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日常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升。气象环境与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气象服务的效果和实效性就变得尤为重要。在气象观测业务体系中,为了有效的响应社会的需求,观测能力和综合气象体系的保障工作都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加强。为了有效提升气象观测业务体系的保障能力,建设一套完善的气象观测服务体系,需要结合当前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中存在的一些盲区和问题,根据社会的需求和气象观测业务的行业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观测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和观测技术水平的提高。从多角度入手,共同为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做出努力。本文针对综合气象观测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当前观测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能为今后的气象观测业务体系保障能力建设方式的优化和革新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31)
随着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公众对气象服务需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大数据和智能移动端的快速普及后,传统的气象新闻服务已无法满足公众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的需求,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更好地开展简洁、易懂,且对生活指导性更强的气象服务,成为气象部门新的服务课题。本文以大数据背景下气象数据新闻可视化创新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内容与表现形式,探究气象数据新闻可视化的优化路径与创新趋势,为气象服务新媒体平台实践创新提供崭新视角和优化路径,以提升气象新闻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气象科技服务现状,并从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出发,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需求,针对当前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加快发展气象科技服务的措施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不断的向前发展,各个领域都在不断的跟着时代的前行。其中的气象服务也是在不断的升级,气象工作在不断的向前发展,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向人们提出预期的气候情形。气象服务是一项市政服务,能够很好的防灾减灾,随着发展的向前,人们对于这方面的需求在不断地提升,当不符合的情况就会造成行业的向前发展的趋势。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将当前的发展趋势以及当前人们的需求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专业气象服务是在传统气象服务的基础上,根据特殊用户的具体需求开展的特殊气象服务,同时还可根据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开展各种气象预测预报,其是推进气象服务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当前我国专业气象服务的现状着手,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在现行体制下有效提高专业气象服务能力,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能够为我国专业气象服务事业的良好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熊雄  胡伟  刘小钢 《科技广场》2010,(3):138-140
气象业务具有时效性强和时间一致性要求高的特点。气象资料收集时间的准确性对于各类气象科研和气象数据的业务应用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气象业务对全网时间同步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简要介绍了NTP技术原理,分析了气象部门对时间同步的具体需求和网络统一授时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借助时间同步技术在江西气象业务中成功的应用实例,探讨了网络统一授时系统在气象行业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进入信息发展时代以来,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范畴越来越广,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近几年来,气象综合业务领域也开始逐渐引进互联网技术,气象服务水平也因此显著提升。互联网技术对气象领域的发展无疑是积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背景下,硬件设备、测报和通信技术飞快的更新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气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考验,为提升气象综合业务的现代化水平,从气象综合业务的发展现状出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对互联网技术在气象综合业务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气象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产作业,而要想凸显气象行业的社会价值与效能,必须要强化科技创新。以及关键性的天气服务,通过适当的人工方式干预天气,进而提升地方气象服务质量。对此,文章综合西藏地区的实际状况以及灾害性特征以及天气情况提出了建设性的经验和策略,以明确地方气象工作思路、精准定位地方气象工作目标、完善地方气象的主要任务、加强地方气象人才培养,凸显行业优势的方式与策略。  相似文献   

9.
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和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需求,如何有力提升西藏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文章结合实际,分析西藏公共气象服务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新形势下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思考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和配合国家"智慧城市"建设,2015年,中国气象局明确提出了"智慧气象"的战略发展思路:通过信息化推进智慧气象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农业等领域的融合,为决策、为生产、为民生提供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普惠气象服务。其核心战略任务之一就是推进气象服务智能化,即快速捕捉和敏捷响应社会需求,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互联网+气象"服务新模式,这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以"互联网+科普"为标志的科普信息化建设不谋而合。本文分析了新时期下气象科普信息化现状和科学内涵,探索了气象科普信息化和智慧气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具有"智慧气象"特征的现代化气象科普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结合工作实践通过对武川县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了武川县气象局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3个着力点及今后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方向与措施,以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人民群众对武川县公共气象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2.
<正>昆明市气象局承担着昆明市的气象行政管理职能,肩负着全市的公共气象服务,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的服务单位。下有国家一级农业气象观测站,天气雷达站,国家基准气候站,11个国家一般气象站和昆明市气象台。我们的业务和服务宗旨始终是把提高预报准确率放在首位,把气象服务作为中心工作,以科研支撑气象业务与服务,为全省唯一特大中心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市县服务产品制作、发布、共享效率,充分考虑青海省各州县决策、公众气象服务需求,建成了省市县一体化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市县版。市县版平台包括产品共享平台、人机交互制作、综合管理监控三个子平台,实现服务产品共享调阅、产品制作发布、后台配置管理等功能。目前气象服务平台在青海省市县气象服务业务中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基层气象服务的制作发布效率和产品的可视化水平,全面提升了省市县三级气象服务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青海省市县气象服务业务现状和公共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按照设计科学、流程规范、信息分发快捷、全流程监控的设计思想,开发建成青海省市县一体化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并对其总体架构和核心功能进行简要介绍。结果表明:平台运行稳定、实用方便,实现了一级部署、三级应用,有效整合了气象数据和产品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业务流程,有效提升了省级对市、县气象服务业务的指导能力,填补了青海省公共气象服务缺乏核心业务支撑系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郑蓉 《科技风》2013,(17):272
加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品牌建设是提高气象影视业务能力和扩大公共气象服务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建设具有品牌效应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可以提升气象节目的知名度,成为推动气象影视发展的动力。实施品牌战略,塑造品牌形象,将有效地建立起观众与节目之间的稳定联系,全面提高气象影视服务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0,(1)
为适应更多的现代化气象应急服务需求,建设气象应急服务3G/4G快播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影视制作技术、3G、4G移动互联网传输技术,可实现快速到达应急现场、迅速开展气象应急服务等需求,进行气象影视现场播报、全省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应急服务和现场视频信息展示等工作,满足气象服务现代化发展与应急服务需求的同时,也为决策者在灾情研判上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当前传统的气象服务已难以满足不同行业的信息需求,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讨论如何提高个性化气象服务水平:首先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并及时将用户需求反馈给信息制作部门。其次加强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自主创新和研究,找好结合最,提供适销对路、技术含量较高的气象服务项目。另外要提高气象科技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熟练掌握服务技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带动效益增长。最后还要有一套建全的气象科帔服务管理体系,气象科技服务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浅议如何提高个性化的气象科技服务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传统的气象服务已难以满足不同行业的信息需求,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讨论如何提高个性化气象服务水平:首先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并及时将用户需求反馈给信息制作部门。其次加强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自主创新和研究,找好结合点,提供适销对路、技术含量较高的气象服务项目。另外要提高气象科技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熟练掌握服务技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带动效益增长。最后还要有一套建全的气象科技服务管理体系,气象科技服务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1,(25)
智慧气象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通过发展智慧气象,有利于提升气象部门业务能力、服务能力、管理能力。本文对智慧气象在大连防灾减灾平台的应用与探索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与总结,对未来智慧气象在防灾减灾应用进行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9,(9)
防雷技术服务是防雷减灾工作的基础,是公共气象安全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防雷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气象部门要牢固树立防雷减灾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强化防雷安全检查和监管,提升防雷减灾科技支撑及业务服务能力建设,才能真正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