比较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从第五册起开始出现《习作例文》。这类课文集中地体现了读与写的结合,教学时首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课文是怎样表达内容的。然后,要抓好习作,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好“例文”的内容。“例文”是半独立的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