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上海工人起义前的青帮及党对青帮的策略变化20年代的上海社会阶级成分复杂,此间迅速繁衍、崛起的帮会组织也全面渗入上海社会,其组织之庞杂、人数之众、能量之强、影响之广令人震惊。众帮会中,青帮是上海势力最大、影响最广的帮会,其首领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都是当时上海滩妇孺皆知的人物。青帮在三大亨时代开香堂,广收门徒,培植私党,从事鸦片贸易、走私军火、贩卖人口等黑道生意。同时,周旋投机于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结交政界、军界实权派人物。他们控制着上海大多数的工厂、码头、赌场、店铺、茶楼等,操纵着上海工人、商贩、无业游民…  相似文献   

2.
“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军统局第二处处长戴笠与上海地方领袖、帮会首领杜月笙合作,联合各方,迅速建立了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对于这一武装团体,至今尚无论文详述,有些文章及著作或有零星论述,但亦语焉不详;并且由于这一武装团体是戴笠和杜月星所建,故多持否定态度。本文拟依史料,对苏浙别动队的成立、成员构成以及在上海抗战中的活动等诸方面,进行初步的剖析,以求教于史家。(一)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七七”事变后,开始大举进攻中国。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爱国力量在民族解放…  相似文献   

3.
一、杜月笙的公馆当年,杜月笙在上海有两所公馆,一所在华格臬路(今宁海西路),另一所在杜美路(今东湖路70号)。华格臬路公馆的地皮是黄金荣送给杜月笙的。社发迹后,在这块地皮上建筑了两幢房屋,都是一式两进三间楼房,前一进是中式两层石库门楼房,后一进是西式三层楼房,最后一排为四层楼房,作为辅助用房。东面一幢杜月签送给张啸林居住,西面一幢杜月签自用。社将前面中式楼房楼下三间打通改为大厅,中央上方有一大匾书有“余庆堂”,此乃社氏党名,中间挂有巨幅中堂,两边为郑孝前所书楹联,红木长桌上摆有福、禄、寿三星瓷器像…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蒋介石早年曾混迹于上海滩,与黄金荣、杜月笙等帮会头面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他20岁(1907年)那年,就由沪军都督陈其美介绍加入青帮组织。同年,仍由陈介绍加入了孙文创建的同盟会。从此,蒋介石走上了他投机革命的政治生涯。 1927年,蒋介石当上了北伐军的总司令,耀武扬威进入上海。“4·12”反革命政变后,将迫于强烈的舆论压力和国民党内部矛盾,不得不作出“引退”的策略。尽管如此,蒋介石昔日的那帮下至江湖旧友、上至闻人大亨仍以蒋在军政界的显赫地位引以为荣,甘愿鞍前马后为其效力。然而在蒋宋联姻期间,发生的杜月笙“劫持”宋美龄一事却  相似文献   

5.
流氓大亨,是旧上海滩的特有产物。那些出身低微家道贫寒,又不学无术的游手好闲之徒,利用帮会势力.网罗门徒,成为地方一霸。这些人无孔不入,左右逢源。美其名曰“上海闻人”。老百姓称他们为“流氓大亨”。在十里洋场大亨中.排行第一的当推黄金荣。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地方协会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在上海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重要的资产阶级团体,“虽不领衔,但其势力则远在领衔的市商会之上,因为地方协会的会员,包括各界各业的上层领袖人物,其主张带有相当代表性”。①30年代前期,在会长史量才的领导参与下,地方协会积极介入地方事务,对国民党政权的内战独裁政策进行了激烈地抨击与质疑,表现出了鲜明的民主进步倾向。②1934年11月,史量才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不久,与国民党关系密切的青帮头目杜月笙当上上海市地方协会的会长。本试就1934年后杜月笙领导参与上海市地方协会开展的主要活动进行论述,进而对杜月笙、资产阶级与国民党政府三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西行漫记》的申译本出版于1938年的上海“孤岛”时期,由胡愈之的“复社”组织印行。但由于资金缺乏,环境恶劣,几经征订,仍难达到预订的数字。正在此时,“海上闻人”杜月笙出资订购,成为最大的个人订户。  相似文献   

8.
飞花拾零     
《西行漫记》的大买主霓是杜月笙陈梦熊在新近出版的《世纪》双月刊第1期撰文透露。威西行漫记惫的中译本出版干1938年2月的上海“孤岛”时期,是由胡愈之主持的“复社”印行的。当时,资金缺乏.虽经征订,仍难达到预订申数字。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以青帮为代表的黑社会势力无所不在,作为上海滩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个人势力急剧膨胀,逐渐位列上海滩三大亨之首,成为国共两党各自争取的对象,而杜月笙却一直表现出两面皆不得罪的态度。但是,随着国共两党关系的逐渐破裂,杜  相似文献   

10.
张莉 《历史档案》1999,(4):92-98
秘密帮会,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底层民众中。它是在以扩大血缘关系为目的的金兰结拜基础上,及封建行帮组织的影响下,发展、演化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它以异姓结拜为特征,以江湖义气为纽带,以互助相帮为号召,组织群众,拜盟立誓。它建有组织、立有会名、传授暗语、策划行动,形成与正统社会相对立。帮会组织自清前期出现后,即与秘密教门并存,成为清代秘密社会中的两大体系。至清中叶天地会的传播,帮会组织大发展的态势逐渐形成。此后,立会结拜的组织遍布各地。清末,教门势力衰落,帮会在下层社会中更显示出收拢、组织群众的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史学界对帮会的研究颇为重视,出版了大量有关此方面的专著和论文.[1]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功夫》里有一个斧头帮,横行乡里,欺压良善,是一个社会的毒瘤.事实果真如此吗?由于斧头帮的活动极其秘密,存在时间短,故其人其事鲜为人知.笔者通过搜集一些解密的档案以及相关人员的回忆录,发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确实存在过这样一个帮派.一、斧头帮的崛起20世纪的前30年,是中国处于最动荡,最错综复杂,也是最危机四伏的年代,帮会在此期间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家所熟知的被称为"青帮三大亨"的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他们在上海名震一时.然而他们却不愿去招惹斧头帮,蒋介石、汪精卫、宋子文等这些政要也险些死于斧头帮的暗杀.  相似文献   

12.
吕春 《档案天地》2009,(11):39-42
杜月笙(1888年8月21日-1951年8月16日),原名月生,后因国学大师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典故出自“周礼太司乐疏”: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近代中国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也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以前我们看到的大多是被丑化了的杜月笙,笔者通过大量文史资料,  相似文献   

13.
张莉 《历史档案》2001,(1):79-84
中国秘密帮会组织,产生于清前期的康雍乾盛世。早期的帮会组织,作为底层社会中新生的群体,尽管组织状况还很不完备,但它不仅符合广大基层民众的社会心理需求,而且采取与民俗信仰一致的歃血誓盟的结拜形式,具有逐步适应秘密活动的组织特点,所以很快即  相似文献   

14.
陈蓝 《新闻世界》2007,(2):11-13
今年1月5日,新疆警方捣毁了“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在帕米尔高原山区的恐怖训练营,该组织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是“最暴力化的组织”。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前期“东突”分裂势力主要组织正式建立算起,中国对这一恐怖势力的打击已走过了17年,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话说洪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帮又称红帮,从江湖帮会门类角度又称洪门。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原为民间下层社会互助性的秘密结社,基本成员为游民和小生产者。民国后,随着“帮会流氓化”和“流氓帮会化”的发展趋向,人们常常将洪帮与清帮(又称“青帮”)并提,合称清红帮。这两大帮中确有流氓,有的整个组织已成为流氓团伙,因而,清洪帮,似乎成了流氓、无赖、恶棍、黑社会等团伙的同义词。其实洪帮并非都是流氓,洪门的历史也与清门大有区别。洪门具有反抗清朝反动统治的光荣历史。洪门最初以天地会为名称,为了反抗清朝的反动统治和加强内部的团结,曾以“反清…  相似文献   

16.
书讯     
大众书局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签定“信息社店通”协议中国书业首座国有民营信息之桥开通本刊讯(记者王化兵)8月上旬,江苏大众书局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正式签订“信息社店通”协议,双方将互相开放商品流、信息流。“信息社店通”开通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将随时看到本集团图书在大众书局各连锁店的进销存和供货情况,大众书局业务人员也可以随时浏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商品和库存,并直接在网上进行报订。“信息社店通”的开通,有效整合了上下游的优势资源,为双方实现更高的销售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通过“社店通”建立的“无纸化”报订,也为…  相似文献   

17.
报纸在进行新闻宣传、舆论监督的同时,自身又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社会的监督。如果说采编人员的敬业精业是提高报纸质量的“前加力”,那么,虚心听取各界意见,自觉接受评审则是提高报纸质量的“后加力”。今年3月份,在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韩城报社建立评审机制,聘请社外人士对《韩城报》进行评审,有力地促进了报社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八、抗日战争胜利之后1945年,日本侵略军由于德、意轴心国失败,在中国战场已无心恋战,上下士气消沉。戴笠已接到南京周佛海特别组关于日本军事行动的情报,估计日军已处在被动地位,于是就迫不及待地要在东南准备抢先进入日占区。为此,他邀中美合作所副主任梅乐斯同行“视察东南地区中美合作所工作”,并且还邀约杜月笙、陆京士等上海帮会老大同行,实际先行实地部署战后工作。往昔戴笠外出视察,只带十余人。此次不然,随行队伍庞大,汽车十几辆,人员过百人,而且还带了盖章的军事委员会空白派令100多张、军统局共防空白公文纸500多张…  相似文献   

19.
正大流氓出身的杜月笙,向来在上海滩呼风唤雨,平民百姓谈虎色变,听见他的名字都要哆嗦一下。但杜月笙于四—二事变后,果断抛弃打打杀杀的行为,挥别惊心动魄的传奇,远离前呼后拥的排场。交友,谈笑无白丁,往来有鸿儒,作派,长衫加马褂,一派斯文扮相,亮相,多在慈善公益场所,仿佛大善人。即使在那些自视甚高的军政要人、文人墨客眼里,与杜月笙交往也是与有荣焉。抗战结束后,杜月笙从重庆衣锦还乡,回到上海,要不是蒋介石阻挠,他就坐上上海市参议长的宝座了。杜月笙自己也得意洋洋地说:"我原来是强盗扮的书生,所以人家都怕我,现在是曲蟮修成了龙,在社会上有些地位了。"以笔者之见,杜月笙涉足银行界,结交银行家,甚而成为上海金融界的领袖人物,无疑是他转型成功的突破口。通过开办银行,进军金融界,杜月笙洗  相似文献   

20.
草根文化     
《新上海档案》2006,(7):31-31
严莉燕在2006年第3期《上海文化》撰文介绍:“草根”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源》里面都找不到。它是直译自英文的grassroots,据说19世纪的美国,正浸于淘金狂潮,当时盛传,山脉土壤表层是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蕴藏着黄金。后来“草根”一说引入社会学领域,就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现在很多人都赞同,草根,一是指和政府或者决策者相对的势力,我们平常说的一些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都被看作“草根阶层”。另一种含义是和主流的或者是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活动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